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中虎:初夏访泥溪

 聚力阅读 2020-06-28

■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初夏访泥溪

文 | 林中虎

   初夏时节,阳光正盛,却挡不住我神往了很久的一个地方,一张图片上识得山道弯弯,青山悠悠的去处。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恰恰有位朋友的故乡就在那。此番和文朋诗友一道踏访古村,正是应了朋友的邀约,寻访朋友的家乡——泥溪,更确切地说,是泥溪的隐东村皂树园。

泥溪镇 Ni Xi  Town

     是位于池州市东至县最西南靠近江西的一个偏远乡镇,这里是通往江西的咽喉要道,也是各种商货的集散地。这里盛产稻米,烟叶等,尤以茶叶最为著名,远销大江南北。一条从正北而来宽阔的泥溪河穿镇而过,给古镇增添了几份幽韵,然后才悠悠地流向了南方。镇上唯一的十字街道准确地将古镇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地理方向,让人对方位有种一目了然之感。街上的商品之多之广,甚至一些从未见过的用品和美食让人惊叹。行走在喧闹的街道上,纯朴的民风,你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清新感受,一种惟南国才有的异域风情。

山道弯弯 Sinuous Ghat

       当日下午四时,我们在隐东村村主任朱劲松等四位村两委领导的陪同下,三辆小车从泥溪镇沿正东方向大山进发。刚到山下朋友告诫我,山道陡峭要小心驾驶,我以为,有山的地方必有山道,有点小险,不是很正常的么?看山形也不是那么险峻,何来陡峭?在我不以为然之际,便与急弯零接触。猛见弯道时,前车早不见了踪影,忽见车前弯道一下子竖起来,向左竟弯了三十多度!由于速度过快,我只得轻点刹车,急速减档,一个大弧度左打方向才拐至正道。饶我是驾车多年的老司机,也不免心颤起来。到达山顶时,我心里盘算了下,这山道才真是三曲九弯,名不虚传啊。

皂树园村 Zhao Shu Yuan Village

       跟着前车复又下山,行不多久,在一处空旷的场地停下,下得车来我才有机会欣赏起周边的山景与小山村。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处处少见的土屋,在青山绿树环绕的田园间,格外的显眼!黄土色的面墙,褐色的屋瓦,菜畦、鸡舍、篱笆与小道,竹林与轻风一起摇曳着夏韵,在夕阳的映衬下,一种古意苍桑之感油然而生,似是轮回到了久远的时光里,似梦如画。
       村主任边走边向我们一行介绍起山村的前生今世,皂树园古村落今属隐东村(整合后的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约1000余亩,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自然景观优美。石坎、小溪、土屋和一系列山峦(主峰鸡公尖海拔488.9米)组成的古村,时有白云悠悠,溪流潺潺,春如翠、夏如碧、秋如火、冬如玉。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以泥瓦屋为主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实为皖南一块翡玉,世外桃园。
       村委莫日星先生和冯金平女士则当向导不辞辛劳带着我们参观民居土屋,每到一处,指点着民居介绍着古建筑特色与功能,也讲解着民风和习俗,让我们不仅仅感受到视觉上的美,更感受到古村内在精神层面中的意蕴与内涵。
       土屋的门前,小溪石旁,山寺的场院,摄影师冯有为先生为我们留下难得的影像,村主任夫人和几位美女诗友情同姐妹,山村的路上不仅留下她们的靓影,也留下了一路的欢笑。

土屋 Mud huts

     这里的土屋别有一番风味,外观是那么的古朴自然,一点儿也找不到那种华丽与精美的装饰,却给人以厚重与深沉的况味。土墙是就地取材,利用黄土竹条等夯就而成,可御寒阻热,冬暖夏凉。屋上之瓦是村民利用黄土自已烧制而成,天然古朴。当你入得屋内方知别有洞天,内秀其中,全屋皆是木质结构,东西梁柱四列,南北则有五至六列组成,木质壁板,四厢之上则是阁楼。多数住宅座北朝南,大而略方,以四厢一厅为最,厅之大,即使摆上八桌酒席也不觉拥挤。屋内常有东西向一米多宽的过道,既可通达各房间或厨房,夏天亦可作通风凉爽之功用,这是其他地方人家所不能具备的功能,其精妙之处令人称绝。

     每家每户无一例外的有一个小火塘,冬天烤火用的一种御寒设施,有圆形也有方形,有内置铁锅的也有方砖铺就的,所布局的位子因户而异。更奇妙的是,有些住家内有地窖,通常深达3米余,窖口直径约60公分,窖内呈腰鼓圆形,村人多将酒和食品,甚至肉类放置于此,竟能长久保鲜不腐,也是一大惊奇。

     对于土墙,也许你会看不上它粗糙的形象,殊不知,它还有另类功用,那上面有一排排竹签做的挂钉,初春可以挂腊肉腊鱼晾晒,夏天你也会看蒜头在那儿悠闲,秋天则悬挂有玉米、辣椒,这就是一副山村挂晒图。

     一只撒欢的小狗和小女孩在嬉戏,一群摇摇摆摆的小鹅唧唧地轻叫,鸡圈、袅袅炊烟,晚风里那株洗澡花,与天边那一抹最后的晚霞,构成了山村初夜图。至晚众人游兴未尽,却不得不与村人道别后沿原路返回泥溪老镇。

故居 Former residence

     次日,当我们再次来到小山村时,太阳刚刚挂在树梢头上,霞光透过树隙,地上呈现星星点点。早上的山村又是一番景象,青山滴翠,松竹含露,板栗花开,枇杷果黄,而空气中则充满了甜味。朋友的故居,在一处小山湾里,几株粗大的香樟,一看就知道有些年月了。朋友的老家是典型的民居,布局美观大方。山村民风纯朴,每家每户见不到院墙,即使有也只是一些竹篱之类的围墙,无须防贼。朋友的家就属于这类型,宽阔的场地,大而洁净。幽静的居所,给人以宁静的美。

     室内几副山水画和书写的对联,则显示出主人的儒雅之气,更显示出一个普通人家少有的厚重。

     泥溪的朋友是好客的,浓浓情谊往往于不经意间显露,一张椅子,一杯清茶,一桌农家饭,席间的话语款款入心。村民很忙碌,当有客人来也会放下农活陪伴你去游览于山水间,一条近乎荒芜的小道上,村民曹先文兄弟挥舞着柴刀在头前为我们砍伐荆刺,“天井沟”的美景美不过村民的心灵,让你陶醉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则是心灵之泉的清凉。

     山中有梵音,晨钟与暮鼓。禅师寺院,香烟袅袅,佛音悠远。一串佛珠,佑护众生,也佑护着山村的美好!

     当我们一行从盘旋的山道返回山下时,我回望隐在青山之中的路,心中泛起似有脱离过凡尘的况味,一如孟浩然诗语:友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的,一种期待,还来就菊花。

作者简介

林中虎

一位农民的儿子。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矿山行业,一干就是数十年。平生业余喜好文学,尤爱古典诗词。因长期亲近大自然的缘故,多数文学和诗词作品,内蕴乡土气息,质朴自然。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池州市诗词学会会员,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贵池区诗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池州市诗词学会诗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