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和平 | 盛唐气象 热血阳刚

 聚力阅读 2020-06-28

盛唐气象 热血阳刚

——唐代“边塞诗”赏析(二)

朱和平

唐代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政治开明,文化繁荣,传国凡289年,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巅峰时期,所以人们习惯于称“大唐”或“盛世大唐”。初唐有“贞观之治”,盛唐有“开元盛世”,即使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国家内政外交、文化教育搞得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富足,由杜甫《忆夕》可见一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盛世自然有盛世气象,盛唐气象表现在李白、杜甫的诗里,表现在颜真卿、张旭的书法里,表现在八方交好、万国来朝,表现在国民的自尊自信、大家风范,表现在全民饮酒的豪气,表现在大唐牡丹的雍容华贵和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当然也表现在边塞诗的雄健豪迈、昂扬奋发……

如前文所述,唐代的边塞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空前绝后,这不能不说与当时国家的强盛、统一有关。因为国家强盛,所以帝王热衷于开疆拓土;因为国家强盛,所以不容外敌侵犯;因为国家强盛,所以文人纷纷投笔从戎,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因为国家强盛,所以国民精神焕发、斗志昂扬、不畏艰险、视死如归……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是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出塞》语言凝练,意境雄浑,格调激昂向上,被誉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首句从描写景物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用“秦”“汉”加以修饰,突出时间的久远,使意境更加悠远、深邃,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暗示汉代以来边疆战事不断。第二句自然联想到自古以来无数将士战死边疆,今天的将士们肩负重任不得回乡,“万里”突出了边疆的遥远和辽阔,烘托了悲壮的气氛,“人未还”暗中透露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后两句直接抒发为国戍边、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和坚强决心,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溢于言表,“但使”一词暗示对朝廷用人不当的不满。

王昌龄的另一首诗《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个人认为,这首诗更精彩,前两句写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祁连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此情此景,何等壮阔?第三句写战争的频繁和激烈,一个“穿”字足见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勇猛、顽强。第四句表达了边关将士们杀敌报国和志在必胜的坚定信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才是盛唐气象,这才是热血儿郎!这首诗无论在写景、写战争、抒情言志方面都堪称一绝,王昌龄不愧为七绝圣手。

唐初的统治者崇尚文治武功,故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尚武精神;另外科举仕途逼仄,读书人入仕艰难,晋升更难。中国古代文人素有修齐治平的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只好另觅他途。从军打仗,论功行赏,一战成名,加官晋爵,使士子们看到了希望,于是文人“入幕”成为时尚。杨炯、岑参、高适、李白、王维、李贺等都在他们的诗作中明确透露了这种价值取向。例如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前两句写边关告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为什么“不平”,一来急朝廷之急,二来欲建功立业;第三、四句描写离开京城奔赴边塞,可谓王师威猛、兵贵神速;第五、六句描写战争过程,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出发再现大唐将士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战斗场面,可谓有声有色、酣畅淋漓;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作者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首句以“何不”一词表明志向,次句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有摧枯拉朽之势。

唐代许多边塞诗中都活跃着“游侠”的身影,他们潇洒、忠勇、武艺高强、视死如归。如王维《少年行》就塑造了这样一个少年游侠的可敬可爱的形象,“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可以说唐代许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骨子里有着游侠气质,或者说是一种“英雄情结”,因为大唐需要英雄,大唐也催生了一大批英雄。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纵死犹闻侠骨香”,多么崇高的赞誉!

许多边塞诗中都表达了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例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凉州词二首·其一)“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 塞下曲)“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塞上曲二首·其二)仅以王翰《凉州词》为例进行赏析,首句一出,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次句,琵琶响起,酒宴开始,为出征将士壮行,气氛慢慢推向高潮。后两句,有人读出了悲壮、感伤,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豁达豪放、慷慨激昂,“醉卧”一句用戏谑的语气表明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军人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军人的最高荣耀,有何惧哉?这才是盛唐气象,这才是军人本色!

纵观诸多边塞诗,诗人并不回避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惨烈和士兵的伤亡,这反而衬托了将士们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品格。虽然不排除博取功名的动机,但更多的是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毕竟打仗是提着脑袋的营生,所以这种精神品质是时代的最强音,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悠悠千载,绵绵不绝!

李白作为诗仙,无疑在边塞诗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幽州胡马客歌》《从军行》都很有名。“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名句千古传诵。最值得一提的是《从军行·其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首诗记述的是一场败仗,但败得并不丧气,相反败得精彩,虽败犹荣。不是仓皇逃跑、溃不成军,而是且战且走,有章法地突围,并伺机给敌人致命的一击。“突营射杀呼延将”体现了大唐将领机智勇猛,擒贼先擒王嘛;“独领残兵千骑归”,一个“独”字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出现在读者眼前的哪里是残兵败将?分明是杀出重围的大唐英雄。这就是盛唐气象,这就是热血儿郎!

点击进入【聚力·良品遇见健康生活

➢➣➢


作者简介

朱和平,安徽和县人,1968年5月生,当涂县某中学高级教师;爱好阅读、旅行、书法、音乐等,当涂县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游山川奇景,阅古今典籍,思人生哲理,悟教学之道,偶有所得,信笔记之。有40余篇(首)作品见于《同步悦读》《文学鉴赏与写作》《聚力阅读》《皖人春秋》《孔雀东南飞》等微刊。其中七篇在《齐鲁文学》《渤海风》《西南作家·新蕾》《小学生导读》《马鞍山日报》《凤凰台》等报刊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