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的温度|你知道吗?陶瓷与汉字的结合,甚至比纸与字更为久远

 mengk4fz0yyf5h 2020-06-28
汉字的温度|你知道吗?陶瓷与汉字的结合,甚至比纸与字更为久远

目前可考的最早的书写艺术出现于3000年前的殷墟,刻录在龟壳兽骨上的象形文字与铸注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具有较强的绘画特色,它们的创造者——贞人,可以说是最早的书法家群体。

1600年前的魏晋,是书法的第一高峰,亦是一个属于书法的时代。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在此时全部形成,这种书法艺术的创造或许都是在无意中形成的,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为代表的书法大家长时间的无意书写转变成自觉的创作,形成实用与审美两条并行不悖的演变。

汉字的温度|你知道吗?陶瓷与汉字的结合,甚至比纸与字更为久远

书法理论形成体系,同绘画一样进入文人的生活,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让无数文豪墨客竞折腰。

同为中国的国粹,陶瓷与书法的结合甚至比宣纸与书法更为久远,但陶瓷艺术真正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引起学界和收藏界的重视是在当代。

2010年中国嘉德春拍,一把1948年由著名紫砂大师顾景舟和书画大家吴湖帆联袂制作的“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的成交价格创造了紫砂壶拍卖的世界纪录。

汉字的温度|你知道吗?陶瓷与汉字的结合,甚至比纸与字更为久远

顾景舟制 吴湖帆书画 相明石瓢壶

此后,韩美林等书画界名流与陶艺界大师合作的陶瓷作品继续在拍卖会上掀起巨大波澜。在急剧升温的陶瓷艺术市场上,陶瓷书法不再寂寞。

汉字的温度|你知道吗?陶瓷与汉字的结合,甚至比纸与字更为久远

谭子明丨《岳阳楼记》

陶瓷与书法原本都属于独立艺术,然而艺术间不乏契合。陶瓷同书法的契合给欣赏者感觉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传统毛笔书法是用笔墨在纸上直接书写,是平面的,而陶瓷书法是在陶瓷上表现书法,陶瓷在造型上有立体的瓷瓶、瓷盘、箭筒、镶器、瓷枕等,也有平面瓷板等,形制多样。陶瓷书法创作的表现手法包括书写、雕刻、描摹等,比传统宣纸书法难度大,但创作空间也更大。

汉字的温度|你知道吗?陶瓷与汉字的结合,甚至比纸与字更为久远

“陶瓷和书法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然而,把他们融合在一起,可以衍生出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效果。”陶瓷书法家朱丹忱表示,与宣纸上的书法作品相比,陶瓷书法的观赏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加特别。

如,由于材质的特点,陶瓷书法在色彩上的立体感和鲜明协调会表现得更加突出,而由于造型的不同,其书法设计布局也比纸上书法更为周密和讲究。“特别是那种可以一边把玩一边观赏的体验感,是一般的宣纸艺术所不能比拟的。更何况,纸质作品时间一久极易破损、霉变,不易保存,而陶瓷一旦留存下来,哪怕经过千年,其色泽韵味都不会变化。”

▏二 ▏

世人只道青花美,不知有字更娇媚。

作为工艺范畴内的艺术形式,陶瓷书法包含了许多陶瓷工艺元素,书写用的“墨”就可分为釉上黑料、生料与釉下青花、釉下黑、釉下红等,釉上新彩呈纯黑色,而粉彩则呈褐色。朱丹忱的陶瓷书法常以沉着古朴的元青花为墨,在刻意造成刀痕纹理效果的瓷坯上挥毫,使写出的字有宣纸般的纹理。

落笔之后,青花的发色则与材料有关,如中白泥加灰釉效果显沉,高白泥加透明白釉或青釉成品显新,较为艳丽。 这些材料的搭配、烧成氛围与成品效果互为因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方能成器。

汉字的温度|你知道吗?陶瓷与汉字的结合,甚至比纸与字更为久远

朱丹忱丨新彩书法《滕王阁序》六条屏 3尺6

陶瓷书法与陶瓷绘画可谓是异曲同工,都受到工艺的极大限制。曾经有人尝试,用宣纸书法的笔法搬到坯上来书写,但由于坯体的吸水性太强,笔被坯吸住,无法流畅书写。“这就需要执笔者将料笔沾饱釉料,水、料的浓淡、干湿配比也很重要。”

瓷上书法的创作者必须要有传统书法的能力,对书法的点划、部首、结构、韵味的理解,再加上对陶瓷工艺的熟悉,如掌握油料的料性,用笔肚藏料,笔落之处料的成分有多少,烧成后发色效果如何,都得心中有数,否则即使是书法大家,其写出的瓷字也会浅而无神,完全无法表达书法的精髓。

可见陶瓷釉料在瓷上书法创作上的重要性,如果字写得好,料性掌握不好,则成品虽有字形,但料色不足,亦不成书。

▏三 ▏

陶瓷书法无法与纸上书法相较,前者受到工艺的极大限制,但热爱者总能通过其它手法创造出更为接近宣纸书法的效果。制作坯体时,让刮刀自然留下网格纹理,一笔下去,浓淡变化,料到之处肌理渗化、荣枯的效果烧成后显于瓷板上,达到了宣纸的效果,这需要作者前期的思考及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行书、行草最能表现个人的性情,书写者也最能放得开,要想表达情感却又拘泥于书法法度,就很难放得开。 怎么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表达出来,继续陶瓷书法的传承,是每个陶瓷艺术家都在践行的事。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又见陶瓷文化传播 (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