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句“对不起”背后,都有坏人得意的狂笑

 老方说 2020-06-29

一个是全国出行市场的龙头企业滴滴公司,一个是全国性电视台,都是具有强影响力的组织,都是犯了众怒,也都选择了公开道歉。

但是,一边是戛然而止的生命陨落,一边是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相对于此,一个道歉是没有什么重量的。

你可以选择道歉,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原谅。

道歉了,就应该得到原谅。

凭什么呀?

《马男波杰克》中的波杰克因为过不了自己良心那一关,因此向他曾伤害过的赫布寻求道歉,但赫布表示,我知道你说了对不起,但我真的不想原谅你——

「你可以向我道歉,但我也可以选择不原谅。

如果你的道歉只是为了你自己好过,而不是真心诚意的觉得你错了。那么我也不会原谅你。

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规定过,道歉就一定会得到宽恕。」

孔子在《论语·宪问》教导弟子如何对待曾伤害过自己的人时,他直言不讳地说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如果一句轻飘飘地“对不起”就能够抹杀伤害,撇清责任,那么做坏人、坏事也太容易了一点——他们只是迫于形势地自保,并不是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和补救,他们只是在敷衍,为了自己好过。

按照某些人的逻辑,既然别人已经道歉了,那么你就应该大度一点,原谅对方就是了。

这种人最可恶不过,简单说就是欠抽。

如果你是温州那个女孩,如果你是那个不幸女孩的亲人,在网约车公司因为工作失误而丧命之后,网约车公司道歉了,你会原谅吗?

或者你抱着和孩子一起接受“正能量思想教育”的时候,却被迫看了十几分钟的广告,一个事后道歉就可以弥补那十几分钟吗?

世界是本来简单的,世界也应该简单,你既然犯了错误,就必须接受惩罚,而不能是一句敷衍的“对不起”就完事了。

如果选择不原谅就是小气,那我们宁愿做个紧追不放地小气鬼。

对恶行的包容,就是对坏人的纵容、对好人的不负责任。

只有让资本和企业真正明白,你再大的规模、再多的财富,也是赔不起一条人命的,让他们真正懂得敬畏、尊重生命,让他们或其他人以后再也不敢犯这种错误。

才是对其他用户的保护,也是对亡者最好的告慰。

生命是无价的,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何况滴滴公司不是第一次犯大错了,如果前几次遭受重大的惩罚,滴滴也不会装模作样地来个道歉和“3倍赔偿”就想过关。

当然也就没有这次温州女孩的不幸丧生。

有些人说企业的成长、社会的进步需要付出代价,这种论调和“3倍赔偿”一样恶心。

恶行就是恶行,伤害就是伤害,这不是一个对不起就可以弥补和愈合的。

我们的问题就是往往混淆了恶行、伤害和坚强、宽容的本质——人不是因为受到了伤害而强大,是因为人的强大才没被伤害击垮——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毕淑敏上小学时曾被音乐老师当众羞辱,结果“烙红的伤痕直到数十年后依然冒着焦糊的青烟。”,给她带来了几十年的负面影响。

这种伤害,也是一句“对不起”可以抚平的吗?不去报复已经是大人有大量了。

世事就是这样,好人越是沉默、忍耐、包容、好说话,坏人就越嚣张越明目张胆,因为他们做坏事没有成本或成本很低。

有时候,每一句“对不起”背后,都有坏人得意的狂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