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有林|即将消失的故乡——工农兵

 西宁的表情 2020-06-28


The hometown that is about to disappear --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作者|马有林

那些承载着思念的情愫,那些童年记忆犹新的感怀,在我心中弥久清香。

在每个人心目中,故乡是最美妙最真切最浓烈的情结。儿时的记忆,成长的印迹,难以忘怀,思念的滋味逆流成河。

工农兵!像夜空中最亮的最绚烂的那颗星一样,在我眼里熠熠生辉,它是我故乡的名字。顾名思义,它是文革的产物,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始终觉得那么的亲切,那么的亮堂,工农兵是我的故乡!

故乡的历史也就五十多年,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里何其短暂。对于我来说,故乡的历史就是我的全部,极其珍贵!

五十多年前,故乡还是一片荒原大地,是我们的先人们披星戴月踩着铁锹推着木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晴天大干,雨天巧干,晚上加班,吃着硬邦邦的馒头,喝着冷瑟瑟的苦水,学着大寨的精神,辛勤劳作下才开垦出了今日的沃土良田。虽然没有江南的景秀,但这里是我的故乡故土。故乡三千多亩的土地养育了一方人。气候宜人,是青海开春最早的地方;瓜果飘香,盛产核桃软果西瓜香瓜;鲜花烂漫,杏花桃花梨花油菜花竞相绽放。

故乡起先也就几十户人家,都是从昂思多阴阳坡村迁移而来,慢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外来人口的迁入,发展到现在的二百多户。故乡习惯性的一分为二,住在东面的叫阴坡,住在西面的叫阳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界线,仅仅隔了一道水渠而已。

故乡是个民族杂居的村落,汉族占大多数,回族只有二十几户。五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民族不和的矛盾,反而邻里和睦相处,亲如手足。堪称民族团结的典范,十里八乡留下了一段佳话。故乡的四周回族村落比较多,东临新一村,南接新二村,西交滩北、东风村,北靠卡日岗山峰。距美丽的黄河仅一公里,203省道和牙同高速穿村而过,据传不久的将来西成高铁也将在附近破土动工。

故乡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得益于长期重视文化教育的结果。郭海云、郭海林、郭海明、冯忠豪、张元庆、张风林、张风英、马英青、郭学海等等都是故乡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重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拥军参军是本村的光荣传统,适龄青年踊跃参军积极进取,为国争光。他们在部队苦练本领,屡立战功;回到家乡,带头发家致富,成为全村百姓的标榜人物!

五年前故乡被划到化隆群科新区建设的拆迁范围之内,命运多舛,故乡开始了落寂的时光。拆迁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阵痛,褒贬不一,喜忧参半。资金不足,进度迟缓,村民的拆迁款不能按时到位,生活节奏完全打乱;拆了一半,留下一截,让村民进退两难。良田荒废,到处是蒿草丛生、坑坑洼洼。此景此情,痛心疾首。

每当我回到故乡时,却发现这里的一切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殆尽,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腾,到处都是拆迁剩下的残垣断壁。一道残阳,一段记忆,一首挽歌,回望故乡,低头无语,一缕忧伤跌落心底,一股悲伤溢满胸腔,故乡的记忆渐行渐远。

我爱的故乡,风风雨雨里走过了五十多年,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分崩离析,许多人远走他乡,再也找不到情感寄托的地方。时代在变,乡愁却愈浓愈烈。

别了故乡!     

冬天捧着白雪把过往用纯洁礼赞!

春天采撷鲜花点缀缤纷内心净土!

夏天沐浴阳光撒落真情告白远航!

秋天收获亲情倾尽温柔充满芳香!

别了故乡!

几十年风雨同舟之情,几十年邻里互助之爱。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每一块田间地头,每一个村落巷道。世上最绚丽的彩笔描绘不尽故乡的锦绣风光,天下最真诚的语言抒发不尽故乡的缱绻迷恋!

别了故乡!

斜阳余晖,身后的影子越拉越长,儿时的脚印无处寻觅,可爱的村庄只有在梦中回味。


作者简介

马有林,网名鹰击长空,青海化隆人。半生漂泊,历经沧桑,闲暇之余,偶尔写些小诗,登不了大雅之堂,自娱自乐而已。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

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摄影作品,游记,散文、小小说、诗歌均可。文责自负,自行校对。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与需要配图的照片。西宁表情平台发布的均为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