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容生 |一问一答:情境与意境

 二闲居 2020-06-29

“博雅精妙——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日”

2019年11月28日
议题与问题答问节选(一)

问:山水画中情境、意境是如何表达的?在当代语境中它们的存在是否还具有意义?

林容生:情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我们对情境的体验一方面来自于自然的山水,另一方面来自于山水中人的活动,人的存在。在山水画创作中,情境是我们面对客观存在触景生情的一种选择。我们在面对客观存在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选择和我们自身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阅读经验,以及个人的心性有关。面对同样的情景,不同的人做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尽管是眼中之景,但是当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这些景物触动了我们已然存在于内心的某些东西,我们会被所见的东西感动,激发,这就是古人所谓“应目会心”。当我们把眼中之景转换成画面的时候,一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我们会选择性的去芫存菁,强化客观存在中对我们具有情感意义的内容并赋予情境与我们内心的某种关联。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情境,是由外向内的一种呈现。

▲乡村纪实之闽中尤溪桂峰

纸本水墨设色

240x120cm   2019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意境由情境所获得的感受而生,如果说情境是客观存在的对象和某种叙事的情节由外向内让我们产生了感动,意境则是由内心存在的审美理想和诗意想象为出发点,是'因心造境'。山水画中的意境表达更多的是一种由主观出发的精神追求,是先立意而后造景,用想象和创造来实现画面的品格气质和精神意象,是吟咏性情,是畅神适意,并以此来体现人格的真美善与精神的自由。在这里,自然之美已经转化为自我审美的观照,而笔下的山水,就不是摹象状物的自然之像,而是诗意化的内心之象。



▲扇面 NO.5

纸本水墨设色

27x60cm   2019

局部



▲扇面 NO.6

纸本水墨设色

27x60cm   2019

局部




  回到具体的画面之中,情境与意境不仅仅是画面所叙述的内容,同时也是画面所呈现的形式乃至技法表现,其中也包括结构的方式,笔墨的状态。不同的形式与笔墨语言与不同的情境、意境表达相对应。

▲扇面 NO.7

纸本水墨设色

27x60cm   2019

局部

▲扇面 NO.8

纸本水墨设色

27x60cm   2019

局部

宋元以来,诗性和意境一直是山水画的核心价值。从由山川寄托情怀到以此来作为陶冶性灵,变化气质的一种人格修养方式,并在其中追求'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由境界,追求返璞归真的心灵安顿。不管是情境和意境的表达,这是在山水画中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正午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20

局部

▲初静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20

局部

▲云淡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20

局部

真正好的艺术沒有新旧之分。我们只是沿着和过去的人一样的道路走下去,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平静地呈现我们对艺术和生活的认识,释放我们自身的生命能量。不同时代艺术家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一样的。我们所做的努力只是想把这个过程变得更有趣更有感染力。艺术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如何去呈现我们所见到的表象,艺术永远都是我们内心活动视觉化的一种体现方式。

▲风轻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20


局部

▲暖春

纸本水墨设色

45x68cm   2019

局部

▲景明

纸本水墨设色

45x68cm   2019

局部

问:在当代文化全球化环境下,都市文化高度发达的背景下,道家思想还有没有变革的需要?为什么?如果是思想根源变了,传统意义上山水画的形态是否还需要变?

林容生:道家思想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一直在我们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影响着我们,所以它不是需要不需要变的问题,中国文化里这些东西都已经渗透到我们血液里了。至于在今天的创作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现,当然我们生活环境跟古人完全不一样了,今天的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最不同的特点就是在古人山水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远离日常生活的情境或是出世的一种状态,而今天我们更多把目光转向真实的生活。所以不管是关注自然,还是关注人的生活环境,现代的山水画有了更多生活化的创作切入点。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同样体现了一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跟古代不同的是,我们可能在这当中体验到更多的是通过一种生活的真实来领悟我们生命的真实,来体现我们超脱于世俗的精神追求。

▲云间

纸本水墨设色

45x68cm   2019

局部

▲闲云

纸本水墨设色

45x68cm   2019

局部

END

即日起,凡在林容生工作室微店购买任意一款商品即可获赠《墨华丹诏——2018林容生工作室诏安写生作品集》,送完即止。


林容生

Lin Rongsheng

1958年7月生    福建福州人

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