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散记】游磊 | 遂昌 · 心往

 聚力阅读 2020-06-28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一个人,一座城。

停下来,看一溪云。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的不是风景 ,看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徐静

遂昌 · 心往

新时代的当下,飞速的高铁,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

上午,还在倚窗望一望无际的平原;下午,人已到了水墨淡雅的诗意江南了。

似乎,陌生的江南小城遂昌正优雅般地朝我远远地微笑,笑容背后的含义对我这个远方的来客起初是模糊不清的,以至于无从揣测即将获得的是欣喜还是失望。

1

在这个初冬的时节,一路的等待,异地所感知的一切,注定会在我命运的显影液里渐渐清晰并定格成像。

待在这个江南小城安顿下来,还未来得及卸下一路的困顿,已是华灯初上。

漫步在街道上,这个偏居在浙江山区一隅的山城,可谓:山明水秀,风雅古朴。灯火璀璨时,这个依山傍水的山城妩媚风姿似乎可随心流动;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份静谧。

同行者告知,遂昌是个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这里不仅有好川古文化遗址、鞍山书院景区、施茶亭、独山石牌坊、陈宅大屋,更多的写满了历史的沧桑的遗址古迹。

最让我感知好奇的还是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这位先贤,是如何在此创作出不朽力作的?

漫步于汤显祖纪念馆,尽收眼前的一切之一切,不禁让我抚今追昔,时光穿越般遥忆起远古的过往……

一座城、一折戏、一个人,就这般永远和这个江南小城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

《牡丹亭》正是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在此历任五年县令之佳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他的《牡丹亭》提供了原本的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尚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至此,他的思想,艺术都已抵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当时的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则大胆地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原本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它更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故才焕发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光辉色彩。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似乎决定了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汤显祖没有沿袭前人小说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是巧妙地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才是她反抗当时现实社会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而恰恰这个理想是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出现的。

善良与美好的东西当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无疑是成功的,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

《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融入其间,目睹馆中的珍藏,我似乎有所顿悟,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夜已深,喧闹渐趋于静寂,我努力的试图从那些淹没的陈旧岁月中找回些许的过往,以此解开我心头的疑惑。

2

奇峰异石,景色秀丽,有“江南小九寨沟”美称的千佛山更让我神往,听导游讲说,山上岩石怪异,可见千尊佛像,因此得名“千佛山”。

撰写《牡丹亭》的汤显祖,曾在此留下“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沿石阶山路盘旋而上,一汪湖水如同碧蓝晴空,清澈见底。两边的绿树,倒映在湖面,仿佛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临水梳妆。

溪流奔腾,打在岩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冲流而下,与岩石相撞,击打出一个个白色的浪花,格外活力激荡。

一路往上走,虽已是冬季,但所见尽是青山绿水,森林中独有的清新空气,呼进肺里,让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

千佛山最重要的是他浑然天成。不假雕饰的千尊佛像。路遇的十八罗汉塑像,或站立着思考,或静坐着枕着胳膊,倒像是世间万物,痴笑怒骂,或许正是世间的本相。

天然的弥勒大佛雕像,震撼的这一幕,所呈现给人们的是山就是佛,佛就是山。

这一幕真的震撼了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来都是不需要过多解释,之于我而言,又何尝能说得清到底是自然成就了这尊佛,还是佛的力量让自然演变至如此神奇大美境界呢?

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虔诚的鞠躬,融入这段风景,好让佛祖留于心中。

我并非求愿而来,却在此刻,面对佛祖许下我之心愿,不求实现,但求心安。

3

是日,平生第一次融入到遂昌的大金矿,顿使我洞开眼界。据说这是一个年产黄金5000斤,白银2.5吨的大金矿。同行的文友嬉笑着要是谁能有幸捡到一块金子,那就可想而知了。

就这样我们白日做梦般的一路前往。

虽已入冬但这边还是跟初秋似的,远处山上的树木呈现着不同的颜色。

有的郁郁葱葱绿得让人赏心悦目;也有的树隐隐有了才如进入秋季的样子,绿叶中参杂着稀疏的秋叶,有的已经枯黄了,感觉这些树木仿佛处在不同的时空里一样有点违和;但整片连绵不绝的山峦远远望去莫名其妙的美得不可方物。

映入眼帘的仿佛一幅五光十色的精美画卷。山是山,水是水。鹅卵石滩,简直如同出自国画名师之手。此时,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美妙合神奇。

乘坐的中巴几分钟车程经过蜿蜒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山上。

一双硕大的草鞋引入眼帘,上写着草鞋换粥的大字。让我们疑惑,为何会有这个典故呢?

古时候金矿上有很多工人,大家穿不起太好的鞋子,穿的都是草鞋,草鞋就是用草绳编织而来的,大多时候草鞋穿久之后就只能丢掉。古时候人们开采的金矿必须是含金量特别高的,当时技术有限含金量低的矿根本就炼不出足够的金子。工人长期出没在金矿里。草鞋底部的泥土沙子里的含金量也是很可观的。温州的一个商人想出了一个法子,只要矿上的工人草鞋破了,拿到它这里来就可以换得一碗粥,工人一听便纷纷拿着坏掉的草鞋来商人这里换粥,破草鞋经过处理之后呢商人也得到了可观的利益,所以俗话说温州人的头发丝都是空心的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一路上的风景如入仙境,本是初冬,但这里给人的感觉反而是秋意正浓。

来到了矿洞口,进入矿洞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硫磺味。除了现代加上的楼梯扶手外矿洞里还是保留着原始的形态,可以看见岩壁之间立有很多粗木桩。古时候是用来当警报用的,当时科技不够发达,矿洞里经常发生塌方造成人员伤亡。只要听到木桩断裂的声音就能提前一些开始避难,我不禁感叹古人充盈的智慧。

山脚下可以乘坐观光小火车游览矿难旧址。随着轨道我们逐渐深入了矿洞,据说这里发生矿难时有一百多位遇难者。巨大的碎石块将他们重重的压在这里,从此与世隔绝。但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在遂昌传承了下去。

找一处宁静,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直以来,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美景,渐渐也有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感觉。

亲近江南遂昌,感知到的是欣喜。

当我走近遂昌的千佛山、感受了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融入到掘金金矿时、品吸鞍山书院的书香卷气,当我以一个文学坚守者的身份,与遂昌文友进行了文创火花迸放,文学筑梦的碰撞时,我已感足矣。

离别时,我终于明白,一个人的爱恨与城市无关,无论走到哪里,心里最痛恨和不舍的情感都不会因你的经纬的改变而发生一丝一毫的挪移。相反,在同一座城,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个人也会生出天壤地别的感知。

其实,难以释放的,是曾经的自己,一折一折总要落幕、总要翻页过去,在这场奋力拼搏的大戏里,主角应当是自己,剧情已内定,何由不努力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