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传衡 | 乡愁的胎记 (外一篇)

 聚力阅读 2020-06-28

总第1010



本期编辑:河丁



乡愁的胎记

文/程传衡 

我的记忆最深处,就是母爱、童趣与乡情。我的家乡如腾格尔唱的,“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前不久,央视《长江行》摄制组拍的笫74期《竹丝湖》节目,还有网播视屏“美丽昆山入画来”,便是我的故乡无为县昆山。

神奇的三公山

三公山,三峰并峙,直插云天。大别山余脉绵延至无为、枞阳、庐江,素有鸡鸣三县之称。如似三位老者、公卿相聚,故名三公山、三卿山;她目视大江东去,在唐代又称东顾山。长江从她脚下流过,竹丝湖嵌进她的胸膛。山景万重,林本荫秀。群峰环恃,层峦叠翠。原始神奇,野幽瑰丽。晒稻石、石婆洼、万丈楼、瓦屋潭、擂鼓墩,许多无可名状的峰涧溪洞,可谓无峰不翠,无涧不奇,无溪不美,无洞不幽,是造物主对这片山水最为诗情画意的表白。上世纪“四清”工作队带来电影放映,山民备下丰盛酒菜,招待戏班“影人”吃饭,可见她荒远而神奇。改革唤醒原始,她如似出浴少女正款步走向前台。

人们来三公山多半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我却是“读”。读山读水读风情,还有天光、云影、山岚、晨雾及民俗、炊烟、民居等等。读之思之,似有丝竹之声萦绕于耳。

绿是山的旗帜。山林竹木,野果山珍,飞禽走兽,药材矿产等资源极为丰富。野茶、崖茶,茶形若枪似剑,吸日月之精华,纳岗岚之云雾,堪称三公山一绝。引种的白茶,产值过亿。每到春天,山坡上层层叠叠的茶园,在晴和的阳光下,翠绿、盈动。着“红黄兰白”的妇与姑,一行行,一簇簇,散落在茶棵间,手指翻飞,茶芽摇曳。忙碌而欢快,轻松而恬然。坂田冲地里的庄稼,五彩斑斓,仿如版画。春日油菜,秋天稻花,四时蔬菜瓜果,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连辍成欢欣的乡景。“喊山”,大山的呼唤,皆是特有的大山文化。山里人乐了累了,抑或是饿了乃至烦闷,总爱朝天吼一吼,唱几首老歌,哼几句新曲,乐山乐水乐田野,这恰与山水灵性相通。山里人少有物欲的妄念与追寻,似乎一低头、一起身,就腰弯了、头白了,但生活充实,精神充沛。

野幽的竹丝湖

竹丝湖原名黑沙湖。早年,山上竹子被洪水冲下来,渔网常捞到竹枝,故名竹丝湖。湖边有山,山下是湖。涓涓山泉,汇聚溪涧,流入竹丝湖。水底清浅,卵石映衬,在灿灿阳光下,流淌着万千波光涟漪,幻生幻灭,迷离神奇。溪流与山石碰撞,浪花飞溅,偶遇双峰挟持或平坝栏截,恰似喷口直泻山谷。瀑布景观,声如野马嘶鸣,光若彩霞绚烂。

湖上蒹葭莽莽,鱼禽畅泳。春水盈湖时,孩子们潜水摸鱼,练就“浪里白条”本领。随意挖上几锹土,壅堵于溪涧上,在豁口处安放鱼笼便可捕到鱼。有种小鱼,状如枣核,浑身布满黄褐斑点,只能黄梅雨季捕得,称之“梅花鱼”。数量极少,视为湖珍。湖里不只是鱼满网、蟹满仓,还有成群的野鸭、水禽。未建水闸前,湖水通江,个头大的鱼长若扁担。日间湖边,有“一丈长竿一寸钩,一人独钓一湖秋”画景;夜晚湖上,烟霞雾霭,几多漁火,几多星月,似有“悠悠不知天在水,一枕幽梦压青湖”的梦幻。

别墅样的村落

山似千秋画,湖若万古琴。民居皆为现代款式,依势建屋,临水结村。溪流环村绕,湖涛伴枕眠。石径连村舍,衔环数十家。靠山的,开门见山,推窗听泉声;近湖的,开门见湖,推窗听鱼跃。湖山人家,一阵阵笑声,一处处欢腾;一串串渔歌,一篓篓希望。湖光山色不经意间,就钻进院内堂前,尤以夏日最美。村树披霞,水波游移。一湖艳丽,一野流萤。螺蚌鱼虾,野鸭菱藕。乡野风物,无不是乡愁的引脉。携友游湖,即便淡酒茶蔬,亦其乐陶陶,不假外物之况味。你若来这里作客,吃蟹不论匹,吃鱼大盆装,任你吃得唇焦舌烈。山里虽难饱尝鱼鲜,然那山珍野蔬,也是令人垂涎的盛宴。倘你经意地走进一家,视野便能触及浸透血脉的竹木物件,那是农耕气息留下的尾巴。随手挑上一件,兴许能成为稀罕古董。

嗟叹的古镇

昆山,名自《千字文》“玉出昆冈”,是县境西南的“边关”。古镇缘起三公山产矾,隋唐时曾是全国七大矾都之列。远处有清晰山谷,近处有涓细溪流,还有先人足迹踏出的错综诗行。青石街弯曲随意,连起两边商铺店面,繁华喧闹;亦商亦农、晴耕雨读的徽式民居,古朴清幽。竹丝湖水延至南关河下,胡家桥码头连湖通江。樯帆蔽日,车声辚辚。茶楼酒肆、烟馆青楼,更是矾商挥金如土之地。在遙远时光里,有过水磨丝竹的悠扬,也有让人“观化百代,独立万古”的嗟叹。

小镇是露水街。买卖多不用秤,柴草以担估价,小鱼小虾按堆交易,蔬菜山果多半是掂量付钱。民风醇厚,可见一斑。“阮利和”酒幌,年年吊新酒,日日开陈坛。孩子拿着一塄一塄的红泥小壸,打完酒掌櫃便随声追喊:壸通了,酒漏了。孩子将壸底朝天,酒泼洒一地。孩子哭了,众人乐了。掌柜给壸灌上酒,抚摸孩子的头大笑:“逗你玩,这酒不要钱了”。有“瓦屋檐前是如何?北方壬癸已调和,有钱不买金生利,对面青山绿更多”的卖酒宰客趣闻;有高悬大红灯笼之泉水桶塘,供人沐浴的清幽;也有“倚门笑迎过往客,南人北去北人南”的小饭馆;还有厮守蹉跎岁月为游击队锻打战刀的铁匠铺,等等。新闻旧事,皆为谈资。当年刘家老屋,占了半条西街。门前立有县文物保护碑石。“接官厅”,气势恢宏;“跑马楼”,廊庑环复。从残旧的抱柱楹联、石狮石础、雕花门窗看,似可想见曾经的辉煌。昆山受桐城派文脉影响较深。历史上出过侍郎与清廉知府,有建于秦汉时期的明心寺,有汉末黄穰起义的寨基山“土城”、“杀人凼”遗址,还有新华水库等众多新景观。

奶酪的乡愁

我常在县城的街上、商店、菜场,抑或是外地的某个地方,只要听到近似的口音,便主动趋前搭讪,无论小同乡、大同乡,乡情乡音的黏合,两个从不相识的人就热切地聊起来。那是故土愁绪,是乡愁。

家是我人生第一课堂。冬天一早起来,妈妈就把烘篮上烘热的衣给我穿好,还是冷得流清鼻涕。妈哄着我,“乖,一会太阳出来,晒晒太阳就不冷了”,把灶堂里早就炕好的山芋递给我焐手。热腾腾香喷喷滾烫的山芋,像股暖流从指尖流到心里,顿感全身热乎乎的。妈妈做的韭菜粉卷,绵滑爽口,吃起来筋道。我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就叫“卷起的乡愁”。小时患疟疾,老话叫“打摆子”。一犯病,妈就背我跑田埂,边跑边用竹枝抽我后背,说是驱“打摆子”。还有熟悉的童谣:“一二三,到昆山;昆山到,架大炮;大炮响,到荻港;荻港深,到南京;南京拐,到上海;上海北,到俄国;俄国狠,帮我们中国打日本”。每每哼哼,仿佛减去十岁。我岁月静好,是父母兄弟负重前行。这些都成了我人生感恩起点。

有时梦里的哭泣,也搅动了我心底的乡愁。乡愁是生活的果实,也是精神图腾,给人以“书灯夜雨,古槐依旧”的历史感怀。她让我窥见故乡的清风明月,以一怀婉约吟哦我烟火流年。

山水无疆,人有代际。新街建成后,老街如佝偻背影渐行渐远的老人,诉说着无奈与苍凉。新街的现代生活设施几乎与县城无别。从大山深处走出去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一代人与一代人的情感不同,然乡音无改,乡情无别。欣喜、唏嘘,皆为乡愁。然甜醉乡情只是一半:日暮“三公”何处是,竹丝湖上使人愁。

荡起一派葱茏

安徽无为县城华侨巷,带着朝露的清气,带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候,开启了喧闹的早晨。

来自城郊菜农,挑筐提篮,一只脚抬起,一只脚落下,急匆匆地赶到这里,指望能早点把菜卖出。一有人经过,卖菜人便诉说自家菜品的优势:这菜是老品种,不上化肥不打药;菜是自家兴的,吃不了才拿来卖;不是大棚菜,是麦地里套种的,等等。说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其实,买的比卖的还要精。老买菜的,只瞥一眼,便知“底细”。

早上,满筐的鱼虾菜蔬,整担的土产时鲜,把狭窄的巷道塞得严严实实。叫卖吆喝的小贩,摩肩接踵的人流,熙熙攘攘,嘈嘈杂杂,构成了绝妙旋律与市俗画景。

在这里穿行,须有“等一等就过去了,让一让就安全了,忍一忍就和谐了”的习惯,否则,会惹来一天的不快。   

华侨巷不光有小菜场,还布满各类商贩。一间间铺面,一个个摊点,可谓 “百货迎百客”。这里 ,没有卖不掉的,也没有买不到的。看似琐琐碎碎,纷纷扰扰,犹如风中的草,虽没有树高,也没有花香,但荡起的却是一派葱茏。

摊主邢师傅说,卖“问题”食品无异于“杀人”。米面,粉丝,下锅久煮不糊不碎;干子、豆腐,筷子不易夹住;且口感爽滑,特别筋道,可能都掺了化学成分“明胶”。尤其是粉丝,白的多用硫黄薰过,黑的也添加了色素,冒充绿豆或真正的山芋粉丝。这类货不仅看着好,且进价要比正货低三到五成,进得多也就赚得多。师傅说,我宁可糊个口,也不挣这黑心钱。我父亲是盲人,一家人全靠母亲卖米养活。卖的米必先过筛,糠稗碎米自家吃,有时也用来接济揭不开锅的穷人。母亲常教育我们兄弟,不该你拿的不能拿,不是你要的不能要。我开车进货送货,路上常有人搭顺风车,或碰上别人车出了事,我都乐意援手,尽可能地帮一把。我妈常说,为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次,一个外地小贩在此卖假货,被商户们撵了出去。他们说:敢卖假货,人就没根。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巷里的缝衣、补鞋和修理各种“五金”、家电的工匠,借助屋檐、廊下、雨棚、布伞的遮风避雨,凭借一些老旧的机器或小工具、小材料,踞守修理摊前,迎候着顾客。有对从事修补的夫妇,被顾客誉为“诚信服务户”。妻子原本是来城里“陪读”,在巷里挂起“裁改剪、打裤边、换拉鍊、钉纽扣”招牌,缝缝补补,一干就是十多年。妻子尝到了甜头,丈夫也跟了过来。先跟一个鞋匠打下手,只干活,不拿钱。后来他有了自己的修鞋铺,许出“在本摊修鞋,如掉掌、脱胶、绽线、开裂,‘收一賠三’”的承诺。夫妇俩,一个缝补,一个修鞋,寒暑晨昏,相依守望,演绎着进城务工的一窗岁月。他们脸上展开的虽是时间的皱褶,但心里收藏的却是人生的幸福。

我常与一些摊主交谈,他们多是农民,脚下带着泥土,特别接地气。与这些懂得“什么叫幸福”的人接触,我也才真正理解:世俗的很多东西,耀眼而毫无价值。唯幸福感沉在河底, 因为泥里多藏有沙金和宝石。

小摊小贩,虽无审贵贱,但泽润深远,与“水”悠关。倘无这滴水,你也未必就有诗与远方!

(安徽日报.2018/9/14;2018年09月14日) 


作者简介


程传衡,安徽无为人。生活的小河总是流淌着,流淌着世事沧桑,也流淌着人生的泡沬与浪花。少壮不知愁滋味,岁月感怀老始明。以文自娱,愉悦心灵。

正在进行

➣➣➣


《精短散文佳篇选萃2019》

隆重征稿

投稿邮箱:julichuanmei@yeah.net

订阅方式:微信 yuwei0124

 征稿/征订启事


入选作品目录

1、  王久辛 | 冷冷的鼻息

2、  卞毓方 | 射阳赋

3、  顾  坚 | 花开的声音

4、  梁长峨 | 带不走一片云

5、  凌鼎年 | 石头剪刀布

6、  黄秀峰 | 生命的底色

7、  许道连 | 许溪河,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

8、  王忠正 | 从秋天回乡

9、  李  景 | 纳木错的深情

10、  布  衣 | 桃花谷

11、 刘海亮 | 长安一片月

12、 范  诚 | 卖红薯的母亲

13、 王  新 | 和母亲一起乡下过大年

14、 徐国忠 | 树木连房廊

15、 李  顺 | 生日絮语

16、 袁瑞珍 | 迷失在丽江

17、 于 雷  | 沙雅秋天的札记

18、 薛 媛  | 却话云起时

19、 董昕枫 | 被雨打湿的记忆

20、 朱和平 | 盛唐气象 热血阳刚

21、 河 丁  | 逆向生长

22、 白亚军 | 扶着秸秆走路

23、 郭建荣 | 让父亲坐坐我的车

24、 才让拉毛(藏族)| 琵琶行教后记

25、 向德森 | 烧瓦

26 王顺中 | 父亲的柿子树

27、 音 岚  | 乡居片段

28、 孙悦平  | 吊水楼瀑布

29、 杨国存 | 雨夜读画

30、 陈建军 | 那年,一树槐花盛开时

31、 褚福海 | 宁馨的夏夜

32、 丁  子 | 夜的黑

33、 鹿剑林 | 拉萨,致敬文成公主

34、 徐少平 | 的确良

35、 赖杨明 | 做一颗会发芽的豆子

36、 贺  昕  | 等待在时光深处的女子

37、 水果月亮 | 美丽的中文永远不老

38、 刘发祥 | 心结 

39、 雪  迪 | 雪

40、 郑  立 | 七洞门

41、 刘丰歌 | 锈蚀的弯刀

42、 薛玉林 | 晚秋的雨

43、 曹  矞 | 牡丹之美

44、 黄建南 | 攀 援

45、 周岑岑 | 一场跨越前世今生的爱恋

46、 阳  涛 | 庭院除草杂记

47、 老  土 | 冬青树

48、 郑友贵 | 父亲的歌

49、 淮战科 | 把酒入诗词

50、 肖  龙 | 人到中年看月亮

51、 林友侨 | 一场等不及的生死之约

52、 邓思杰(加拿大)| 移民人的旅途

53、 尹小平 | 小巷叫卖声

54、 刘发祥 | 文 脉

55、 梅会林 | 发烧的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