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病床前无孝子”:累计2年在医院陪护家人的经历,这话不全对

 心流小铺 2020-06-28

茫茫人海,欣喜相逢,你关注我,余生我陪你走。

大伯前两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疝气突然发作,痛得在地上打滚,已婚的堂姐知道后,立马找车将大伯送到了医院,手术后,堂姐留在医院照顾大伯,因为大伯唯一的一个儿子在外地打工。

刚开始,大伯还有些不情愿让女儿照顾自己,可就在手术的第二天,堂姐要是走开一会,大伯看不见堂姐,就开始在床上叫痛,堂姐又是安慰又是找医生的。

几天折腾下来,堂姐在我们面前开始抱怨:“我爸怎么就那么矫情呢?一点痛都忍不了,有时他还觉得我没把他照顾好,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这不,真应了老人们那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话,更何况这才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还谈不上久病,可堂姐还真的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孝顺孩子。

真的是这样吗?我自己前些年隔三差五就会在医院陪护家人,三五天都是常有的事,最长的时候差不多近2个月的样子,几年下来,我估计有两年的时间在医院做陪护度过。

关于久病床前无孝子,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因为生病的时间长了,长时间需要家人照料,孩子变得不孝了,孩子的“不孝”和病痛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父母年老,子女的孝天经地义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要知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更何况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类了。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父母年纪大了,本来就是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父母踏进古稀之年,子女就已经把照顾父母的事,规划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生病住院需要照料,子女再忙也会放下手中的事,并且心里都把父母的身体健康看得比自己的事重要。

钱没了可以再挣,机会错过了可以再去找,父母需要照料时,别的一切都不能排在第一。

可为什么心里想着要好好照顾生病的父母,最后却变得有些不耐烦了呢?怎么就成了父母眼里的“不孝子”了呢?

这个心态的转变,不是单方面的。

病痛者的心态,决定了一家人的心情

是什么让子女对久病的父母产生了态度上的转变呢?我说说大伯的事,大家就明白了。

大伯做的疝气手术,过了第一天,照理说第二天第三天就会越来越好,可大伯的表现截然相反,他不停的喊不舒服,喊痛,要求打止痛针……抱怨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就不做这个手术了。

关于大伯的病,医生都明确说了,当前的不良反应都是正常的,身体需要一个短暂的时间自我调整。

可结果,大伯完全听不进去,不停的要求这要求那,还一堆抱怨的话,一点都不像健康时干脆干练的大伯,给人一种老还童的感觉。

有些身体上的病痛,确实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去治疗,如果病痛者心态不好,不仅身体恢复会变慢,也会让照顾他的人心里变得焦躁不安,也会产生不良情绪。

时间一长,就着实变成了老人口中: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样子。

孝与“不孝”,根源在心态

其实,如果走到了孩子“不孝”的边缘,实际上是一种放弃,一种无可奈何的放弃。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着重要在心态上下功夫。

作为子女,心里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老人一旦身体不适,治疗调养起来相比年轻人确实是要慢很多,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已经老化了。

这就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和安排,不管是和家人商量轮流来看护也好,还是把自己手上的紧急事交代出去也罢,总之,提前处理,才不会到了自己要去办紧急事时走不开,自己内心会崩塌。

作为老人,其实真的希望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心态的重要性,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面对自己的病痛,保持一颗积极的心,配合治疗或调理。

人们常说,在这个世界上,能打倒自己的,往往就是自己。

当然,有人会说,生病的不是你自己,调整心态简直就是说得轻巧。而事实上,不管是消极抱怨还是积极乐观,确实全由当事人自己决定。

心态好,一切都会好。道理简单却难做,但在病痛面前,谁能做到就不会被淘汰。

结语:

久病床前无孝子。

没有谁愿意生病,更没有谁愿意久卧病床,作为子女,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

不是孩子不孝,我们有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即便再横的人在父母面前,他都有敬畏之心,都知道从心底里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而最后的“不孝”,其实是被自己父母消极的态度所感染,孩子内心无可奈何的去接受顺其自然。

不管在什么年纪,保持一颗积极向阳的心很重要。

我是@左手执笔 专注分享情感生活,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