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敏·心语夜听

 西宁的表情 2020-06-28


心语夜听

后附:史志读阿敏文章后的感触

深冬。夜阑人静,我用笔与你——古城焉耆的文人、学者刘膺珪老师,聊聊天。我说,你听。

2014年的一个夏日,在和静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石景山庄,我初次认识了你。

胃被全切除处于恢复期的你,身材瘦削,容颜清癯,目光有神。严肃的神情,令我稍许不安且紧张。

从此,我的人生轨迹上有了你。

缘于对文学的共同爱好,见面的次数增多,彼此逐渐熟稔起来。那天,在你家,你捧出从不轻易示人的两本厚厚的文字笔记,嘱我细细阅读。让我意外,更令我惊喜。

怀着一份敬意与感动,走进你的诗文,从文字中感受你的人生,领会你的情怀。

一行行饱含深情的诗文,充满着豁达开朗的情怀;一篇篇沉淀激情的散文,是激人奋进的一幅幅画卷,给读者带来精神的享受和愉悦。这一篇篇文章并不是一些简单的文字,是真情的诉说,洋溢着本质的色泽,飘散着时代的芳香。譬如《光荣啊,社会主义》《心桥》《你把真情给了我》《种子种在心里》《游相思湖》.......

你的散文真实、真切,文字自然、感人,无论是写景还是记事,没有矫情和虚夸。读着,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难以平静,在情与景,情与理中,得到文学的熏陶,足见你的品位和生活逸趣。譬如《飘逝的炊烟》《母亲的黑母鸡》《知己絮语》《生命的最后一站》《湮没的辉煌》《心路》《湖中往事》........

细读你的作品,犹如听你叙述过去的家常和久远的往事,淡淡地、娓娓地潜入心扉,没用多少带有感情色彩的奢华字眼,却让我深深感动。笔之所至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赋予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内涵。

那一笔笔非常工整的字体、那一首首诗歌、那一篇篇文章,展现了古城回族文人翘楚的风骨,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思想境界,真诚坦荡的博大胸怀,像一泓秋水似的谦虚平和心态....

你的笔触体现了你的品格、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交往中,我逐渐体会到在你的身上具有的那种超然的气度。 虽然,你的一生坎坷而平凡,但却有着鲜活而真诚的灵魂。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你都始终坚守内心的自由,追求自在的生活。生活中,你始终在思考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你,不重名利,乐观豁达。没有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信念,人,是不可能克服艰难险阻的。

记得你告诉我:“读书不在多少,关键在于能否读懂,是否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润,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当我捧起一本好书,有时会不知时、不知我,进入玄妙的世界........”

也记得你告诫我:“要记笔记,要深入地去想一些事,甚至一些小事,然后记笔记。那些东西是很珍贵的,是你思想成长的轨迹,记下你怎么想的,你再回想的时候就像登台阶一样上得更快了,而不是像拉磨一样在原地转圈。”

还记得你的教诲:“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社会,不仅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应当学会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发现美、领悟美、受到美的感召。把感动自己的东西写出来,感动别人,自己得到精神升华。这就是正能量。”

我在聆听中收获,在交往中提升。

你坦言:“写作是记载人生旅途的经历,不时地翻看、回味,一生没有白活,从而使得心安。写作也是大脑的体操,会减缓大脑衰退的进程”。写作给你飞翔的自由,你的生命多彩而充实。而这些不正是体现你气质清明、虚怀若谷的精神吗?

妻子病逝,两个爱女,各自成家,平日里只有寂寞陪着你,寂寞中却又有一种丰富。你独处的生活有滋有味,甚至热气腾腾,读书,读诗,背诗,写文章,写诗,你穿行在文字里与灵魂共舞,充实而又生动。独处也是一种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内涵的深度,测出对人生感悟的程度。

你安然地迎送着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我。我甚为敬佩。敬佩你的心怀,敬佩你于寂寞独处的日子里,仍能拥有这种终极情怀。老子云:“良贾深藏宝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不就是你的写照吗?

 记忆中,我把习作《破茧成蝶》,兴冲冲地捧到你面前。不料你直言不讳地批评我:“做一个朴实无华的人,追求朴实无华的文字。时刻正确地把握自己,不华而不实,不哗众取宠,低调是应当的,仰头而行是要跌跤的。记住托尔斯泰的名言,一个人好比分子,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不要把自己写得那么好。”我面红耳赤,看到了自己的浅薄。现实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缺点、不足的人,寥若晨星。而我最欣赏你的直率,你的毫不留情。

你意味深长地说:“有些话说在嘴上,有些话刻在心上,有些话流在血液里,有些话刻在骨子里。”肺腑之言,总是格外走心。

你读书动笔的习惯也影响了我。过去的我读书不太喜欢在书上勾勾划划,误认为弄脏书籍是对书的不敬。翻阅你读过的书,看到你用笔在书页处写下自己的感触、评议时,我看到的是你读书的认真。不动笔不看书,真的是好习惯。从此,我也像你那样,在书页处或勾勾划划,或写下寥寥数语。对生僻的字,及时注音,收获就在其中,乐趣也正在其中。

你叮嘱我:“多看书,多摘录,多练笔,逐渐明白人生的哲理。不要满足目前的几步,一定要吸取文学家的营养,提高自己驾驭文字能力。”我恭敬聆听。

你对文字的捕捉能力,同样令我赞叹不已。 你一眼就能敏锐地发现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真乃火眼金睛。平日里,我习惯性的一直将 “待人接物”误写为“接人待物”,自己毫无觉察。你发现了,我汗颜:竟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

善于引经据典的你,总能为朋友引出一条通路来。大至人生困境,小至生活困惑,你常有比较客观的劝解,助人走出低潮浅谷,找回一块阳光照耀的小天地。由此,我看到的是你的睿智和善良!

每一次会晤畅谈,对我都是增长智慧的机遇;每一次在字里行间穿梭,都是荡涤心灵的寄托。你反复提醒我“练笔要先写内容,后定题目。题目要小,内容要新,文字要雅”。我认真遵循且践行着。

看着一篇篇练笔文稿上,你用心修改的墨迹,对我而言何止是感动。我窥见你的真情实感,看到你的无私内心 。纵然倾其我的一生,也不可能达到娟子的文采高度,但是在蹒跚的行走中,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文采渐次提高,我从中受益着,也喜悦着。

曾几何时,我用文字真诚的赞美你,表达我的心声:“您就是一个岁月中不断修养自己的智者,真我、自律、挑战自我自省、守静。生命有质量,心境很安静!”而你丝毫不“领情”,你直率地批评我,“不要用‘谢谢’这样的字眼,我们之间不需要;也不要用‘您’这个字眼,我们之间不用客套。”恭敬不如从命。从此,我们之间少了客套,多了真诚;少了拘谨,多了轻松。由此,我对你的称呼一直不用“您”而用“你”。

你始终强调“大爱”。你在电话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写的《暗夜里的灯光》是写对社会人的爱,《马兰行,红山情》是写对军人、科学家的爱,《一个可敬的老人走了》是对老知识分子的爱。怎样去爱世界,去爱生活,去爱别人,爱自己,是我们应该深思的课题”。你始终鼓励我抒发爱、歌颂爱,是因为你的心中蓄满爱,对家人的爱,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

听你的谈话,就像读你的作品那样,令人沉浸到一种境界中去。虽然,时时感到你自然具有的尊严,也感到一种宽容和温煦。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平淡的心情去对待生活,继续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然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凡认识你或读过你的文章的人,莫不对你高洁的风骨、正直的人品、率直的性情、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肃然起敬;稍微了解你经历或境况的人,又会为你感慨欷歔!

我敬重你,在人生四季里历尽风风雨雨,年过七旬而依然能拥有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我佩服你,在经历了几十年岁月急风骤雨后依然有着俏看云烟、悠然自得的潇洒与豁然。

和你相处十分轻松,感觉不到“累”,不用小心翼翼的斟词酌句。不需要遮掩,不需要闪烁其词。因为生命可贵,最好的关系是相处不累,因为你会分享我的喜悦,分忧我的悲伤,理解我的处境。你用耐心,不急不躁地为我的精神和心灵拂尘拭灰,“逼”我一天天成熟。你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教诲、提醒我,催促我去铲除个性中的野草,去修剪自己也栽育自己。你的点拨、指引,使我的视线更宽广,对文字的态度变得越来越严肃,对生活日渐低调。我逐渐习惯了沉坐一隅,倾听,思悟,揣摩,还有遐想!

 我的内心始终被一束束光亮照耀着,我知道正是因为充满这样的光亮,心田才有源源不断的清泉来滋养和冲洗,才能日渐升华。这光束,来自你与娟子。我十分幸运,在人生的旅途中,结识了你和娟子,从一个狭小的天地中破茧而出,咀嚼汲取你们用心用情用爱提供给我的“精神食粮”,感受放松的美好,逐渐看清人生的艰辛,学会和自己拥抱,和自己对话。

只有相互懂得的人,才愿意敞开心扉,交换感受,才愿意用心与心的贴近相互取暖,才愿意聆听彼此故事里的苦涩与甘甜,哪怕重复再三、絮絮叨叨也不厌倦。

我曾有过在黑暗中跋涉前行的经历。那时,最渴望的就是前方有一盏灯或是星光。而你和娟子犹如暗夜里的灯光,照亮了我踽踽前行的路。你俩携手挖掘出我的的潜力,点燃了我心头之灯,引导我自信坚定的往前,去发现天高云淡,感受世界安暖。

其实每一个人,都会多少有些许疑问抑或难以调节的低落,有时会怀疑自己的生活,有时会沮丧郁闷,有时会失去前进的雄心,我也是。但只要想到你的鼓励,想到娟子的目光,内心顿生温暖和力量!

是你们,让我隔岸观花时看清花的芬芳;是你们,让我在忙碌的疲惫里,感受到体谅与关怀;是你们,让我在低落的心绪里,被暖暖的问候打动。我喜你俩喜,我悲你俩悲。这份情和性别无关,和距离无关,和长相无关,只与心灵有关。

岁月苍老了容颜,时间沉淀了故事和过往。我对保持身心内外的安宁状态,有着愈来愈强的渴求。面对世俗的日子,在尘埃里眺望,任生活的杂藤缠身,被时光的急涛荡来荡去,那一缕不死的心魂仍在坚守,让自己沉淀再沉淀。我不敢懈怠,因为背后有你俩时刻关注的目光。相继而来的日子里,我将感激、钦佩持续地在心里强化,让它继续沉淀为精神养分,一点一滴渗入日常生活的裂隙,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固守内心的稳定与淡然!

“没人鼓掌也要飞翔,没人欣赏也要芬芳”。

“人啊,要做到有自知自明,真难。做人还是越低调越好。小溪是喧闹的,因为它浅;大海是沉默的,因为大海是深不可测的”。

你的教诲依旧在耳畔回响,我不敢忘,也不能忘。

清寂,温暖,风骨,慈悲,这就是你,刘老师!

窗外,雪花悠然。我静静地端坐台灯下,以一笺素纸,袅袅地展开心扉的痕迹.......

读阿敏文章后的感触
史  志

相遇时,有说不完的话;分手后,又有放不下的牵挂。这牵挂源于对真善美的追寻,对高尚精神境界的仰望。为得文思清泉流,引自源头活水来。

新年伊始,你的新作一篇接一篇,使我有应接不暇之感。阅后,经多次修改,篇篇动人喜人。

感动的是,你发现并抓住心动时刻,并把它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涌起读者心中的涟漪。

喜人的是,你文章的立意不断升高,段落连贯流畅,文字的锤炼,词句的斟酌推敲日臻成熟,文思涌发,雅致耐读。通篇看完,需修之处,不得一二。

写真实的事,叙真实的情,做老实的人。遵循这一写作理念,你一步一个脚印,不停地向上登攀,已达常人所达不到的高处,且你精力十分充足,奋斗不止,令人敬佩!

《消失的老宅》与《心灵深处》两篇,本非撞击人之心扉激情难抑之事,常人看来,如过眼云烟,实在无写作抒情之兴,可你不忘:“这感动缘起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片段、一段历史、一方草木,缘于我们赋予万物万事以生命的一刹那,缘起于我们人类情感的共通。这感动,可以代表欢笑,代表泪水,代表哀怨,畅怀千古,跨越国界……感动在,情就在……这些感动往往是稍纵即逝,一闪而过,如闪电,如狡兔……”

你感动了,并抓住了它,让它变成生命长久的文字。

《知己与知音》《心语夜听》两篇,则是应我的要求,写出的对知己、知音的界定、认知、解释、成因的探讨的重议论的散文。可看出前一篇写作前你做了许多搜集资料工作。引经据典,以事例为证,叙述了自己对知己、知音形成、异同等的己见。此文以我与娟子为实例,印证你的视角和理念,有独到之处。娟子阅后说:“正是旁观者清啊。”

后一篇,我清晰地感到你没有花费太多精力,淋漓尽致,洋洋洒洒数千字,如高山瀑布,奔流直下。因为,对这个话题你感触颇多,已成竹在胸了。

这篇文章是你对前一篇的补充,是锦上添花。如果前一篇是素描,那后一篇则是上了重彩的油画。

我知道你仍有许多对知己、知音感知和体会,我知道我们虽然仅相识不足四年,可觉得经历了那么多心灵的交流,那么多精神的慰藉,好像相知已许多年,久远长矣。

你对知己的赞美,最早表现在那篇《一个灵魂有香味的人》文中。说实话,我并不喜欢编辑的这个命题。其一,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精神上多么高尚的人,灵魂有香味却不敢当。我始终认为:“在茫茫人海中,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又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是寻觅、发现、赞美真善美的人,我们留下的所有文字可以证明这点。”

其二,对这篇文章我原先命题为:《徜徉在芬芳的精神花园》。其意是高尚的精神世界犹如一个美丽的花园,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努力,在文学写作领域这个天地有登攀、有升华、有成绩,让我们进入这追寻向往的境地,去浏览、去欣赏这姹紫嫣红的芬芳花园。我所企盼的是你、娟子和我能携手共入文学园地,在精神领域获得更多的芬芳。而编辑的命题完全背离了我的初衷和为人之道。

《知己与知音》,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完全是你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我向你提出问题是否恰当,我真有点怀疑,我也正在考虑着写《知己与知音》,尚需时日。我查阅了过往的文字、微信,对知己、知音,你、娟子和我多有感慨的抒发,精彩的言词坦露彼此的襟怀。由此,我想这篇文章并不好写,得慎重处之。

《心语也听》一文中,你写道:“纵然倾其我一生,我也不可能达到娟子的高度。”对你这一执念,我不敢苟同。早识娟子,其文字十分的不规范,语句不通,生造词汇文中常见,多有文理不通、历史知识错谬之处,草稿可以用一塌糊涂形容之。经历多年我严言厉辞的批评,渐渐趋好。你曾经看过我修改过的她的文稿,定晓一二。可你不同,从我们初识,看过你的《我亲爱的宝贝》,我已感到你终生为教师,行文循规蹈矩,文字功底扎实。看了你许多篇作品,没有加“胡说八道”的评语,可见你的文笔已被我所赞赏。当听我评述文章时,你总是拿笔真诚地记录着。其实,我说的非金玉良言,可你见贤思齐的行为,确实令人感动钦佩。当我指出不足之处,你立马就修改,一次、两次、三次,丝毫不觉得苦累和单调。而这种孜孜不倦好学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与你相识乃人生的缘分。

我许多次在行文中,因娟子的得意,飘飘然、翘尾巴而狠狠地敲打过她,而对你一次也没有,仅有一次。因为《化茧成蝶》我轻轻点击了一下,你始终不忘,引以为戒。你和我相同的是处世做人的低调,不求名利,只追求心灵的宁静、高洁、愉悦。

你与娟子在文学写作上,走的是不同的路,体现在写作风格的迥异。娟子的散文浪漫飘逸,有着艳丽、婉约的气息,奔放浪漫的色彩。而你,脚踏生活的大地,文中描写赞美身边的人和事,感动发自内心深处,抒情不敢有夸张、弄虚的文字。真善美,首先写的事和人是真实的,是真实的就是好的;善的,是真实的才是美的。你遵信这一原则,并身体力行实践了它。

你与娟子的文章孰优孰强,谁更胜一筹。我想举个例子来说明。李白人称“诗仙”,才华横溢而怀才不遇,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见过皇帝贵妃。其诗作大气磅礴,气吞山河,写出了《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杜甫一代“诗圣”,一生穷困潦倒,饥寒艰辛,写下了《三吏》《三别》《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呐喊。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写作风格,可留下的都是万古流芳的宝贵财富。你说谁更强,谁更优?

你在写作上进步快,我为你的每一篇文章点赞;为每一次的演讲鼓掌;为你得奖而荣光;为你写作的文思泉涌而高兴。曾记得,我给你说过的一段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十分值得高兴和庆幸的是你已越入乐之者的苑地,这是很难达到的!

你不要把自己的成长归功于老师。你原本是一块秀玉,掩隐在尘埃里,稍加拂拭雕琢则成器也。若你是一块顽石,老师再具匠心手艺再高明,也是枉然。

相识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你用坚实的脚步,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痕迹,而一个个足迹演化成几万个活跃的充满爱心的文字,而这些文字成为品读自己的依据,成为人生绚丽的彩虹。

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是必需的,因为人要生存; 诗书文章,谈古论今是追寻的,因为要高尚的活着。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踪迹,

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2018年1月27日


作者简介

苏秀敏笔名:阿敏。代表作《我亲爱的宝贝》等。

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摄影作品,游记,散文、小小说、诗歌均可。文责自负,自行校对。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与需要配图的照片。西宁表情平台发布的均为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