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辨别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该如何调理?

 flczjogg 2020-06-29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应该区分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寒湿与湿热形成的原因,二者的病证关键点在于共有“湿邪”的存在,湿邪的发生多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外源性感受湿邪,例如潮湿的环境,湿邪侵犯人体,久而久之形成了湿邪停滞于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二是从人体内部形成的内源性湿邪,多因饮食不节制,情绪刺激,劳倦过度,导致脏腑失调,水液津液代谢停滞而引发。

经曰:诸湿胀满,皆属于脾。则湿当以理脾为主。湿因于寒,为寒湿,湿因于热为热湿——《本草求真》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表现为寒湿,有的人表现为湿热呢?这与个人的体质失调的状态有关,平时偏于阳气亢盛的人,也就是阴虚阳盛,容易上火的体质,湿邪易从阳化热,形成湿热阻滞的问题,相反,偏于阴寒内盛,形体怕冷的体质,湿邪易从阴化寒。造成寒湿体质的症状表现。

由于寒湿与湿热共有湿邪停滞这个问题,所以都具备湿邪内阻的表现。例如,湿性粘腻,表现为便溏腹泻,大便粘腻,舌苔厚腻。湿性重浊,表现为周身困重,头脑不清,头晕头紧。湿阻气血运行,表现为脘腹胀满,嗳气打嗝,口臭口粘。湿邪伴有寒者,多是阳气不足,湿邪停滞,除了湿邪致病症状外,伴有阳虚阴盛的寒湿表现,如周身怕冷,四肢不温,大便清稀,消化不良,神疲乏力,活动后加重。湿邪伴有热者,多为阳盛体质,湿热阻滞,除湿邪致病症状外,伴有热伤津液,出现口干口苦,因热可扰动心神,出现心烦失眠,心悸痰多,湿热熏蒸可出现水肿黄疸,舌红苔黄腻等。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专业知识,为您做详细准确的解答分析。从二者的体质状态,病因病机,病证表现和关联疾病做出区分和比较。

★湿邪是寒湿与湿热的体质形成的关键,它是怎么来的呢?

  • 寒湿体质与湿热体质共有湿邪存在的问题,湿邪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水液停滞,具体是因代谢运化水液的脏腑失调而导致的津液不能运行而成的病证。人体中,脾主运化饮食水谷,包括食物和水分,脾将食物变化精微气血,将津液与精微营养物质共同上输于肺,经肺气宣发布散津液于全身,肺气还可通调水道,将津液经三焦通道下达于人体下部,至膀胱后,形成代谢产物(尿液)排出体外。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黄帝内经》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曾说过“脾强胃健,水谷可正化为气血,若脾胃受损,水液停滞反为湿,饮食不消反为滞。”所以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功能下降,导致水液津液不能运化代谢,停滞于身体某个部位就形成了湿邪停滞的问题,就可以因此引起诸多病证,因外界环境过于潮湿,如久在潮湿的环境生活,湿邪从外侵入,脾喜燥恶湿,湿邪内合于脾胃,形成外源性湿滞。

湿有自外感得者,坐卧卑湿,身受雨水也——《医方集解》

  • 因饮食不节,生冷刺激,油腻辛辣或饮酒过度,以及劳累过度,情绪不畅等因素,引起肺脾肾脏腑失调,就可形成内源性湿邪。

饮食劳倦则伤其脾——《黄帝内经》

  • 湿邪形成后就可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状态,表现为阳气亏损的人,阳气不能温煦人体,加之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就形成了寒湿体质状态;表现为阳热亢盛的人,湿邪与阳热结滞,就形成了湿热体质。

湿病有外因、内因之不同,湿热、寒湿之各别。湿中无火,则湿气不化而留聚为寒。且内湿之证,属阴虚者,因湿生热——《杂症会心录》

★寒湿体质的病证特点。

  •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寒湿者,湿与寒水之气相搏也”。寒湿多因自身存在阳气不足,《内经》说“阳虚则内寒”,阳虚体质阳气不足不能推动温煦防御人体,寒从内生,更容易感受外界的寒湿邪气,例如同样受寒冷潮湿的环境刺激,阳虚体质就容易出现腰腿疼痛,怕冷的反应。肺脾肾阳气不足也容易出现湿邪停滞,寒湿阻滞在一起,就形成了诸多病证,常见的表现有:
  • ①脾胃湿寒,脾胃居中焦属土,喜燥恶湿,脾胃为水谷气血之海,而且《内经》说“中焦如沤”,类似于温度较高的沤池,在外界的寒湿影响或脏腑脾胃阳气不足,形成了寒湿困脾。表现为突然了胃脘不适,大便不成形,恶心呕吐,伴有发热无汗怕冷等寒邪致病特点,属于外感寒湿困脾的表现。多见于胃肠感冒,中暑等疾病,如果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就说明属于寒湿体质,这请专业医生给予指导。慢性寒湿困脾,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寒温不适,劳疫过度,导致脏腑脾胃虚弱,阳气不足所引发,表现为胃脘不适,形体怕冷,或肥胖,大便粘腻,周身困重,头脑不清,整体昏沉沉,如因肾阳不足引起,可伴有腰膝酸软尿频等表现。
  • 本证比较复杂,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过中土湿寒,可导致肝气不能升发,肺气不能敛降,心肾不得交通,临床上,变证百出。所以,朱大夫发现寒湿体质可见于多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例如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征,慢性胃肠炎,高脂血症等等。

湿之入中焦,有寒湿,有热湿,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其中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温病条辨》

  • ②寒湿体质除了脾胃受影响外,也可影响肺,肾与周身气血运行,例如寒湿在肺出现形体怕冷,后背怕凉,咳嗽痰多,舌淡苔白腻。寒湿在肾与经脉,《伤寒杂病论》称为“肾着”,因寒凝经脉,湿阻腰肾引起的腰痛,尿频,乏力。女子经脉寒湿,出现带下病,表现为受凉后白带色白而多。以上也是寒湿体质比较常见的病证问题。
  • 此外,寒湿易出现阳气不足,且阳气不降而出现上热下寒证。上热是假热,治疗时以驱寒温阳为主。

★湿热体质的病证特点

  • 湿邪停滞脾胃,根据患者的阳盛阴虚内热的体质从阳化热,而成湿热问题。同寒湿一样,湿热体质多见于脾胃湿热,亦可影响周身。湿热体质常见的情况有:
  • ①脾胃湿热,多见于饮食不节制,过食辛辣或饮酒,导致脾胃虚弱,湿邪停滞而化热。湿热中阻脾胃,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出现胃脘胀满,反酸烧心,嗳气打嗝,口臭口粘,多汗怕热。朱大夫遇到很多脾胃湿热的慢性胃炎的患者,嗓子眼有咳不完的粘痰,原因是湿聚成痰,加之,热邪消耗津液使痰少而粘。大便粘腻粘马桶,舌苔厚腻等。湿热存于脾胃,熏蒸气血津液,使脾之本色外露出现黄疸,鼻涕黄,痰黄,或发生肝胆疾病,例如肝炎,脂肪肝。湿热阻滞后,形成痰热湿滞,扰动心神出现失眠多梦,夜夜惊悸等等。
  • ②湿热体质易发生肝胆湿热,湿热下注等病证,湿热郁滞于肝胆,肝气不能升发,郁滞后出现两肋疼痛,口苦。肝开窍于目,出现眼屎多,目赤肿痛,头痛。湿热下注可发生女性白带色黄,男子下肢肿胀或痛风。

郁热而成湿者,则以清热为要。或脾胃之湿,淫 流于四脏、筋骨、皮肉、血脉之间——《证治准绳》

★专业区分和建议

湿热体质与寒湿体质以脾胃湿邪为基础疾病,湿邪致病多因外感和内生两方面引起,表现为湿阻中焦脾胃,出现胃胀,便溏,大便粘腻,周身困重,头脑不清等湿邪致病的基础症状。患者个人阳盛和阳虚体质状态使湿邪发生从化,即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寒湿体质整体情况以阳虚寒证为本,表现为周身怕冷,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脉沉,同时伴有湿邪致病的基础表现。请注意,寒湿体质还可出现阳气不能沉降而出现上热表现,即上热下寒的情况,如周身怕冷大便不成形,却反复口腔溃疡,要注意辨别。

湿热体质以多汗怕热,形体困重,头脑不清,痰多咽喉不利,分泌物色黄,如鼻涕色黄,眼屎口水色黄,小便短黄,白带色黄。同时伴有湿邪停滞的基础症状。临床上,寒湿体质多发生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甲减,肿瘤。湿热体质多发生慢性胃炎,神经症,痛风,高脂血症等。

建议:无论是寒湿与湿热均是脏腑失调所引发,所以注意饮食,情绪,劳累等不良诱因的刺激是关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心情平和,脏腑功能正常就不会发生寒湿湿热等问题,如已存在病理改变,可咨询专业医生给予指导调治,仅为体质状态的失调一般影响不大,不必过于担心。

最后,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以及个人经验和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