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景各不同:把脉疫情常态化下的医药投资|西普大连线

 新康界pro 2020-06-28
01
引言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以及全球第二波疫情高峰开始显现,疫情常态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社会接近停摆造成我国一季度GDP下降6.8%的背后,是全国各个行业的集体衰退。但是有一个行业却无法简单的用“衰退”来概括,那就是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医药健康行业。
一方面,今年年初以来的社会“停滞”同样给医药制造的供应链、生产、运输、推广、客流等环节均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另一方面,部分疫情相关的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企业却在不断扩充产能以满足不断飞来的全球订单。
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理所当然的在资本市场得到了体现。在抗风险能力更低的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是否在调整?面对可以预见的长期困难,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融资策略?而在更加敏感的二级市场,哪些细分领域在此特殊时刻还能受到青睐?哪些企业却被市场无情抛弃?
以上问题将是2020西普会健康产业资本峰会上重点探讨的内容之一。为了让产业同仁更为深入地持续思考,本期文章采访了不同资本市场的专家代表,以飨读者。
 02
行业业绩:疫情带来医药行业上半年的“冰火两重天”
对于疫情以来医药行业的业绩表现,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陈竹表示:上半年疫情影响下医药行业整体承压 ,但细分表现更趋分化。与医院就诊量相关性较大的医疗服务、医药制造等板块利润端受影响较大;而医疗器械中与抗疫相关的产品(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实现快速增长,导致医疗器械和零售板块成为2020第一季度收入和利润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
为了论证以上观点,陈竹通过上市公司一季度的财务数据对大健康领域的境况做了总结:按照中信行业分类,2020第一季度,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4.1%/-5.1%;其中医药制造(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板块营收分别同比-7.6%/+4.5%/-8.2%,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4.5%/+2.3%/-101.8%。
从陈竹的分析可以看出,疫情是影响今年一季度医药企业业绩的核心要素。与其他行业一样,社会的停摆给大健康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整个行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4.1%与5.1%。但是该下降幅度较我国一季度GDP的下降幅度要低,主要还是得益于疫情相关的物资与服务在一季度需求量的暴增。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疫情相关药品、以呼吸机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以第三方诊断服务为代表的医疗服务以及口罩、测温仪等抗疫相关物资在一季度的销售极大的带动了相关药企、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企业在一季度的业绩。医疗器械上市企业一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5%与2.3%,在国内整个社会中的表现异常抢眼。但是,由于社会整体流动性的下降以及对院内感染的担忧,慢性病等常规医疗需求在短期内被极大抑制,再加上企业的供应链、生产、运输、产品推广等环节均受到影响,与疫情无关的医药制造、医疗服务业绩遭受重创。医疗服务板块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为-8.2%与-101.8%。
总的来说,业务与疫情的相关性差异造成了医药行业各个细分领域今年一季度业绩的“冰火两重天”。我们列出了医药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部分代表性企业在一季度的业绩表现,达安基因、华大基因等企业表现亮眼,而爱尔眼科、安图生物等企业的表现却遭遇滑铁卢。
图表1:医药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在一季度的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iFind,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03
一级市场:资本寒冬叠加疫情因素下,大健康行业的资金依然充足
由于侧重于中小企业的长期价值投资,相对于A股,一级市场的投融资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但是,随着疫情常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医药行业在一级市场的投融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影响。
对于现阶段医药行业的一级市场投融资,联创永宣的合伙人朱峰表达了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对于我国一级市场的整体情况,朱峰表示,2018年四季度以来的“资本寒冬”仍在持续,叠加疫情影响后,现阶段一级市场投融资的整体活力明显不足。另外,投资机构分化的现象也极其明显,具体表现在相当多的中小机构消失,或者无力继续投资而去转型做FA或者咨询业务,而规模较大的机构甚至比以前更加活跃。
朱峰对股权市场整体的感受与清科的数据不谋而合。从私募通统计的数据来看,自2018年四季度的一级市场资金断崖式下跌以后,2019年的投融资热度缓慢上升,但是2020年一季度的疫情让股权投资市场重回谷底。
图表2:2015年以来我国股权投资市场综合指数
 数据来源:私募通,清科研究,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一级市场大量投资机构的无以为继理所当然地会让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极大提升。但是,朱峰也表示,疫情的出现加剧了股权市场的行业分化,而大健康行业的资金相对充足。从结构上来讲,在众多传统行业的股权融资基本停滞的同时,疫情把全社会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生物医药行业,投资机构当然也不例外,并且这也与整个社会的长期发展方向相符。相当多的投资机构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资力度,包括现阶段在股权市场非常活跃的政府产业基金对大健康、生物医药的项目都非常青睐。
据私募通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我国生物技术及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投资金额达到了6499.19亿元,占全社会股权投资总资金的25.21%,远高于IT、半导体电子设备等领域,稳居各行业首位。
图表3:2020年1-5月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私募通,清科研究,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最后,朱峰对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疫情下的融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医药企业应该抓住疫情带来的热度,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与资本对接,以提高融资效率,为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而除了传统的VC/PE以外,政府的产业基金、国企的投资机构等在市场上都相当活跃,理应成为医药企业的重要选择。另外,虽然在疫情的影响下,生物医药行业的股权投资资金并不缺乏,但是企业的价值及未来的成长性仍然是企业能否融资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04
二级市场:疫情催生需求变化,医药健康企业正当风口
疫情对医药健康上市企业在A股市场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国盛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金洋通过对疫情常态化后大健康需求的改变,来分析判断疫情对A股医药企业的影响,并给出投资策略建议。
张金洋分别对医药板块的内需与外需在疫情中的变化做出分析。他认为,我国医药企业绝大部分靠的是内需,少部分靠的是外需,疫情确实对它们有影响,但要结构性的看。
对于内需,张金洋认为,消费意愿降低、医院就诊减少、复工延迟及开工率低是疫情影响医药企业内需的三大因素。它们会对板块产生阶段性扰动,像医药消费、医疗服务、非疫情相关医院用药及器械耗材、人力密集型细分领域都会受到影响。这些影响大部分将体现在一季度,少部分有二季度递延影响,部分损失有望在下半年补回。但是放到长期维度,疫情的影响并不对医药长期成长主逻辑产生冲击。
而对于外需,张金洋表示,需要理性判断,危机并存,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的同时也要依据疫情演变而不断修正。他认为:第一,从正面来看,中国已经成为部分器械设备、检测耗材、制剂原料药等疫情相关物资的重要输出国;第二,无论疫情演绎到什么程度,医药贸易国际化暂停的可能性仍然非常低;第三,部分医药企业虽然外需下降会对其产生影响,也要从供给和需求综合分析。供给方面,欧美竞争对手可能因为疫情产生更为直接的供给侧问题,进而改变中国部分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竞争格局,包括原料药VAVE、CDMO、部分设备、制剂等等。
除了短期影响,疫情可能会对医药行业的一些细分领域带来中长期的影响,比如疫苗。从历史来看,大的疫情过后,老百姓对于预防的认知会大大强化,这对于疫苗行业长期渗透率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张金洋对A股大健康行业的投资策略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蔓延,让整个国际经济及政治环境变得极为复杂,相关外需行业不确定性随之飙升。而医药行业因为确定性较强,行业优势比较突出,在整体市场流动性充裕的状况下,表现会非常活跃,超额收益也会非常明显,整体估值扩张效应会非常显著。今年要非常重视医药板块资金配置,并且要大幅超配,对于基本面要求和逻辑验证度降低。另外,在一线标的已经大幅表现进而估值不便宜之后,要重视有变化的二线标的的选择。刨除很多资金驱动的子领域和个股,像疫情相关的检测、疫苗、API、CDMO等领域会持续成为市场热点。
疫情以来,我国A股医药生物指数呈现不断走高的趋势。在大盘基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2020年的医药生物指数相比年初涨幅超过30%。这也验证了张金洋对疫情下医药健康行业的价值判断。
图表4:2020年以来A股医药生物相对沪深300指数变化
 数据来源:iFind,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