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儿时的灯节

 聚力阅读 2020-06-28

点滴阅读,丰富人生

■ 

聚力阅读,汇聚大众的力量

怀念儿时的灯节  
杨国存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这一带称小年,也叫灯节,因为晚上要赶灯会。

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辟邪祛病,象征团圆幸福、美满富贵。

元宵节晚上,人们喜气洋洋的从四面八方向街心涌来。大姑娘小媳妇,穿红着绿,手牵或怀抱小孩儿;小孩儿手挑五颜六色的灯笼,有说有笑地去赶灯会。大街小巷灯火星星点点,如萤火虫在飞动。一时间街心成了灯的海洋,欢乐的福地。

灯笼是用高粱秆上面连接高粱穗的细秆和竹签扎的,外面糊上白纸,纸上画着各式各样的彩色图案,有花鸟虫鱼,古代戏剧人物等,里面有个用木板和铁丝制成的提,木板上有一根蜡烛,用棍子挑着灯笼提。红红的烛光把一张张稚嫩的小脸照的红扑扑的,像盛开的石榴花。赶灯会就是图个喜庆,寻找开心。打灯笼的小孩儿故意撞别人的灯笼一下,然后笑哈哈地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叫碰灯,其意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还有的是大人给小孩儿开玩笑:“你看灯笼下面有个蝎子。”小孩子低头寻找,灯笼一倾斜就着火了,引起周围人一阵哄堂大笑。小孩儿打着灯笼唱着儿歌:“正月里来正月正,

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那场面红红火火,热闹非凡。人们把“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日”称为好兆头。正月十五要是下雪,称正月十五雪打灯,更有一番奇特景色,皑皑白雪反射着耀眼的灯光,预示着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光辉灿烂、和谐美好。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手端猪蹄甲子灯的孩子穿来穿去。猪油在灯内滋滋作响,散发着诱人的油香。灯光闪烁,把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照亮。猪蹄甲子灯是原始的灯火,也是灯会中的亮点。早在年前杀猪时,孩子们就盯上了它,向杀猪匠要了以备正月十五点灯之用。到了元宵节,把猪膘油切一小块,放进猪蹄甲子里,扯点棉花把一根火柴杆裹住,用手捻好当火芯,再浸点棉油,插进猪油里,然后点燃。

灯会上,有人放起了鞭炮,还有的点燃了烟火,与灯火辉映,相互点缀。一盏盏小灯点亮了人们的梦想,勾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时人声鼎沸,幸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生命的律动和张扬,把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点灯盏也是灯会的习俗之一。灯盏又叫面灯,用黍子面做成,和好面捏成酒杯形,上面凹陷,直径约二寸,高一寸,放笼上蒸熟,然后放凉,用棉线蘸上香油置于灯盏上面的窝窝里当灯芯。

正月十五日晚上天刚黑,人们就开始忙着摆灯、点灯,将所有灯盏摆放在自家院内的水缸、房门、大树、捶布石、磨盘、碾盘、

石滚等处,每处均放两个。大门外除了两边放灯盏外,有的人家大门口还挂上一对纸糊的红灯笼。此时,满院生辉,灯火通明,油香扑鼻,象征着家家到处油(有),来年生活一定富裕,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最开心的是偷灯盏,这是小孩儿最喜欢做的事情。摆完自家的灯盏,就和小伙伴三五成群去偷别人家的,一般都是偷摆放在大门外面的,因为那里没有人看守。即使自家的灯盏被偷了,主人也不会生气,因为摆放在大门外面的灯盏就是让人偷的。偷到灯盏后,要吹灭灯,然后咬一口,带着香油味的灯盏非常好吃,据说吃了偷来的灯盏不生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农村灯节上纸糊的灯笼、猪蹄甲子灯、灯盏都不见了。灯会也现代化了,像电控、声控、光控等技术已应用在花灯上,使花灯从原来的静止不动到可以转动、摇摆,甚至舞蹈。可我还是喜欢那原汁原味,自然朴素,生动可爱的小灯,虽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让人们记忆犹新,亲切难忘。

作者简介

杨国存,河南省内黄县二安乡大寨村人,内黄县卫计委干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市散文学会理事。

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本村学校、后安联中、二安乡中任初中语文教师,1986年调县政协办公室搞文秘工作,1989调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1994年调县计生委任党组成员。从1986开始,坚持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到2005年,在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通讯1000多篇,并有50多篇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级好新闻奖。

2005年退居二线后开始从事散文创作,10多年来曾在《奔流》《莽原》《文苑》《邺下散文》《河南农村报》《青年导报》《河南新闻出版报》《安阳日报》、《安阳晚报》、《濮阳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300余篇,并有多篇获奖,出版了散文集《散落的花瓣》《一亩心田》,第三本散文集正在结集中,参与了内黄县老区《革命故事》《革命人物》,《内黄文化》以及《走进内黄》系列丛书的写作编辑工作。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