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有约】现代主妇手记(一)| 潘小平

 聚力阅读 2020-06-28

■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潘小平老师的文风是我所喜欢的,语言平实,但特色鲜明、生动形象。所以这次特地约了潘老师的一组生活随笔。

      潘老师的这期文字,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的描述中,潘老师的洒脱率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还有深藏在骨子里的那种自信,相信在读过这些文字之后,读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潘老师的文字,走进她的家庭,走进她的世俗生活。

女子无貌便是德

几年前,曾有一个不怎么相熟的人问我:潘小平,你对你的外貌如何评价?我想也不想就说:一般——朝下!

  我知道自己长相一般,但无论如何也还跌不进“朝下”里去,这是仗着肚里念下几本书,可以拿出来抵挡一阵子漂亮妞们的美目巧笑,才故意大着胆子谦虚。

  我有一位编辑朋友,因为工作原因,很喜欢结交文学女青年。常常通信,先是写作指导,后就文学同梦,再慢慢的,你来我往,开始在纸上暧昧。当然最终还是要见面的,但见面之后往往失望,不止一次对我悲愤:漂亮的不写诗,写诗的不漂亮!

  我很替他痛心。但这似乎也是当今文坛的普遍矛盾,乃天意,非人力可以扭转的。他之所以在我面前一再感叹,也是因为我同样属于“写诗的不漂亮”一类,有些惋惜的意思在里面。

  我自己却并不惋惜。常言道人有千算,天有一算,给你副漂亮脸蛋,就不给你文学头脑;若是你平庸在脸,那就让你美慧在心。天道大公,人道永存,也正表现在这里。江南市井间有一句俗话,叫作“漂亮面孔笨肚肠”,仔细想一想,还真有那么点概括性。我女儿很小时,常常喜欢问我:妈妈我漂亮不漂亮?每次我都断然回答:不漂亮!在我的心里,是宁愿她有一副“平常面孔美肚肠”的。我们家流传着一句话,叫作“小眼睛毛姗姗”,几乎是每言必称,我女儿听了很得意,说妈妈,那你就是小眼睛潘小平。

  我的一个朋友大声断喝:潘小平!你的眼睛都是让你自己讲小的!我很委屈,我说它本来就不大,这怎么能怨我呢?再说它大与不大,我也没有在意。我的学生王力说:潘老师你在课堂上常常眯起眼睛,像是看着远远的什么地方,又像是什么也没看,那样子真有魅力!说着说着竟有些想流泪。我十分惊诧,说王力你怎么了?她说真的潘老师,你有时候是非常非常漂亮的。

  我于是知道,当我沉浸于某一件事的时候,我也还是有动人之处的。历届学生中都有几位女生,说我在讲作品时,脸上有一股很忘俗、很沉迷的神情,那样子很让她们着迷。我始终认为瞎说,我说你们懂什么?女人美不美,是要男人说的!

  我的异性朋友都说:潘小平啊潘小平!

  这通常都是在他们看了我的文章之后,那里面的潜台词是:你这么不好看的一张脸,怎么就写出这么好看的文字呢?

  那就说一句“女子无貌便是德”吧,这样你心里,我心里,大家心里,就都不这么难受了——天道,也不外乎人情。

丈夫去打麻将

据说我爷爷好打麻将,有一回输掉了我奶奶赔嫁的两亩好地,这使得我奶奶一辈子只要提起麻将来,就深恶痛绝。

  所以1987年前后我老公迷上麻将的时候,好几次我气得想跳楼。那一年理论界新潮迭起风云变幻,我时刻感觉跟不上趟,就更觉得外屋哗哗的麻将声不顺耳。来的不是我的老师,就是我的同学,放出多难看的脸子他们都敢看。没办法,我就在里屋和他们对抗,他们打一夜麻将,我就看一夜书。

  谁知第二天早晨,他们竟然伸进头来看看,纷纷称赞我说:哟,小潘,怎么这么早就起来看书!

  有一段时间,他们特别盼望我出差。有一天,我背了一个包站在教学楼前,我老公的一个麻友见了,兴奋得手足无措,跑上来说太好了你出差吗太好了!我说我不出差,他顿时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我回家就骂:什么东西!整天算计着撵我出去。我老公说潘小平你也注意点自己的形象,你可知道人家背后叫你什么?河东狮子吼!

  于是大吵,吓得我女儿直哭。我的老师、同学其实是我老公的麻友,就纷纷上门来劝架,说小潘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看书他打牌,各有各的乐趣,这怎么能强求呢,嗯?

  劝罢,雄赳赳拉开桌子就开牌。

  岁月如流,世事变幻,我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两年也不再读书。某日,偶然翻出《庄子》,读到很相熟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句,忽有所悟。我也没打过麻将,安知打麻将不是人世间一件最快乐的事呢?几年前曾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一个秋雨霏霏的夜晚,他来到相山街头,万籁俱寂,惟听见全城上下,一片哗哗的麻将声。我当时听了很愤怒,以为是一种整体的堕落,但现在想来,那确是一种美丽的意境。适逢我老公深夜小赢归来,本来是准备我大吵大闹的,听了我这番读书心得,竟沉默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晚上,他又去打麻将,我第一次心平气和,在灯下翻拣我过去的读书笔记。房间半明半暗,有一些并不久远的记忆,袭进我的心里。我突然想,打麻将有什么不好呀?任何一种生命形态,都是美丽的。从此,让我忘了学问吧,也让学问忘了我。

  窗外,一天的星星。

作者简介 | 潘小平

潘小平: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文学主编,原安徽文学院院长。

      潘小平,女,1977年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课程。1992年调入安徽省文联理论研究室,曾任《清明》杂志副主编,《安徽文学》执行主编,现为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文学主编。原安徽作家协会秘书长,原安徽文学院院长。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

      主要作品有《季风来临》、《北方驿站》、《城市呓语》、《爱情这逃犯》、《文化徽州》、《徽商——正说明清第一商帮》、《风韵新安》、《在北纬30度神秘线上》、《一步跨过两千年》、《坐拥江淮》等散文随笔、纪实文学,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与曹多勇合作)、长篇历史小说《翁同龢》出版。广泛参与电视策划与创作,担任多部大型文化专题片和纪录片撰稿,希望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将精英的理念传达给大众。担任系列电视散文《皖地风流》、《永远的大别山》撰稿;大型文化专题片《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红色记忆》、《安徽民间工艺》、《中国花鼓灯》撰稿;大型纪录片《跨越》、《潮起江淮》撰稿;大型纪录片《巨变》、《皖江崛起》、《振兴皖北》总撰稿。大型文化专题片《皖赋》获1999年度中国电视专题二等奖、安徽电视一等奖;大型理论专题片《跨越》获2003年度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美丽的村庄》获第十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与曹多勇合作)获第十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纪录片《潮起江淮》获中国纪录片委员会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纪录片银奖(学术奖),已发表论文、散文、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小说约780万字。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