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有高 | 读蟹

 聚力阅读 2020-06-28

读 蟹        文 | 罗有高

“秋风响,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受邀到发小二侉子的“水香大闸蟹公司”品蟹。

这个时节,天高气爽,老天抹去往日燥热的脾气,清新的稻香从水面掠过,送来远处鹅鸭的欢歌,电线上时不时落着两三只鸟雀,好一幅天然的乐谱图画,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塘连着塘,水接着天,好大的一片蟹塘!蟹塘边的一块绿洲上,几间小木房,躺在几株直溜溜的水杉下。小木房南临河,东傍汊,西北一片淼淼的水面,波光潋滟,就是他的蟹塘。“公司”就在蟹塘里,高大的竹架上,挂着“横行天下”的螃蟹文化招贴,很是惹人眼目。

几声狗吠后,出来了热情的主人。十多年没见过面的同学,还是那样的大块头,大大咧咧,侉脾气没变。

“赤手袒跣入水,少能弋凫雁得鱼鳖虾蟹螺蚌之属,采菱芡蓬寔藕蒲芹藻之类。”近乎原生态的环境,回溯了嘉靖年间《兴化县志》中记述的景色,让人觉得置喙于远古的水上人家。“好一派清爽的风光,你真是滋润又逍遥啊。”我抽烟戏言,二侉子猛喝口矿泉水,捋着小平顶头说:“乡下摸螃蟹人而已。”

想起小时候,河水碧清碧清的,水下的游鱼,水草旁的虾子就像养在大鱼缸里似的,看得清清楚楚。夏天里常和小伙伴们拿了个小桶,到河里洗澡带摸鱼螺、逮螃蟹。不一会,威风凛凛的螃蟹,被绳子扣着,无奈吐着白沫,让我们玩得好开心;秋风中到垄沟、塘埂掏螃蟹是最有趣的事。在田埂上找螃蟹洞,二侉子抢先观察洞口,有没有蟹脚印和气泡,确定是不是蛇道,然后小膀子才抠进洞里,说:有!没带铁钩子,就地取材,随手拔起一把青草揉成团,将洞口严严塞住。过会儿,洞里的螃蟹要到洞口来呼吸空气,螃蟹的听觉非常灵敏,稍有响动,它就会狡猾地缩回洞里,让你干瞪眼。这时,贴住地面的二侉子左手猛拔出草团,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入洞中,抓住一只肥硕的大螃蟹!

“那种时态进历史啦。”二侉子摇摇手,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螃蟹规模化养殖了,养螃蟹不同于鱼虾,螃蟹的脾气大,难伺候呢!你得读懂它,才能掌握到它的脾气。”

河蟹,生物学上叫“中华绒螯蟹”,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历代文人咏叹螃蟹诗无数,可见人们对之情有独钟。我记得《红楼梦》中螃蟹咏诗云:“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无肠的“卿八足”怎么读懂,又能有什么脾气呢?

“你们文人,见事总是一知半解了,螃蟹虽小,五脏俱全。它只是肠子不复杂,不明显罢了。”二侉子让人拿来只螃蟹,揭开蟹壳后,指着紧附着背甲上一个尖形白色的囊,说这是它的胃,不能吃。再把蟹的腹翻开,内壁正中央有一条黑色的隆起物,上面接连胃,下端则通往它的肛门,这就是螃蟹的肠子。因为螃蟹喜欢捕食鱼、虾、螺、蚌及一些水生昆虫的幼虫外,有时也吃水草及稻谷,甚至腐烂的动物尸体,所以它的肠子是黑色的。”

在水乡泡大的人,自然识得点螃蟹的生活习性。我知道河蟹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繁殖。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中,为躲避敌害,一般是穴居或隐居。在池塘中时,它们常隐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十分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会把多余的营养贮存在肝脏中,在没有食物时,几天甚至一个月不吃,也不至饿死。它并不挑食,食性很杂,荤素均吃,只要螯能够弄到的食物都吃,喜欢吃鱼、虾、螺、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早等动物性食物,也残食受伤或刚蜕壳的同类,安于定居,昼伏夜出。

蟹塘边说起螃蟹,只见“摸螃蟹人”眉飞色舞。二侉子玩着手中肢解的螃蟹,侃侃而谈。养蟹绝不是个轻松的事儿,也是个系统工程。俗说蟹场如牌场,小螃蟹娇嫩得很,不好伺候,你看它经过几次退壳后,由大眼幼虫长成幼蟹,幼蟹再经过几次退壳后就变成成蟹;养蟹投入大,螃蟹市场也是风云诡谲,价格飘忽;防疫这事时刻不能放松,前几年闹过一次颤抖病,这个酷似人类的帕氏金森症,厉害啊,让好多人家血本无归。一步不慎,不循蹈它的规律,螃蟹耍弄脾气,就会满盘皆输。我天天为这“财神爷” 敬高香,得罪不起。

谁都知道浑身披甲,面目狰狞,长得像母夜叉似的螃蟹,张牙舞爪,横行霸道,总是吐着泡沫,一副喋喋不休、骂骂咧咧的样子,你要碰它一下,它准会举起两只大钳子,向你示威。“其实那是假象,它胆小着呢。蟹塘最怕惊的,受惊吓的螃蟹壳都退不下来的。”二侉子笑着说:“你被它夹住了,甩是甩不掉的,你越甩,它会夹得越来越紧,伸进水里,它就会松开夹子了。”

“河蟹贪食,只顾自我,为了争抢一顿美餐,经常会互相残杀,抢食好斗的脾气不小哇。”二侉子自言自语地说:“六月,热浪滚滚,最是考验养蟹人的时候,塘里一有风吹草动,都会让人神经紧绷。别看现在的蟹塘风平浪静,水中蟹产蟹品还是个谜,还让人忐忑,又高兴又紧张的。”

太阳渐渐偏西了,“不食螃蟹辜负腹”,二侉子带我一起进塘找“下酒菜”,准备学乡人郑板桥老先生,雅品“湖上捕蟹(鱼)湖上煮,煮蟹(鱼)便是湖中水”之味趣。

“选蟹很有技巧的。要做到“五看”:一看蟹壳。壳背光亮,呈黑绿色,都为肉厚壮实;壳背光冷,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二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表明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多为膘体不足。三看螯足。大爪上绒毛丛生,螯足老健;无绒毛或稀疏的,则体软无肉。四看活力。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螫足弹转翻回的,说明活力强,可长时间保存;五看雄雌......”说话间,我们上了小船,靠近了塘里竖着的一根竹竿,他拿出一只开口较小的竹篓子,拎起竹竿上套着的“地笼”,解开扎口,手疾眼快地捏住了一只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螃蟹,他举给我看:“别看这只螃蟹缺了一只爪子,其实这是只上好的!因为从自由的水中被捞上来,经过了很多激烈的抗争,说明它内里是长得最壮实的。”

我问:“蟹是人间的至味,蟹肉上席百味淡,那怎样才能品出真宗的味道呢?”

他微微眯起眼睛,说:“吃蟹先得读懂蟹,得讲究时令,看雄雌,九月圆脐十月尖,母蟹蟹脐横纹相间,呈现圆形,这时雌蟹黄满肉厚;公蟹蟹脐是三角形,呈现尖形,这时雄蟹蟹膏足肉坚。九月食雌蟹,十月吃雄蟹,因为雌雄螃蟹在这两个时候性腺成熟,这才能体味到‘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的最佳滋味和营养。”

呵呵,行行出状元,真拽!螃蟹小壳里道场还蛮大的,难怪法海最后也躲进螃蟹里圆寂。

他悠悠地把这只蟹放进篓中,随后把盖子盖严。捉到第二只、第三只……螃蟹后,就不再盖篓盖子了。我赶快上去将篓盖盖上。

“不碍事的,篓子里有一只螃蟹,顺着竹篓口逃走。螃蟹多了,你放心敞开篓口,太平无事的,不必担心它们跑出去。”他笑嘻嘻地说。

我们满载而归了,尽管篓口一直敞开着,却没有一只螃蟹能够幸运地逃离竹篓子。

这是为什么?原来竹篓底下的篓筐较大,但口小,只能让一只螃蟹通过,篓子里有两只以上的螃蟹,它们会一涌而至,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哪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想逃走,都会被其它的螃蟹用爪子把它拖下来!所以没有任何一只螃蟹可以顺利逃走。

螃蟹的脾气真是怪,难以理喻。我突然觉得,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差别并不大,总是互相牵制着,“横行天下”的螃蟹如此,人何尝不是这样?生活中三个和尚就会故事多,四人成群定会风波起。名利二字,让多少人窝里明争暗斗、相互拆台,最终都如篓子里的螃蟹,以悲剧告终;人们如果能相互补台,岂不是双赢么?

还没品到螃蟹的鲜美,我却先品到了人生的况味……

聚力

热点

聚力阅读年选文集 《精短散文佳篇选萃2019》

征稿/征订 进行中......

点击此处进入,了解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