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看!为什么一定要退群、屏蔽朋友圈、取关公众号?(忠告)

 老方说 2020-06-28

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天天都有吸引眼球的事情来千方百计地谋求你的注意。

微信上的小红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用完即走”后,你马上还必须要回来:好友留言、群信息、朋友圈点赞/评论、公众号推送。。。都在等你去一一处理。

不只是微信,手机上的其他资讯、娱乐类APP都是一个套路,都在挖空心思地引诱、恐吓你上瘾。

什么是人性化?

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AI的应用,使得它们知道你喜欢什么,所提供的让你感兴趣的内容是没有止境的。它们免费供你使用,并希望独占你的时间,成为你离不开的最爱。

但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你的生命时间就不知不觉中消耗在它们身上,事实上成为它们市值的能源。

“还是你们用户爽,哪里爽到哪里,苦的是做互联网的,要整天分析你们的阴暗心理好让你们更爽,还不能明说。”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微信开发初期,曾在饭否上吐槽。

所以,我们不能怪这些APP,就像看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能怪道理一样。

大概从去年开始,我就陆续退了上百个微信群,删除了近千个好友,取关了几十个公众号,原因很简单:

严重干扰!

你也可以做个测试,把你微信上的80%的群、好友和公众号都删除后,不但对你的生活没有丝毫影响,结果往往是反而提高了你的生活质量。

现在微信上的信息都是什么呀,什么美颜、旅游、美食、玩乐、微商、小确幸,什么野史时政、明星八卦、中医养生、美文鸡汤,什么分享、装逼、聊天,统统屁都不是。

事实就是这样,你获取的垃圾信息越多,你就越无聊,越空虚。

众所周知,微信群和朋友圈已经成为一个刻意加工、功利性美化的表演舞台,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越炫耀什么,越缺少什么”,你看经常晒工作努力、加班之类的人,在现实中往往是工作离做好有十万八千里的废物;那些经常晒成交订单的微商,往往是业绩最差的一类;经常分享知识链接的人,往往是庸庸碌碌之辈;经常发些情感婚姻鸡汤的人,往往是感情失败者。

越缺什么,就越爱标榜什么,这就是根深蒂固的人性。

自信的人不必向别人证明什么,胜者从不显山露水,真正的人生赢家从来都没有空、也没有功夫去秀自己的优越感。

著名心理教授托马斯博士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邀请29个大学生猜一下某个橄榄球比赛的结果,在球赛结束之后,教授让大家伙过来解释一下自己的猜测。

结果凡是猜中了的人,都说得很快,平均耗时10.7秒;凡是猜错的人,平均用时差不多是两倍,17.66秒。

也就是说,猜错的人,用了更多的时间在为自己辩解。

这个实验正好说明了人的一个“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就算说服不了别人,至少也骗过了自己——为自己的失误开脱本就是人的下意识选择。

互联网给了人们刷存在感的自由,但你越是刷这些,就越显得心虚,伪装出来的东西终究不是真实的结果,不断用垃圾信息充实大脑的惩罚就在这里: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互联网时代,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国外专家曾表示,从地表岩石层可考的数据,从人类直立行走开始到2004年的400万年期间,一共创造出了5艾字节的信息,这相当于60亿部1个G的高清电影。而2010年人类每天就会创造这样的数量级的信息。但到了2017年,人类每一分钟就会创造这样的5艾字节信息。

也就是说,你就算不吃不喝不睡,终其一生,也看不过来这些信息,而且是时间越长、信息总量越大,你所获取的也就越少。

因此,老方就认为现在的大部分网红和自媒体产生的信息都是重复吞咽的口水。事实上,做这些工作,不自恋就骗不了自己,不投粉丝之所好就没有点击量和阅读量。

人们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他们不需要事实和真相,也不需要知识和思想,他们唯一所求的不过是安慰和认同。

但一场空对空的空转,没有任何意义。

退群、屏蔽朋友圈、取关公众号、卸载APP。。。就像赶走一群嗡嗡叫的苍蝇,于是整个世界变得清净了。

毕竟,谁也不想让一群苍蝇成为占据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