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钩沉】游磊 | 年味•大戏

 聚力阅读 2020-06-28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年味  ·  大戏

作者:游磊

早些年,在我的老家豫东太康,只要一进入腊月,父老乡亲就已经认为新年就要来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有个与其说是风俗不如说是已成“规矩”的习惯,那就是,人们天天可以看县道情剧团演大戏。

春节期间,老家无处不以唱戏为事,演戏规模宏大,一村演戏,众村皆至,各招亲厚者,酒食款待,流连宴乐。移他村,亦如此……

要请出嫁闺女回家听戏;要请邻近庄上亲朋好友到家做客聊戏;戏不散场,乡村狂欢就不算完结。

如今,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年关看大戏,人们已不如从前那般痴迷了。

记忆中县道情剧团过年演出,往往一天三场,上午八九点开戏,中午休息两个小时再推一场,夜戏通常是在六七点晚饭后开始,散了场,演员们卸装吃夜宵,孩童们争向看热闹,也和演员们一样“陪熬”到夜里11点许,看演员们卸了妆后才算终结。这一天的热闹劲儿也随之平息下来。

听老人们讲,在早些年前,道情班的艺人有个为企求新的一年万事吉利而“向外占戏”的小仪式,年三十夜里吃过饺子后,艺人们就要打着锣鼓家伙什出门了,不管路上碰见啥都算“接着戏了”。据说艺人们最愿碰见猪群,此刻。便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明年戏写不完了。”的吆喝声会伴随着震耳的锣鼓此起彼伏。如果要是碰见了野兔之类的动物,他们便会连声叫苦不迭“坏了,明年演出会着不了窝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至于艺人们在仪式中所见不同类型的动物之不同说法,这其中的奥秘,至今仍没人能真正的解释清楚……

印象中,整个春节演出季里,道情艺人们就这样马不停蹄地四处忙碌着。

老家的过去起年会时必演戏,那场景可谓“四方辐辏,贸易盈城,焕然巨观。”然有会必有戏,非戏则不闹,不闹则趋之者寡,而贸易亦因之而少甚矣!不唱戏人气不旺,连交易额都会下降。年会上,老百姓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也买了也卖了,也玩了也闹了。老百姓对大戏的向往,甚至发展到一方起年会不演戏,“众皆鄙之,村人亦自以为耻”的地步。

据说,老家道情戏演出,原有重要一项为“祀神演戏”。旧方志记载:“俗喜祀神,多结社里,演戏无节。欀瘟欀火,贺雨贺晴,重叠举行……”老家各地,春节期间,祀神唱戏者终年不绝,规模也最盛大。解放后,“祀神演戏”已被彻底取消了,自然其演出的次数也大大缩减了些许。

记忆中,道情剧团的春节演出季里《王金豆借粮》是很受欢迎的,其本身它就是道情戏的代表性剧目。道情的欢快、通俗、生活气息浓郁的特色,通过它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情表述的是大度而富有爱心的张爱姐在未婚夫王金豆家遭遇不幸时,能慷慨解囊伸出援手相助,最终成就二人美好姻缘的故事。自然深受观众的喜爱,人们或许是通过看戏为新年增添下喜庆的气息。

《王金豆借粮》其本身就是过年戏。戏中所讲的是在除夕夜,王金豆到老岳父家借粮,未婚妻爱姐和嫂子都在包饺子,王金豆私会爱姐,被嫂子发现,笑闹一场厚赠钱粮,是个小喜剧、小闹剧。戏里都是过年节俗,姑嫂包完饺子,约定第二天早上一块儿去赶庙会。还说初一五更不兴叫,两人咳嗽为号。嫂子泼脏水,因为过年不兴泼到院里,所以不小心却泼到磨道里的王金豆身上,因此引发出一连串幽默风趣的故事。

也许是道情的唱词极度生活化,才赢得了受众的喜爱。人们过年的喜庆气氛在这出戏里充分得到了体现。比如说包完饺子后,嫂子给爱姐说送她的嫁妆时,“先说柜子衣服鞋,再说厨房的陪送的,陪送你大锅和小锅,蒸馍的箅子也配齐。陪送一个面案板,有一个菜柜带抽屉。大擀杖小擀杖,还有铜勺带笊篱。陪送你一个筷笼子,有一把筷子是新的。陪送你个鏊子三条腿,外带一个翻馍批。小妹妹你要嫌少,支鏊子的三块砖头也给你……”

道情,为何在豫东地域,甚至皖西北这么受欢迎,以至于演变成年俗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呢?

通过查阅县志获悉:太康位于河南东南部,南临淮阳,北傍开封,为南北交通要道,商贾荟萃之薮。古时与陈国相近,盛行巫风歌舞,以祭祀神事最流行。“愚夫愚妇,多好鬼尚巫,烧香拜佛,又好约会演戏。”“祭祀神事”的客观需求,导致戏曲诞生。而“约会演戏”,又最集中于过年之时。道情诞生之初,和当地的年俗密不可分的。

道情早年形成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约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流入老家,它由道情(渔鼓)、鼓儿词、莺歌柳相结合,又广泛吸收了越调、豫剧的营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艺人们结成戏班演出,仅老家及周边县的道情戏班就多达数十个,以老家最盛。

道情原本就是土生土长,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百姓过年看道情,犹如当今必看央视春晚。不知从何时起,过年时,在当地延续多年的这一习俗,也已不多见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眼看着春节一个接着一个过去了,给人的感觉是过年的氛围弱化了,记忆久远中的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之于我,伴随时光的流逝,内心的那份情感又悬浮在哪里呢?

作者简介

游磊字山石,网名:巅峰岩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资深媒体人、首届奔流文学奖评委、河南省短篇报告文学奖评委。 其新闻作品曾荣获国家级新闻奖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好新闻特别奖,现任新闻时政类期刊,做有思想的高端杂志《时代报告》编委、纯文学期刊《奔流》编委、副主编。“行走在新闻路上,以文学的品质,体现新闻的价值;执着在文学路上,以新闻的敏感,体味文学的品质。”是其永恒的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