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有多少公司在假装很忙!

 老方说 2020-06-28

万众创业的时代,公司多如牛毛,在中国有三千万家中小企业不止,大街、地铁、酒店、咖啡馆。。。处处都是x总、xO、x董事长、x总裁忙碌的身影。

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至于他们是真忙,还是假忙,用时下流行的话说,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财富》曾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做过统计,结果很残酷:

全球 500 强——40-50 岁

跨国公司—— 11-12 岁

中国集团公司——7-8 岁

中国中小企业——3-4 岁

再美丽的泡沫也还是泡沫,总有被戳穿的那一天。

努力,不代表有价值,何况还是粉饰出来的努力。

创业十余年,老方见过形形色色的大小老板,他们有的天天忙的脚不沾地,有的庸庸碌碌,有的随波逐流。而如今他们或做的更好,或不好不坏,或消失不见。

其中,老板日理万机的可能还不如放手不管的,比如原来提到的吴老板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守拙,反而释放了员工的积极性,现在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所以,忙,一定要忙到正地方去,不然就是画蛇添足,看似勤奋努力,实则毫无是处。

经营企业,本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动作,这就是节拍,这就是节奏。

公司的死亡方式有三种:懒死;笨死;忙死。

懒死很简单,开公司做生意就不能不赚钱,你若是一味的装高逼格,东施效颦学人家的人性化,而又没有人家的高创造、高效率和高价值的核心,你这样的不死都难;

而笨死,就是说你在不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做了不合时宜的事,比如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人人都在想借微信流量的东风,你却偏偏跑到报纸上砸广告,打水漂也不是这个打法;

忙死,说到底还是器小易盈的问题,老板抱着单打独斗的思维,什么都亲力亲为,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做,谁都不放心,自认除了自己以外,谁都不行,可实际上是你离不开公司,而不是公司离不开你,地球离了谁都一样转。

所以,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比努力和能力重要,顺势而为很重要,集体主义最重要。

忙,心亡者也。

一些老板常常发牢骚,抱怨都是员工笨,不是能力不行,就是不够用心,办事总是不让他放心。因此,只能自己忙着辛苦,特别是那种业务出身的老板,骨子里认定业绩主要靠自己,员工只是附属品,是依赖自己的对象。

当员工的业绩加起来还不如老板一人的时候,老板怎能不洋洋得意,怎能不自视甚高?

但老方却觉得可笑,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阿里二十年、华为三十年下来,马云和任正非也不过还是个小老板。

马云说,领导永远不要跟下属比技能,下属肯定比你强;如果不比你强,说明你请错人了。1)要比眼光:比他看得远;2)要比胸怀:领导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要能容人所不容;3)要比实力:抗失败的能力比他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的素质就是眼光、胸怀和实力。

想要千军万马,你就必须有容纳千军万马的器宇心量。

一切没有价值的忙,都是瞎扯淡。

任何组织想要取得规模化发展,就必然是分工合作的生态。

很多工作员工处理不好,老板总有的借口:能力差、工资低、缺少积极性、不合适。。。但如果你抽茧剥丝,细致思索的话,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本还是在老板身上。

你若事必躬亲,养成了下属事事都依赖于你的习惯,员工又哪来的积极主动性和工作激情,又怎么会有成就感?

既然成就感都被老板剥削去了,员工要么远走高飞,要么沦落为老板的应声虫,成为一群听话的小绵羊。

华为没有任正非就会不存在了吗?阿里没有马云就不行了吗?不会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就坦言,“每天,我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我又不是孙悟空,可以有三头六臂,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如果没有很多人替我办事,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的。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做生意的秘诀。”

因此,老板的忙,多是为了自己的成就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结果也往往要么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要么是落伍于发展。

一流的老板是有自信的,觉得你这方面比我强,我别的方面可能比你强。但是二流的老板是没有自信的,他要找一些软弱、管得住、不敢挑战他权威的人,所以三流的人再进公司,基本就没戏了。

老板是一个公司的最根本规则的建立者,你喜欢听话,那员工就是听话的,因为不听话的都被逼走了。老方发现,凡事喜欢员工顺从的公司,一般都有管理过度的问题,过分的追求制度建设和流程规范,实则都是为了缓解老板的不信任、不安全感。

但这样的结果是造成了员工的积极性被打压,公司失去活力,而听话的员工往往也是缺乏能力的,为了工作表现,他们只能意淫出忙的样子,以应付老板的薪水和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样的公司,很难说有什么战斗力,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是绣花枕头,花架子。

毕竟,一群听话、压抑和虚伪的小绵羊,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厮杀中战胜狼群吗?

在创业阶段,野性是最宝贵的特质,只有靠野蛮生长,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这时候的老板和员工是真忙,因为不忙起来,就活不下去。

而到了一定阶段,有钱有人了,野性反而逐渐丧失掉了,老板眼里就像有一群兔子在跑,哪里都不放心,公司要么控制过度,要么就是管不过来了,只能放任自流。

于是,老板一拍脑袋,这帮人能力不行啊,赶紧找职业经理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嘛!

但结果一般事与愿违,老板和外来的高手缺乏了解和信任,彼此没有认同感,又怎么可能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马云曾讲过,在2001年,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请。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怀疑过其能力的人都成了副总或董事。

你看看自己,天天在瞎忙些什么?

老板认为公司都是自己的,自然就认为应该什么都说了算,稍有反对意见则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战。

长此以往,员工就都被教育透了,是狼的就跑到草原上去,是羊的就呆在这里围着老板孔雀开屏,用自己的“小”来衬托老板的“光和大”,再就是羊群抱团,弱弱联合,拉帮结派,所以内耗、涣散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种种动作,也许可以延缓被淘汰的时间,但避免不了被淘汰的结果。

解决的方法也有,就是建立“责权利”机制。

随着公司的壮大,为了集体力量的发挥,必然是走向分权、分责任、分利益的格局,除非你裹足不前,不然只有这么办。

这一步最难的就是老板的心防,老板想不开、想不透,就必定行不通。

但你要知道,用一个人,是因为他的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听话。周其仁教授说,处理人跟人之间的问题、特别建立人之间的信任,很不容易。里面除了有思想问题,还有组织技术,如何系统地让人互相建立信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持续下去。这是很不容易的,人的关系很容易变形,甚至可以说比钢条还容易变形。

可是,除此以外,别无他路。合作可以创造价值,这是经济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

芒格说巴菲特:沃伦非常擅长啥都不做。

正确的做事很重要,做正确的事更重要,特别对老板更是如此,你只有从具体的经营细节和业务中抽身出来,真正学会抓大放小,才能够有时间、精力忙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要不,你就是职责腐败。

而对员工而言,正如彼得·德鲁克所指出的,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寿命,未来将超过组织的寿命。你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观,提前为下半生做好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