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中秋之词不只《水调歌头》,还有这一首黯然销魂的《西江月》

 江山携手 2020-06-28

千百年来,苏轼以其超凡文采与出众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人喜爱与追捧。苏轼一生虽然饱经坎坷但是他都能乐观旷达地去面对,然而再乐观的人也都有身在局中的苦闷之时,往往需要不断感受不断领悟才能豁然开朗坦然面对。而在尚且处于苦闷之中的时候,他也不免忧愁咏叹,写下怅惘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闻名于天下,可谓是中秋词笔的千古绝唱,然而他还有一首写于中秋的作品,同样是难道的佳作,就是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写于何年以及写给何人尚存在争议。一说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一说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有人说是同《水调歌头》一样是写给他的弟弟苏辙,也有人说是写给当时的皇帝。我个人感觉应当是写给苏辙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明确的要写给谁,只是单纯地抒发对北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心。

上阙中词人不作过多铺垫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瞬间定下哀愁之基调。春去秋来岁月轮回,人生恍然一梦,夜风吹动树叶,廊上沙沙作响。看着自己两鬓已白,不由得感慨不已。没有好酒招待客人常常发愁来的人太少,好好的月色却被乌云遮住大煞风景。如今只有自己一个人望着这中秋佳节的清冷月光,谁能来一起分享呢?无奈之下只是拿着酒杯凄然望向北方,徒然伤神而已。

不知为何,相比于名震古今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西江月》更能打动我。诚然前者的艺术造诣炉火纯青万分精妙,但是我总感觉后者更加接近于普通大众的情感,接近于无数惆怅满怀身处孤独之中的人们。前者好比是李白的飘逸风神遥不可及,而后者则像老杜的真真切切感同身受。

不少人都喜欢开篇的一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而我却最喜欢这一句“夜来风叶已鸣廊”,我感觉这一句乃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不论是起首的感时伤事,还是后文的把酒伤神,全由这一句融会贯通变得余韵悠长。孤独寂寞之夜,风吹叶动哗然有声,空空长廊萧瑟回响,这与夜雨愁听无尽的淅淅沥沥有着异曲同工之效。以动写静,以风吹叶动原本寻常悠然之景,却反衬出波澜频起的不平心境,此情此景,读来心领神会感同身受,可谓是绝伦妙笔。

能受到历代读者喜爱的文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最真诚真挚的情感,哗众取宠夸大其词装腔作势的作品注定要被时代淘汰掉,比如现当代一些所谓的著名人物的著名诗歌。而苏轼的作品,不论是欢喜之词,还是愁苦之语,皆能让人感受到他的赤诚之心。正如王羲之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谓异代知音,大概就是如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