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有70多口井,却无人敢喝里面的水,仅剩下“消防栓”的作用

 剧透历史 2020-06-28

溥仪被从故宫赶出去后,服务于皇宫中的太监、宫女们也到了民间,并且因为帝制已经结束,他们也敢说一说皇宫里的生活了。

有位老太监就说,故宫内有70多口井,但无人敢喝里面的水。

为什么呢?这可就说来话长了。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传说中的紫禁城。朱棣迁都之前,下诏按照南京皇宫为蓝本进行修建,经过后世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宫中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水井70多口。其实在刚建成那会儿,水井是正常使用的。挖掘这么多口井,本意就是为了满足宫中主子奴仆们的生活用水。

但渐渐地,就没人喝井里的水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了更好的选择。

颐和园西边五六里处,有座玉泉山,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而出,水卷银花,宛如玉虹,自来有“玉泉垂虹”之说,是燕京八景之一。

玉泉山因泉得名,泉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清冽甘甜。传说中,乾隆皇帝为了验证水质,曾命人取全国各地名泉的水样,用银制小斗进行称量。古人认为,水的重量越轻越贵。

结果发现,济南的珍珠泉、无锡的惠山泉、杭州的虎跑泉、苏州的虎丘泉等,每斗质量都在一两二厘以上,唯有玉泉水,每斗质量仅为一两,水轻质优,于是乾隆赐封为“天下第一泉”,并题字“玉泉趵突”。

皇城之侧既然有这么好的泉水,皇家就不可能去将就普通的井水。此后,玉泉水被定为皇宫饮用之水,每天清晨都有一支队伍专门运送玉泉水到宫中。

普通人看来,可能会觉得皇家太费事儿,喝水都这么讲究。但以皇家的行事风格来说,这其实已经不算什么了,玉泉水毕竟离得不远,也不用花钱买。杨贵妃好岭南的荔枝,唐明皇不也命人飞马送上?那可隔着两千多公里呢,途中不知跑死多少马匹。

宫中众人身份不同,用水的份例自然也不同。据史料记载,作为天下至尊的皇帝每天能使用50罐,后妃们约是40多罐,然后依次递减,身份越低,能用的水越少。

普通的太监宫女,大约只有两罐,仅能满足基本的饮水需求。哪怕分配来的水不够喝,估计他们宁愿渴着也不敢喝井水,最多用来洗澡洗衣服什么的。

为啥不敢?因为皇宫存在的时间越长,勾心斗角的事情越多,死在井里的太监宫女,甚至妃嫔不在少数。

例如光绪帝的宠妃珍妃,思想开明崇尚西学,而且性情活泼,容貌美丽,极得光绪的欢心,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就受到了冷落,再加上珍妃支持光绪帝变法革新,慈禧就对她十分厌恶。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准备西逃,临行前以不便带走珍妃,恐她有辱皇家颜面为由,命令太监崔玉贵把她投入井中,断送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当时光绪已被慈禧软禁,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人。

这口井后来被命名为“珍妃井”,成了故宫一个景点。

问题在于,为什么慈禧会想到用这种方式杀害珍妃?肯定是因为这种事情在宫中很常见,以至于一想到要珍妃的命,慈禧的第一选择就是将其投井。

因而,晚清妃嫔中有明确记载投井的虽然只是珍妃一人,但实际上溺死井中、或抛尸在井中的太监宫女应该很多,只是他们身份低微,生时不被重视,死了也寂寂无闻。

虽然不可能70多口井中都死过人,但那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水在地下是相通的,一口井被污染,相近的井也不会干净,也就不敢喝井里的水了。

那么,故宫井水就没用处了吗?

并不是。古代建筑多为木制,最怕火灾,所以古人早就有了防火的意识,皇宫中居住着天底下身份最尊贵的人,防火更是做得到位。

去过故宫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宫殿周围相隔不远就有一只大缸,这是“太平缸”,也叫“吉祥缸”,其功用便是防火。每口大缸里都装着水,一旦发生火灾,可就近取水救火。

按宫中规定,相关部门的太监每日都要查看缸里的水是不是满的,不满就要立刻添加,并且内务府每五日还要派人检查一次水缸的储水情况。

缸里的水就取自附近的水井,如果这种水都要用玉泉水,那就太过奢靡了,皇家也不会这么做。因此这70多口井,就起到了类似消防栓的作用,以备“走水(宫中忌讳火字,火灾一般喊走水)”之时的水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