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痴心不改(短篇小说连载之九)

 西宁的表情 2020-06-28


痴心不改(短篇小说连载之九 )

文/张映录 冶廷林

听说三娃的媳妇桂花跟上那个花儿厅的老板去了兰州。这个消息是魏家庄出门打工的人回来后说的。在庄子上悄悄的散布开这个消息后,人们又开始议论起来。有的说,该是二娃的媳妇跑到城里,最起码吃不了农村的苦,是知道二娃得病了,她服侍的那么好,还推着个自行车卖肉挣钱,给二娃买药吃,一心一意为光阴。有的说,穷旮旯里出来的桂花,到饭馆里端了几天饭,就变心了。一时间对这妯娌议论纷纷。都认为:该走的没走,不该走的走了;城里的没走,乡下的走了。

等庄子上吵起来以后,三娃才知道了媳妇的准确消息。可她已经一年多没有来。不过,三娃却顺利的通过考试正是转为公办老师,一生的大事确定了。办成了这件事,之前一直在心头作梗的一些事也得到了释然,心中宽敞了许多。“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三娃心头一直耿耿于怀就是桂花,起初与她闹矛盾时,再三要求丢下民办老师,与她一起出门挣钱,比当民办老师要好得多。这些三娃是明白的,只是放不下心中那点牵挂,那片开满鲜花的净土,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一个个承载着全家希冀的学生,使自己选择了清贫的生活,与桂花越走越远。现如今事业有成,生活水平大有提高,更令自己幸喜的是“日记体”的散文集《守望这片净土》年内就会出版。所以对于桂花的事并没有影响三娃的正常生活。

现在三娃最担心的是家中的事,他父母都老了,庄稼活做不动了,按三娃的意思是,把一些偏僻处的和道路不便的地都给别人,少种些。可他阿达不同意,还是坚持种上了。第二年开学,三娃被调到别的学校当校长,这样早晚无法回家,也就帮不上父母的忙,他阿达只好按三娃的意思把远处的地给了别人。

这时三娃的大哥玉虎劝他说,媳妇跟人跑掉一两年了,想找又找不得,还是再谈一个吧。三娃也觉得大哥说的对,他虽然等了几年,女人的心还是挺硬的。

在随后的几天里,三娃快刀斩乱麻,很快到法庭递交了离婚诉状。等了几个月法庭以缺席判决他和桂花离婚时,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的桂花却按时到法庭上,可她坚决不离婚,说是这几年为家庭去打工挣钱了,从没有三娃在离婚起诉书上写的那些跟人的事实。法庭只好以调解为由,没有判离。从法庭出来,三娃没理桂花,一个人回学校了。而桂花跟着三娃走了一阵,看他不理,也就没意思的回了娘家,想在娘家里等三娃来叫她。

对于做任何事情,人最大的兴趣在于有心。而对于婚姻,对于桂花,三娃心中已经没有了,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婚,所以法庭的判决那时迟早的事。

二娃在乡镇府所在地开了几年饭馆,规模一天天大起来了。他买下了一处地皮,盖了两层楼,开了个酒店。

如今人们越来越想得开,也由于富裕了的原因吧,给老人拜寿、给子女完婚等等的办宴席的事,都不愿意在家里办了,为了图方便,都到饭馆里待客,所以二娃的酒店就红起来了,每到农闲季节,每天都有待客的人,一波一波的。不过二娃把这一切都交给了他媳妇,而刘丽娜又顾不过来,就专门请了个大师傅炒菜,还雇了三个端菜的服务员,她自己坐在吧台上收钱,当起了老板。

且不说二娃的饭馆,如今的魏家庄,可以叫“匠人庄”了,出门人人会一门手艺,当裁缝的、开饭馆的、理发的、当大工的——都靠技术吃饭。在乡上半条小街道被魏家庄的人占了,还有在县城和外地的,反正没有受笨苦的。在魏家庄上面有两个村叫上坪和下坪,当地人编了个顺口溜:“上坪的嫖客下坪的赌,魏家庄的匠人街道哈堵。”不过魏家庄的人却说:这一切都是当年二娃的喇叭裤起的头,靠“喇叭”宣传了新思想,靠“喇叭”奏响了致富曲。

每届的村干部换届选举时,乡政府领导都来给二娃做工作,当村支书还是当村长由他来决定。可是他总是以“我有病”为借口,婉言谢绝。群众向乡政府联名要求,要二娃当村干部,乡领导才三番五次的做工作。其实二娃就是不拿报酬的“村干部”,他的每一次行动都会给山村带来一定的影响。

有一次为了阻止整庄恶习,二娃串通了庄上的老汉和媳妇们对玩赌的抓了个正着。老汉们用斧头砸了赌具,用拐杖打了自己的儿子。紧接着媳妇们打扮得风风光光的背着大包拎着小包回娘家去了,自己的男人怎么拦挡都无济于事。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想到了二娃,就急忙去叫二娃。二娃在自家的炕上蒙头大睡,说明了来意,二娃伸着懒腰出来挡住领头的媳妇。就向她们说,年轻小伙子打篮球,年里无论老小耍社火,又不限制媳妇们扭秧歌、跳锅庄舞。就这样一次行动彻底的改变了过去几年魏家庄一到冬天中青年男子玩赌的恶习,家里的媳妇们拍手称快,老汉家门竖起了大拇指。随后老汉、儿子、媳妇回家了。晚上二娃得到了一顿前所未有的晚餐,老汉们提着珍藏的好酒,媳妇们端着各种菜肴集中在二娃家,给二娃表示感谢。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张映录 冶廷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