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雅岭,茜茜公主永远的心痛(一)

 奥国那些事儿 2020-06-28

1889年1月30日,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独子,奥匈帝国31岁的皇太子鲁道夫(1858-1889),在位于维也纳西南郊的马雅岭自杀身亡。同赴黄泉的,还有他年仅17岁的小情人玛丽.维切拉。

▲年轻时的鲁道夫

鲁道夫自杀后,奥匈帝国皇室旋即将所有关键文件销毁,并勒令所有相关人员一律三缄其口,不得对此事件提供任何信息,作任何表示或评判。此事遂成百年悬案。

1

马雅岭的呼唤

125年来,马雅岭那座卡麦尔修女院肃立于尘世。细雨潇潇间,我曾造访过她。四周旷野沉寂,山色黛绿,松柏常青。通向修女院的僻静小路上,几个行人踯躅着,沉默无语,仿佛也在寻觅、冥思,思量百年前扑朔迷离的皇家血案。今春,重返玛雅岭,为了再次回顾那段历史,寻觅事件的蛛丝马迹。修女院依旧,院前的迎春花盛放,两棵老朽垂柳,蹲在小小的芦苇池边,粗壮而古旧的树干上,抽出无数鲜嫩而曼妙的藤枝。

▲1889年的马雅岭

马雅岭早在公元900年左右,便得其名,地属两位贵族。马雅岭的修女院,史上曾是隶属于圣十字架修道院(Stift Heiligenkreuz)的一座教堂。1412年,圣十字架修道院首次修建此座哥特式教堂,并命名为圣劳伦斯教堂。1529年,教堂被土耳其侵略军夷为平地。1642年,圣劳伦斯教堂复建,重见天日,并成为周边天主教徒的朝圣之地。未料它灾难深重,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入侵,再次将之摧毁。但很快又被重建,成为更多教徒的圣地。

1886年,哈布斯堡皇太子鲁道夫对马雅岭一见钟情,将这座教堂买断,改建皇家狩猎场。此后三年,这里成为奥匈帝国的一座狩猎城堡,鲁道夫出入频繁,把马雅岭视为远离尘嚣,忘却烦恼的好去处。在当地阿朗德村民们的眼里,鲁道夫性情恭谦,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毫无皇族傲慢,便与之交往甚多。当时一位马车夫很自豪,因为鲁道夫常坐他的马车,还称他为“亲爱的邻居”;一位女邮递员回忆道,她曾因为不顾天色已晚,将一份电报急送至马雅岭,获得了鲁道夫赠送的一座金钟,不禁欣喜若狂。可见鲁道夫不乏亲和力,口碑良好,在当地臣民眼里,颇受爱戴。

▲茜茜公主与弗朗茨.约瑟夫

然而,骨子里拥有亲民思想,甚至民主意识的鲁道夫,与其父,即堂堂奥匈大帝弗朗茨皇帝时有争执。政见的不同,使这对父子常常针锋相对。鲁道夫年轻气盛,难免言语不逊,留给弗朗茨一份不安,让他对皇权使命在身的皇太子产生了怨怼和堤防。弗朗茨的独裁和强权,则让鲁道夫感到社会不公,身不由己,前途渺茫。父子彼此不理解,随时间推移,隔阂渐深。鲁道夫那颗孤独而善感的心,急需安抚,他深爱的母亲茜茜公主,却又经常出远门,不在身边。

▲童年时期的鲁道夫

有个公认不讳的事实,即鲁道夫自小聪慧好学,但性格内敛,天生敏感,是个需要呵护和耐心对待的孩子。然而,仿佛天意捉弄,鲁道夫儿时的首位启蒙老师竟是铁掌大将军,法国人贡德勒库伯爵(Leopold Graf Gondrecourt)。这个“铁面无私”的强势人物对幼小的鲁道夫实施的教育,是充满险道和恐怖的军事化模式。贡德勒库伯爵的粗暴和不顾后果,给鲁道夫细腻而敏觉的幼小心灵,留下了不少阴影。长大后,鲁道夫虽有心仪之人,却在父母包办的强求婚姻下,不得不与门当户对,却毫无感情的皇族女子成婚。加上因挑战皇权,常年与父皇唇枪舌剑,欲罢不能,皇太子烦恼无数,情志抑郁。

▲鲁道夫与斯蒂芬妮的官方订婚照

未完待续

......

(本文由欧华传媒原创,作者:常晖,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