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作家】左志国 | 童趣片段

 聚力阅读 2020-06-28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趣片段

左志国

小时候,最有意思的是掏鸟、弹弓打鸟。老家有句老话:三月里老鸹四月的雀。老鸹我们没有掏过,但常常掏家雀。当时盖房子都用椽子,椽子与泥土之间的缝隙就是家雀的窝。一到春夏之交的四月,正是家雀繁殖的时候,嘎小子们先掏家雀蛋,再掏小家雀。家雀窝高怎么办?有时搭个小梯子,有时由一个人蹲下,一个人双脚站在他的肩上,然后蹲着的人慢慢站起来,叫做搭猫猫肩。掏的时候,用一个带杈的小树枝,伸进鸟窝,用力拧几圈,往外一拉,家雀辛辛苦苦搭建的草窝就被掏出来了,如果有小家雀,只好被你俘虏了。如果小家雀还没有长毛,就叫做“肉蛋蛋”,如果已经长毛,喙上还有黄嘴,就叫做“黄嘴丫儿”。现在想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要掏家雀,因为大家试图饲养它们,从没有成功过,小家雀被掏出来,只有死路一条。村里有一个嘎小子叫做臭小,掏家雀的本事很大,在房顶的椽子缝里掏,对他来说只能算是“小儿科”。当时生产队有水车井,井口很大,井壁都是用砖砌的,上面架着水车,下面有提水的斗子。好多家雀住在井壁的砖缝里,臭小敢扒着水车的斗子下去掏家雀,水车的斗子没有东西固定,人一站上去,晃晃悠悠,还会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胆子小的看都不敢看。可臭小在里边却“胜似闲庭信步”,大家既吃惊又羡慕。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臭小再也不敢掏鸟了。有一次,臭小站在一个小梯子上,在一个破房子的椽子缝里去掏家雀,由于梯子低,他使劲往上够,嘴张得大大的,一只手伸进去,结果感到一阵冰凉,一条蛇欻地从椽子缝里窜了出来从他的脖子边掉了下去。由于惊吓,他也从梯子上掉到地上。这件事发生后,经过村里的小孩们的传播和渲染,居然发生了“小老鼠变大象”的效果——说是臭小掏家雀,让一条大蛇钻进了嘴里,差点就进了他的肚子,让他一把拽出来了。尽管没有人们传得那么玄,但此事的确让臭小受到惊吓,自此金盆洗手,不再掏鸟了。

除了掏鸟,用弹弓打鸟更过瘾。要做一把弹弓,必须做物质上的准备。首先一根五十公分左右长的、黄豆一般粗细的铁丝(我们叫做“豆丝”)必不可少,这在当时可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相反却有点“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感觉。另外还得找到两条弹性较好的橡胶带,我们叫做“皮子”。“皮子”有多种档次,最差的是自行车、人力车的报废的内胎,一般是红色的,用剪子剪成两公分左右、二十公分左右长就行。用这种“皮子”制作的弹弓,弹性差,打得近,“皮子”容易被拉断,拿在手上,一点也不体面,如同现在你开着一辆夏利车走在街上一般。比较有档次的“皮子”是报废的汽车内胎,黑色的胶皮,厚度比自行车要大多了,弹性好,打得远,还比较耐用。如果有本事弄到两截医用的、输液用的胶皮管,黄黄的颜色,摸上去厚腻腻的,那就是“皮子”中的极品了。“豆丝”有了,“皮子”有了,还差一样东西,就是连接两条“皮子”、射击时用于包裹石子的真正的兽皮,我们叫做“包头”。制作“包头”的兽皮,牛皮最好,猪皮次之,其他的如狗皮什么的也有用的,不常见了。制作弹弓,技术含量最高的是,将“豆丝”弯成弹弓架,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比如我,手比较笨,长这么大,就没有做成过一个。我邻居家一个小伙伴,叫做林海。由于《智取威虎山》的流行,《林海雪原》也为大家所熟知,林海沾了光,人们都叫他“林海雪原”。“林海雪原”比我大一岁,在手工制作方面就比我强百倍,在弯弹弓架方面绝对是伙伴里边的高手,除了自己有各式各样的弹弓外,还帮忙给别人弯。“林海雪原”跟我关系好,是我小时候的偶像之一,他曾经送给我一个弹弓架。弹弓架弯好之后,如果有条件买点塑料绳的话(我们叫做“玻璃丝儿”,女孩儿们用它扎辫子),可以将弹弓架缠起来,不仅增加架子的稳定结实程度,摸起来手感还舒服,更增加美观程度。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可以因陋就简,用一个Y字型小木棍作弹弓架,尽管看起来不美观,射击准度比不上铁丝制作的弹弓架,操作不当还容易自伤,但你也有机会作弹弓一族了。

有了弹弓,不管是上学还是玩耍,基本上弹弓不离身。走在路上,因为闲得蛋疼,也为了练练技术,常冲着路边的树干打上几弹弓。作为“子弹”的石子,对于射击的准度影响也很大,如果石子是直径一公分左右、比较光滑的圆圆的石子,那就是理想的“子弹”了。所以孩子们常常到河滩里去拣石子,装在口袋里,鼓鼓囊囊的。村里一个小伙伴,名字叫做四小,比我大几岁,弹弓打得非常好。有一次,他在河里的树上掏了一窝小鸟儿,养在一个笼子里,其他的都死了,只剩一只活下来了。我们都非常羡慕,经常到他家去看。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鸟,只记得鸟的羽毛是红中透黄的颜色,个头比家雀大多了,但比鸽子要小一些。有一天早晨,不知道是为什么,四小要将鸟放生。当时我感到他有点疯了,这么好的鸟居然舍得放生。但鸟是他的,我也阻拦不得。鸟飞出来后,落在他家院子里一颗高高地梧桐树上久久不肯离去,我们都说鸟对他有感情,不想走。他就呼唤鸟下来,这就有点意想天开了,鸟怎肯下来?这时他就拿起弹弓去打鸟,当时我想怎会打中呢,只不过把鸟吓走而已。不过也真有他的,随着弹弓发出的一声响,那鸟扑楞着翅膀,旋转着掉在了地上。一定是打中了鸟的嗉子,鸟刚刚在笼子里吃的小米还没有消化,就撒落出来了,落在梧桐树叶子上,发出“哗”的一声音。鸟被打死,我心里感到十分可惜和难过,不过四小一点也没有表现出难过来,用手拣起死去的鸟扔进猪圈了事。当时我对他就非常不理解,要不不放生,既然放生了,却为什么要伤害它?鸟死了,连我这个局外人都感到别扭,他却跟没事一般。当时我对他的看法,用现在的话表达的话就是:“非善类也。”

有一段时间,孩子们中间特别流行自制“手枪”。就是用比做弹弓架用的“豆丝”稍微细些的铁丝(我们叫做“绿豆丝”),弯成一个“手枪”架,然后用报废的自行车链条,一节节拆下来,一个孔穿在“手枪”架上当枪筒,用一小段铁丝,上面用一个橡胶圈挂住,穿在另一个孔里,就是“手枪”的撞针了。再用一段铁丝弯成扳机安放了枪把上。这就是一把自制的“手枪”了。这种“手枪”都是用火柴做“火药”,火柴梗就是“子弹”。使用时,先将撞针用力拉出固定下来,然后将枪筒最前边的一节自行车链条转开,将一根火柴穿过去,然后再用两根火柴头上的硫磺往孔里填一填,这样火药就装好了。然后用食指抠动扳机,橡胶圈就会靠着弹性,推着撞针撞向火柴头的地方,由于碰撞,让火柴燃烧,发出“叭“的一声,随着声音,火柴梗被气流冲出。如果你还能找到一个真正的子弹壳,可以装在“枪筒”的最前端,如果你还能找到一些土制火药的话,可以装进弹壳里,增强“手枪“的威力。不过这么玩的确有一定冒险性,胆子如果不能包天,也必须能包个地什么的,才敢玩。和我一块长大的一个小伙伴,叫做立平,年龄比我大两岁,他就比较会玩,胆子也大。那时由于我比较笨,又胆小,整天跟在人家屁股后头当跟班。有一次,他用这种手枪,装了土制火药,里边还放进了一些小砂粒当作真正的“子弹”,弹壳前边用废纸堵住。弄好以后,他开始也不敢抠动扳机,生怕发生爆炸。当时我是不太主张冒险的,不过他胆子的确够大,为了怕出现意外伤着别人,让我和其他伙伴在外面等着,他自己到“茅子”(厕所)里去放,直听“咚”的一声,“茅子”里升起一股青烟。正当担心之际,我们看到他坏笑着走出来,大家既兴奋又放心。这算作我们小时候的一次“核试验”吧。

sdfd

+End+
作者简介

左志国,河北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报刊,文集《逝去的甜甜根——早年印象》入选河北农家书屋采购书目。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顾问王久辛、顾坚、南亭云路、刘书环、梅雨墨

编委风雨薇、河丁、张国中、李忠、杨国存、小蜗、虫虫、燕子、秋月白、走过忘川、毕义鹏

合作伙伴:

一路听天下(龙杰传媒):音频IP孵化、有声小说制作、推广

纸媒:《渤海风》《中国草根》《沃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