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百年前的奥地利人如何出行?用不用过安检?酒水能不能带上去?

 奥国那些事儿 2020-06-28


人类的进步在于交流,而阻碍交流的往往是“交通”。想想祖国数日前正式运营“复兴号”,心中颇为自豪,因为不仅证明了祖国的富强,也把各地间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正是因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剧了各地间的交流,才产生了积极的“良性循环”。维也纳作为多瑙河上的“最强霸主”,是因为在同时代他一直拥有着最先进的交通技术...

马车和牛车的运用

马车的运用十分微妙,公元前四百多年人们就开始以马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而自从欧洲在9世纪出现了马项圈后,为鼎盛时期的中世纪带来了变革和创新。自此,人们多用马来驼物品,或用马拉车,直接骑马慢慢变成了贵族阶层的“小爱好”。

中世纪中后期,货物的运输费用极高,因此一般物品是不值得特意运输的,只有一些奢华物品才会用马车运输。当时的路面条件很差,再加上深凹进去的车辙印,让运输途中更加艰辛。面对如此无奈的道路,商人宁愿自己骑马或走水路,也不远拖着辆马车颠颠磕磕地往前走。

15世纪,车的建造技术提升,装上了弹簧!这样旅途中会舒服很多,同时也或多或少会快些。因为没有装弹簧的车必须以慢速小心行驶,避免车出现损伤。马车虽然也用于物品的运输,但重型物品会用牛车来运,以当时的路况和车身条件,时速大概每小时2公里。

大约在18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驿车,让那些出行的人不必暴露野外,遮风挡雨。那个时候,走一段时间要换马,适当的休息一下,住宿过夜是肯定的。铁轨刚刚问世之时,大都也也是“马拉车”。比如1836年林茨到格蒙登的“列车”,就能跑出惊人的每小时4公里。包括1865年维也纳修建的有轨电车,也是用马拉的。

多瑙河上的“路霸”

不管是多瑙河上游还是下游,维也纳是多瑙河上最具影响力且最大的城市,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多瑙河上贸易的中心,而多瑙河水路贸易也是欧洲最重要最古老的贸易通道。

贸易上重要的地位,让维也纳在水路和陆路贸易中有了独一无二的权力。当时规定,各地跨境而来的商人必须在维也纳边境或指定地点卸货,用维也纳提供的车辆重新装货并运抵维也纳城中(比如手推车或船)。

此外贸易法律规定,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能在维也纳城里卸货、公开售卖,此被定为外邦人的义务,免除的话需要额外交钱。当时主要卸货囤货的地方是今天的Roßauer Lände(地铁4号线)。

性情中人——出租马车夫

出租马车有点像今天的出租车,可以让当时的人们更快的到达目的地。相比当时其他的交通方式,出租马车既舒服又有地方坐。而这么时髦的点子来自于巴黎。

18世纪初,维也纳大约有700辆出租马车,到了19世纪末已经涨到了1000多辆。当时维也纳的马车出租公司大约有45家,最大的公司有甚至200多辆马车。虽然有很多家马车公司但是价格是统一规定的。

一般来说,早上九点半之前是叫不到车的,首先是因为那个时候不和现在似的,七八点早起上班,他们大都能晚睡就绝对不早起;此外,维也纳民间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早上不能拜访别人,因此一般没有早上出门乘车的刚需。

这些出租马车夫的支付方式是可以灵活改变的,一次性的、包一天或者包一个月都可以。但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可不是“言听计从”。正常来说从正午之前到下午一两点钟,不管之前是在等还是一直在驾车,他们都会要求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喂马,然后磨磨蹭蹭到下午四五点。倘若之后你不让他走,让他等你到晚上九十点或者更晚,他很有可能闹情绪,特别横,第二天就不再来了。假若夜间必须乘车去哪哪哪,就只能街上拦车了,毕竟还是有不怕晚愿意吃苦的马车夫啊。

每个出租马车都有自己的牌号,要是觉得卫生太脏或者服务不满意,也是可以投诉的,不过,过过嘴瘾就得了...

维也纳及奥地利多数城市至今都保留了“出租马车夫”的传统,倘若有机会来此游玩,定要试一试!

作者:大佐

我的生活原则是把工作变成乐趣,把乐趣变成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