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出奇制胜为攻灭蜀汉立下大功,为何结局悲催

 南相子 2020-06-28

01

中国历史上,从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东汉王朝灭亡开始,到280年东吴被司马家族篡位建立的晋朝消灭,这段年代称为三国时期。实际上,早在黄巾起义开始,东汉政权就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进入了军阀割据的状态。

在群雄逐鹿的过程中,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脱颖而出,先后建立起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连年混战,自然也就产生了很多著名的将领。早期有吕布﹑孙策﹑太史慈等人。后来魏国的许诸﹑夏侯惇﹑张辽,蜀国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吴国的周瑜﹑陆逊﹑吕蒙等人都是在刀光剑影和鼓角铮鸣中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人物。

魏蜀吴三国各霸一方,互相对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以魏国的占据的州郡最多,地盘最大,实力也最为强大。蜀国只占了一个益州和云贵边远之地,综合实力是相对最弱的。

蜀国与吴国之间尚且有过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对抗魏国这样的军事合作,而蜀国与魏国之间的争斗却从未停息。

从228年开始,7年间诸葛亮发动了五次北伐,攻打曹魏以图克复中原。都没有成功。直到第五次北伐中病死于陕西岐山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姜维掌握军权后,继承诸葛亮的北伐事业,24年间更是进行了多达十一次北伐。

魏蜀吴三国中,首先灭亡的是蜀汉,它于263年被魏国所灭,此时曹魏其实已经被司马氏家族把持朝政25年之久。

蜀汉灭亡的时候,上面提到的那些英雄人物都早已相继故去。率领魏国大军进攻蜀汉的是钟会和邓艾。两人中,钟会是秘书郎出身的谋臣,司马氏的重要幕僚,邓艾则是魏国后期的名将,文武全才,深谙兵法。

邓艾出身低微,早年当过低级官吏。后来偶然机会受到司马懿赏识,才算走上仕途。他在甘肃和山东等地当过太守,在川陇一带与蜀汉的长期战争中因功被封关内侯,升任征西将军。

02

公元260年五月的一天,19岁的魏帝曹髦不甘心司马氏对自己的控制,召见尚书王经等人,忿忿不平地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随后又登上车拿着宝剑,率领宫里的卫士和侍从太监们呼喊着前往讨伐。结果反而被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唆使武士成济弑杀了。

司马昭另立曹操的孙子曹奂为皇帝以后,认为自己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定,决定对与曹魏在川陕甘边界一带缠斗了数十年的蜀汉下手。公元263年,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主持伐蜀行动。廷尉卫瓘担任监军。

魏军兵分三路发起进攻。钟会自己亲率东路的主力十几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再兵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企图乘虚夺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西路由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多人马,出狄道也就是如今的临洮,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牵制姜维。中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出发,经过武街赶往桥头截断姜维的退路。

此时,蜀汉掌控军权的是大将军姜维。他原本是魏国天水郡的一名参军,因为被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了蜀国。诸葛亮对姜维的才能很赏识,使他得到了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作为蜀军中的后起之秀,在军事行动中崭露头角,多次击败魏军。

诸葛亮死后,蜀汉先后以蒋琬和费祎为大将军主政。他们都主张保国治民,谨守社稷,不支持姜维劳民伤财,耗费国力去北伐曹魏,还限制他每次带兵不超过一万人马。姜维却认为自己熟悉西部风俗,想利用羌族和胡族的力量光复陇西。

后来费祎被魏国降将郭循杀死,蜀汉朝中没人可以阻止姜维的主张了。姜维迁升为大将军主政后,几乎以举国之力来北伐。以至于连年征战,虽然败少胜多,还是造成蜀汉国力耗损过度,愈来愈衰落。

262年,姜维在甘肃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守沓中。当时朝中有后主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弄权,想废掉姜维。姜维不敢回成都,便留在沓中屯田。

03

钟会的东路军在攻打汉中的乐城和汉城时,遭到蜀汉守军的顽强抵抗而受阻。可是对阳安关作牵制性进攻的一路,却因为蜀军一名将领投降而顺利拿下,从而打开了通往剑门关的门户。钟会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攻乐城和汉城,自己带兵直扑剑门关。

邓艾指挥西路军分别从狄道﹑天水﹑陇西﹑金城几路出兵,合击驻守沓中的姜维。姜维听说魏军主力已到了汉中,知道汉中难保,于是往南退往阴平。

魏军追到疆川口,大战一番后姜维向东南方的桥头败退。不料桥头已经被诸葛绪率中路魏军抢先占领了。

姜维率军向北再绕道而东,佯装攻击诸葛绪的后部,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北上堵击。姜维乘机迅速回师,通过了桥头,诸葛绪发觉上当已经追赶不及。

姜维在白水与廖化等人会合后,得知阳安关口已经失守,于是撤往剑阁。

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剑门山,北坡异常陡峭。修建在狭谷隘口上的剑阁雄关,是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关楼两边皆是断崖绝壁,可算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姜维利用剑阁易守难攻的地形,列下营盘,凭险据守。

钟会大军来到剑阁,屡攻不下,无计可施。他想到身后的乐城和汉城还在蜀军手中,加上深入蜀境,粮食难以为继。时间长了军心便会动摇,如果蜀军南北夹击,魏军就会身处进退维谷的险境。于是,钟会打算退兵了。

04

这时邓艾看到姜维的主力部队被钟会牵制在剑阁,就带着精兵从阴平出发,沿着剑阁西边的一条小道悄悄向南进军,打算经德阳亭,赶到涪县。这样就能避开剑阁,直取成都。

这条崎岖的山路,本是山高谷深,人迹罕至的地方。邓艾带领这支精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上风餐露宿,不畏艰险地往南穿插。他们走了700多里也没被蜀军发觉。

这天,他们走到如今平武县东南的马阁山。部队的先锋是邓艾的儿子邓忠,他率先带着前锋士兵顺着越来越陡的山势攀登上山。

等到邓艾到了山顶时,却发现邓忠带着士兵们还坐在山上一筹莫展。原来经过四下寻探,发现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崖,已经无路可走。

邓艾考虑军情紧急,不能前功尽弃。他不顾自己年近七旬的高龄,身先士卒,用毛毡裹着身体,冒险顺着山崖连滚带爬滑下山去。全体官兵也都跟在后面攀着树木和岩石滚滑下山。

到了山下发现,这里已经离江油城不远。邓艾命官兵们就地休息,休整过后星夜奔袭江油城。蜀军没有想到魏军竟然会出现在剑阁的后方,守将马邈惊恐之下只好出城投降。

邓艾乘胜继续向绵竹进军。守卫绵竹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邓艾派人送信劝他投降。诸葛瞻大怒,杀了邓艾派来劝降的使者,率军出战。魏军尽管人少,却是拼死背水一战,激战中,蜀军死伤惨重,诸葛瞻和长子诸葛尚均战死。

绵竹失守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前进逼向成都,蜀汉朝野一片惊慌,做梦也想不到魏军来得这么快。调回姜维的兵马防守都城已经来不及,群臣也都是手足无措。光禄大夫谯周提议投降,后主刘禅感到大势已去,于是派人带着玉玺到邓艾军营请降。

邓艾率军进入成都,蜀汉就此灭亡。刘禅又派人去剑阁命姜维投降,姜维考虑再三,还是向钟会投降了。钟会对姜维的才干很赏识,自然也是善待有加。

邓艾进城后严禁士兵劫掠百姓,对蜀汉投降的人员也加以安抚,让他们复任旧业,川蜀人士对他都很拥戴。

邓艾率领偏师偷渡阴平出奇制胜,拿下成都,平定了巴蜀。司马昭让魏元帝下诏书褒奖邓艾,称他的功绩超过历史上的名将白起和韩信,并且封邓艾为太尉。钟会也被封为司徒,同为三公之列。

05

邓艾和钟会二人为灭亡蜀汉立下大功,可是他俩的结局却都很悲催。

邓艾在占领成都后开始居功自傲。他以朝廷的名义擅自安排刘禅和蜀汉皇室成员,任命了大批蜀地的官吏。他还刻意宣扬夸耀自己的武功。这些都引起了钟会的不满。

姜维利用两人之间的矛盾,劝钟会向司马昭诬告邓艾谋反。司马昭原本疑心就很重,派人到成都逮捕邓艾。因为担心邓艾反抗,同时派钟会率军进入成都。邓艾被关进囚车从成都押往洛阳。他不由得仰天长叹,当年白起的命运如今又落到了自己头上。

钟会独自掌握了全部兵权,麾下有魏、蜀两国军队20余万。加之远在蜀地,洛阳的朝廷鞭长莫及,他倒真的想谋反了。姜维假意赞同钟会的主张,心里其实另有恢复蜀国的图谋。然而他们都不是阴谋家司马昭的对手。

司马昭对钟会的野心早有戒备,他派亲信贾充率领一万人马驻扎到乐城,自己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

钟会心知事情败露,于是假传太后遗命,起兵讨伐司马昭。他害怕魏军的将领不服,将他们软禁起来。

这时有人制造谣言说钟会和姜维要诛杀被扣的魏军将领,从而引发了混乱。魏军乱兵在宫殿外放火,接着冲进宫内。激战中钟会和姜维以及蜀汉的一些大臣被乱兵杀死。

邓艾的部下企图去半道上救他,却被之前参与诬谄邓艾的监军卫瓘抢先一步,派人追到绵竹杀害了邓艾父子。邓艾在洛阳的儿子们也都被诛杀,其他眷属被发配到西域。几个月前还风光无限的邓艾,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

直到10年后,司马炎下诏书,称赞邓艾立下功勋,被治罪却不逃跑。随后将他的孙子邓朗任命为郎中,算是为邓艾恢复了名誉。

邓艾的遭遇也正印证了那句歌词: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唐代评出的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中,魏太尉邓艾位列其中。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