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作家】郭学青 | 让城市种满庄稼

 聚力阅读 2020-06-28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让城市种满庄稼
作者:郭学青

“让城市种满庄稼”——迷上这几个字源于赵本夫的一本书《无土时代》,他在书里描绘了触目惊心的一幕:

农民纷纷挤入城市,城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水泥路面,每天晚上“燃起大火”亮如白昼,城市人讨厌春秋四季风霜雨雪,已完全忘却了头顶上的天空和太阳,忘却了自己是地球人,紧紧挤在“城市”的套子里走向迷失。农民挤进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村里留下的房屋无人收拾日渐倒塌,土地荒芜……

主人公石陀不断寻找一个主张“重回大地”的作家柴门,他要寻找的岂止是一个人?那是一座伊甸园呀!最后他们把城里所有的绿地上种满了庄稼:麦子收割后,又栽上了玉米,玉米棒子长得像牛角一样粗壮……

这样一实一虚两种情景委实让人心惊肉跳,这本几年前出版的书里描写未来城市和农村的面貌,如今已经日渐显现。而作者给出的出路更是美得让人沮丧。“让城市种满庄稼”?有多浪漫就有多虚无!这显然是一个没有出路的出路。

但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想象力,看到的一则新闻,让我对“让城市种满庄稼”这事儿一下子充满了期待。新闻说,面对食物短缺及粮食价格飞涨,英国一些市民动手在自家门口草坪上、私人车道旁甚至公园里种上粮食,将曾经的私家空间转变为都市农庄。

这实在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浪漫的英国人把一件很沉重的事情以很浪漫的方式化解。很难想象他们这是在解决粮食危机,因为他们甚至倡导“在院子中、阳台上甚至窗台上放些容器进行种植”。

英国人的做法虽说有些花拳绣腿,但他们已试图通过用最原始的方式与自然和解,他们看到“一些多年不曾讲过话的邻居重新开始交流,来自不同国家的邻里也开始讨论彼此种植的果蔬”“都市农庄让邻里关系变得亲密”。

这会不会是一个讯息?当人类走得太远时,才开始想念曾经来时的地方?他们肯定没有看到过陶渊明的遁世名作《桃花源记》,但他们却正在亲手把“桃花源”植入自己的生活,这比一味地逃避和痛苦的呻吟,更有意义。

最近几年,一则标题为《在摩天大厦里种粮食》的报道更让人兴奋: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师正在考虑发展垂直农场,而水培式温室为此奠定了基础。“垂直农场”的概念是修建一座30层高楼,然后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在里面种上粮食,一座占地0.02平方千米的大厦可以生产的农产品,相当于户外9.6平方千米耕地的产量,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在玻璃大厦里种植农作物可以大量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促进城市污水的循环利用。

这种将食物生产和城市生活有机整合到一起的设想,是走向城市生活可持续性的一个重大进步,将发展出一些新型工业,还将出现一些以前无法想象的城市职业——苗圃服务员、种植工和收获工等等。大自然则会从我们以前的破坏中得以修复,传统的农民将被鼓励去种草植树,并因为碳汇而得到报酬。最终,选择性砍伐将成为巨大的木材工业的常态。

对于这种还停留在设想中的生活,人们显然已经迫不及待。很多人隐居深山逍遥遁世、自给自足。更多的人跑到乡下包下一片农田当起了农民,有种果树的,有种蔬菜的,有搞养殖的。而一些无法逃离城市的人,就自发组织行动起来 ,做“城市农夫”。我身边有一群朋友,在运河边租种了一块菜地,兴冲冲地组建了微信群,每天探讨如何种地、种什么。一些陌生人因此变成了朋友。他们趁着冬天还没来临早早翻整了土地,置办好了农具,打听好了卖种子的地方。谁有空谁就去,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人计较,没有人攀比。他们设想这块土地上要有瓜有菜有藤有花有鸟还有虫,不要转基因、不要打农药、不要上化肥。搭一个简易的长满牵牛花的棚子,累了就在花下喝茶、聊天、吃自己种的绿色蔬菜……他们群名叫“长芦公社”,这样怀旧的一个名字以这样新潮的形式出现,成为几十个人共同的“乌托邦”。这些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人,要亲手为自己打造一座“桃花源”。他们正兴冲冲地等待着一场春风吹起。

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能救赎人类的还是人类自己。人类发展史证明,耕种方式会改变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会改变意识形态。与其逃离,不如改善。行动起来,打造一座“种满庄稼的城市”吧。

作者简介

郭学青,网名子非鱼,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沧州开发区宣传部。喜爱文字,曾于全国各大媒体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天成之路》、诗集《丢失的歌唱》(合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