分享

不要为别人的“自我”而不安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不要为别人的“自我”而不安

我们城区,每年都会搞四个“十佳”评选,“十佳班主任”“十佳课堂”“十佳质量标兵”“十佳管理干部”,而且每次都会让其中的代表发言。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代表发言。今天我感兴趣的倒不是谁发言了,而是有一位老师在发言的时候引起了大家的窃窃私语。

我在分析,其余的代表发言时,大家为什么没说话;而到了这位代表发言的时候,下面为什么就小声交流了。

原来,这位老师发言的题目是《不忘初心,不负芳华》。我仔细听着,我能感到,这个题目勾起了大家刚刚看过的电影的回忆;第二,这位老师的发言有些异样,因为他的声音特别响,给人感觉比较激动;第三,这位老师的发言给人感觉是真正身体力行的,是有料的。

但为什么这样的发言,会引起大家的窃窃私语呢?

这或许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我们或许太娱乐化了。曾经有位年轻老师对我说:现在生活中唯一能刺激我们的,就是那些影视剧。我感到很惊讶。她接着说:这些影视剧会带给他们一些新鲜的东西,无论是怪诞的,还是殊异的,至少他们感到不一样了。

好吧,天哪,难道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十分趋同的社会当中?也是有些道理的,我能感到,当下很多发言,都在一种感恩+表态的框架里。这些发言,让大家耳熟能详,所以大家尽情享受着其中的内容,熟听无闻了。而这位老师,用了当下正在热播的电影题目或者主题,当然会引起大家的热议了。

第二,我们或许太安静化了。所谓的“安静”,看起来是大家目前十分认同的。你必须安静,你得安静,你千万不要激动,你激动了,你就会让别人感到不安全了。或者,你必须老成一点,哪怕你还是一个年轻人,你要尽量按压了你的声响,要不然,你会让大家吃惊的。当然,这安静,是要表现你的声音的宁静上,你不要惊扰了大家,因为大家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而这位老师,刚发声,就显出了某种激动,这是太不够成熟了。自然是要引起窃窃私语的。

第三,我们或许太低调化了。我们需要讲自己的做法,但不能过于强调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的迥异。然而,真正有效的做法,往往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因为效率是根据做法的不同而不同的。但,你若是过多的强调了你做法的殊异,你是不是觉得大家就没有创新的能力了呢?好在,今天的会上,这位老师的做法很有料后来引起了另一种响应,那就是敬佩,敬佩,再敬佩!这看起来,低调化并不是大家想要的趋势,大家想要的,还是彼此智慧的碰撞!这真是一个喜剧的转变。

这样看起来,我们仿佛是有些危险的,我们需要娱乐来刺激了自己,但我们有需要安静,在安静的同时,有得低调。这里边暗藏了太多的矛盾。然而,我们城区的这次活动,倒是大家明白了,你可以应了那时髦,但你不必安静,更不能低调,你需要真正的自我,因为,这样,掌声才会真正属于你!

小陈的话:别人的自我有时候是值得学习的。

作者简介:陈林,江苏省宝应县城南小学校长,扬州市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教育现象研究,曾获得“七彩语文杯”苏教版教材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主持省级课题,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