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疾病和平共处

 吉祥如意hywzxw 2020-06-29

人非完人,孰能无病。

大量的尸体解剖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患有自己从不知晓的“疾病”。这些“疾病”从来没有任何症状,当然也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诊断和治疗。它们多数是一些先天的畸形、非常稳定的慢性病,或进展非常缓慢的良性病变。这些“疾病”一点也没影响人们的寿命。他们都是死于其他原因,甚至是寿终正寝,无疾而终。你会觉得这样挺好:不知道心不烦,不用花钱治,也不影响生活,更不影响寿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没事找事,没病找病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大规模的体检,这些本来不用去理会的“疾病”被我们硬生生查出来了。既然知道了,我们是管呢还是不管呢?虽然前面讲了多数这样的“疾病”是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寿命的,但反例也不少。我们普外科教授的女儿二十出头,平时非常健康,在我们医院附近乘公交车时突然对司机说:“我不行了,我爸是医生,快送我去急诊室”。说完就昏迷过去了。司机二话不说带着全体乘客一站不停地把她送到了急诊室。几个星期的全力抢救最终还是回天乏力,年轻的生命被从未发现的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夺去了;还有一位友人和朋友喝酒聊天,突然说:“我的心脏怎么不跳了”。然后骤然离世。诊断是心电传导系统畸形导致的心率紊乱。即使没有这些反例,根据我们人类的本性,既然知道了自己身体有“问题”,就像怀揣一个不定时炸弹,断然不会置之不理。理会就有可能造成过度医疗、资源浪费、社会成本高企。如果能花钱买个安心,也就认了,但问题远没那么简单。任何医疗介入都对身体有损伤,轻者造成不适,重者造成残疾影响生活质量。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没读过“医生一罢工,死亡率就下降”的报道吗)。为了本不应发现的“疾病”付出如此的代价,似乎并不是我们医疗的初衷。前面提到疾病时我都加了引号,那什么是真正的疾病呢?

要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因为你不与它和平共处,它就会与你不和平地共处。

什么是疾病

根据Marriam Webste大词典的定义,疾病是一种使整个或部分机体功能受损的状态,通常会表现出特有的体征和症状 (a condition of the body or of one of its parts that impairs normal functioning and is typically manifested by distinguishing signs and symptoms)。维基百科定义疾病是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机体功能减弱或丧失。疾病由内因和外因引起,包括受伤、身心障碍、功能失調、症候群、感染、异常的行为等。我上一段里所提到的似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所以我给他们加了引号。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我们老祖宗对疾病的认识。

疾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字形像人腋下中箭的样子。本义主要为外因引起的外伤、伤痛,包括外部病原引起的感染(如疟疾,痢疾)等。疾还有快速的意思,多指来得快去的快的急病。所以在文明的早期,困扰人类的健康问题多是疾:猛兽撕咬、刀剑砍剁、寄生虫入侵、病原体感染。疾的最后结果要么死了,要么好了。好了的继续迎接下一个疾,然后要么死了,要么好了。几轮下来所剩无几。所以当时人类的寿命很短,还来不及出现现在这些即死不了也好不了的真正的病。当时医疗水平很低,但神医不少,就是由于疾的特性决定的。新冠感染就应该算是一种疾,来去匆匆,要么死了、要么好了。因此“经过事实证明的”神药到处都是。

病字含一个内字,主要指机体内部不易察觉的变化,是比疾更深层次的持久的变化。苞咸注论语说:“疾甚曰病”。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病,疾加也,病之来多无期无迹也”。英文生病用动词suffer, 讲的是病的结果是痛苦。中文则用“得病”和“生病”两个不同的动词来表达,注重的是病的原因。

得病得病,得来的病。

得病得病,得来的病。关注的是外面得来的并引起机体内部深层次持久变化的病。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当然是外面得来的,但机体内部的应对则决定了病情发展的方向:健康带毒----病毒侵入人体复制传播,机体对病毒视而不见,正邪未发生直接冲突,没有症状和明显肝脏损伤;痊愈----机体大获全胜,肝炎病毒被清除,持久免疫建立;慢性肝炎----机体与病毒势均力敌、你来我往、攻守拉锯,死不了也好不了,殃及肝细胞大量死亡,修复过程产生大量疤痕组织,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肝硬化、腹水、肝衰竭、昏迷、死亡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不管怎么说,像肝炎这种感染引起的疾病,敌我分明,我们拉偏架也知道帮谁扁谁。而那些由于某些外部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就很棘手。挑事者早已置身事外,身体内却自相残杀,你说这个架你怎么拉!全面打压、解除武装?别忘了我们机体周围和内部病毒细菌无时无刻不在虎视眈眈,被压制的癌变的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蠢蠢欲动。面对这样一个群雄纷争的复杂局面,我们只能小心维持着一个个脆弱的平衡,结果只能是即死不了也治不好。

生病生病,生长出来的病

生病生病,生长出来的病。任何生长都需要时间。只要人的寿命达到一定长度,很多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老年痴呆症等等)就会从人体内生出来。在人类寿命普遍很短的过去,这些病都没来得及大显身手就被我们不争气的寿命扼杀在摇篮里了。现在卫生医疗条件提高了,人的寿命延长了,这些病就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了。有没有可能只延长寿命不生病呢?Impossible!(不可能)。为什么?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大家知道我们都要维持一定的血糖水平(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旧单位是70~110毫克/100毫升)。浸泡在这样浓度的糖水中,只要时间够长,我们的细胞器官就会渐渐地产生AGE(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products, 糖基化终产物,英文简写AGE,是衰老的意思)而损坏。当血糖水平达到11.1毫摩尔/升或更高,你就有了糖尿病。在这么高浓度的糖水里泡着,AGE的产生会大大加快。你的器官损坏加速,年纪轻轻地就出现血管硬化、心脏病、肾脏病、眼底病变、白内障等等老年病。有研究者证明糖尿病的病变没什么特殊性,只是过早的衰老。即使没有糖尿病,这些情况都会出现,只是会慢很多。能不能不吃饭或用药物降低这个糖浓度?理论上可以, 但你愿意吗?低于这个浓度,机体细胞特别是脑细胞无法正常工作,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不吃饭立刻死。吃饭维持血糖水平,机体会损坏生病。你怎么选?当然选生病。再比如我们都知道我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氧气。要氧气干什么?当然是为了氧化反应,也就是燃烧产生能量,供我们生存。自从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经过大约36亿年的演化,人类拥有了十分完善的氧化系统。它能够充分燃烧我们所摄取的营养,产生并储存能量。这个燃烧的过程最终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和那些轰轰烈烈的燃烧并无二致,然而我们的机体却能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完成。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但不管我们的氧化系统多么完善,燃烧条件多么温和,时间一长,任何燃烧都会造成燃烧设备的损耗。人体也不例外,只要氧化产生能量就会衰老。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防衰老的抗氧化产品。其实最有效的抗氧化剂是我们都熟知的剧毒氰化物。氰化物进入人体后析出氰离子,与细胞线粒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细胞内的正常氧化活动立刻停止,导致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闪电式昏迷和死亡。你看,有氧化就会机体受损、衰老、生病。没有氧化就没有伤害和衰老,你的青春将定格在最美妙的时刻,永垂不朽。你怎么选?当然选衰老生病。这种生长出来的病,死不了也治不好。神医也就不复存在了。

生与死

经常听老人讲“活一天就少一天了”,其实这句话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真理。一切生物,有生必有死。生物的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当然也逃脱不了这一条规律。死亡不是呼吸心跳停止的那一刻,死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越来越长。这个过程在原始社会平均15年。那时人类很弱小,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疾病、野兽的袭击。在古代平均25年。1700年代,平均35年。1700-1800中人类的寿命没有什么增长,原因是虽然可以躲避野兽等灾害,但是科技水平的低下,生活艰苦,对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20世纪初人类寿命出现飞跃。1985年,全世界平均寿命达到62岁。世界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此后大致以每5年延长一岁左右的速度增长。1995-2000年为63.9岁,2000-2005年为65.5岁,2005-2010年为66.8岁,2010-2015年为68.1岁,2015-2020年为69.3岁,2020-2025年将超过70岁。本世纪末中国将是亚洲的十大长寿国之一,平均寿命将达到72.6岁。专家预测2300年人类平均寿命95岁。根据规律来看,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其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来计算,则人类的理论寿命应该是110~150岁。不管人类如何希望长生不老,现实总会让我们的希望破灭。这其实是人类的幸运。试想如果类人猿还活着,我们哪里会有直立行走的基因;如果孔老夫子还活着,我们今天还要三从四德;如果罗马教庭的长老们还活着,我们还在信奉地心说;每个家庭百世同堂,关系怎么处;世界人满为患,地球也吃不消。因此,过长的寿命对人类的生物、社会、科技和思想进步都是一种羁绊。而死亡是最自然最成功的解决方案。有限的寿命,让我们更珍惜世上的分分秒秒;匆匆的过客,使我们更怀念亲人朋友的陪伴;病痛的折磨,引导我们思考健康的价值和与疾病的相处之道。

与疾病和平共处

当外伤、传染病不再是人类寿命的限制因素,人类的寿命接近理论极限,人们都会生同一个病,那就是衰老。如果心脑血管系统衰老的快些,我们就会生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心梗,高血压;如果肾脏衰老的快些,我们就会生肾脏病:水肿,肾衰、蛋白尿。直到某个领跑器官率先罢工。衰老的共同病因就是活着。活得足够长,病就会生出来,它是活着的结果也是活着的代价。我们不能完全阻止疾病的生长,但我们至少可以改掉不良嗜好,不去拔苗助长。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当的身体锻炼,开放愉悦的心态,丰富的社交生活,亲人的陪伴交流不仅会提高生活质量还会延缓衰老。寿命越长和疾病共处的时间也就越长。无病不要呻吟没病找病,有病也别砸锅卖铁想要除根。病轻不要大意,病笃无需恋世。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因为你不与它和平共处,它就会与你不和平地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