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恭维朱元璋的马屁诗,结果却惹来了杀身之祸

 江山携手 2020-06-28
大家好,我们的小燕趣闻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拍马屁”一词源于元朝,游牧民族的人们骑马相遇时,看到对方的马,总爱拍着马屁股说“好马、好马”,久而久之,拍马就成为了一种客套,以致有些人看到权贵来时,不管马的好坏,总上前恭维“好马,好马”,这样,“拍马屁”一词演变成了阿谀奉承的代名词。
擅长拍马的人,自古以来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喜欢被人恭维是人性固有的心理。马屁精们当然深谙这一心理,所以拍马屁会屡试不爽。
东晋时期,桓玄篡位,有一次他坐上龙椅时,椅子塌陷。这时,旁边的侍中殷仲文见状就说:“这是因为陛下圣德深厚,所以御座才会陷落。”这马屁拍得很明显,但听的人却感觉十分舒服。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擅长拍马屁,他一直都希望谋取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唐玄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华,邀他到了长安,为他写诗助乐。李白写下了著名的三首《清平调》,这马屁拍得很文艺,让玄宗和杨贵妃都十分开心。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拍马是一门学问,善于拍马者,如果不懂拍马的技巧,也会马失前蹄,自讨没趣,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生性多疑的皇帝,他身边的人如果言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脑袋。他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并在寺庙的墙壁题了一首诗,后来,他故地重游时,发现没有那首诗了,于是大怒,便问住持是何原因。这个住持脑子转得很快,马上就写了一首诗: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来惟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豪光射斗牛!
也就是说,这首诗虽然被洗掉了,但是用法水洗掉的,并且豪光已经冲上了天,这是何等了得啊!朱元璋看后,怒气自然消了。
但另外一个和尚就没有这么幸运。
当时,有个叫来复的和尚奉诏进京。有一次宴会上,他写了一首《谢恩诗》,用来歌颂朱元璋,表达感激之情。诗中,他将朱元璋比作远古时期的圣君陶唐:
祗园花雨晓吹香,手绾袈裟近御床。
阙下紫云随雉尾,座间红日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迭滥承上天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在座的大臣听了,正在夸奖这诗写得好,没想到多疑的朱元璋却认为第三句中,“殊”是“歹”和“朱”两个字,这不是诅咒我们朱家吗?还有,“无德”不是影射我没有德行吗?于是,他勃然大怒,下令将这个来复和尚杀掉了。(一说是被人求情放掉了)
古人说:“好誉人者谀。好人誉者愚。”事实证明,拍马者无非是为了个人私利,实际是一种精神贿赂,拍马者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对方开心,让自己得益。
人际交往中,赞美他人是应该的,但超出了赞美的度,就变成了谄媚、拍马屁了。
昧着良知拍马屁的人,是谈不上忠诚的,一旦得逞,自然少不了祸国殃民。相比物质贿赂,拍马屁精神贿赂无需一分一文,更加隐蔽,危害也更严重。
所以,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大思想家荀子曾说:“谄媚我者,吾贼也。”
一个人要成功,最好别走溜须拍马这种歪门邪道,还是老老实实地为人处世,才会真正得到人们赏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