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需求和市场,保健品与老年人的孤独!

 老方说 2020-06-29

说两句保健品这个事儿。

前些年接触过一个本地的保健品公司,当时他们要做一个积分系统,嗯,他们称之为直销级别系统。

产品不知道怎么样,但当时就是觉得他们公司才从业人员对待客户并不是怎么真诚。

后来听说这个公司还做的很大,还开到了美国,不知真假,反正平常也不关心这个。

再后来看到某大佬坦承自己的创业史,知道了走街串巷陪老年人聊天拉家常、做市场调研的故事。

那时候就想,还是老年人的市场好做啊。

真正体会到保健品的威力,是在这两年。

因为家里老太太被拉到了某品牌的汗蒸馆,会员费什么的很便宜,店员也很热情,还被带到风景区听创始人讲课。

回来后,老太太被感动的不行,简直亲儿子也没人家那么亲的。

所以近万块的汗蒸垫子非要买回家,网上一查,一两千块,但奈何老太太高兴啊。

慢慢了解到,周边的小区附近、大药房之类的地方,都经常有一伙年轻人在义务给老年人体检。

态度绝对的亲切,有耐心,说实话,看上去,就是自己孝顺亲妈也没得比。

小区里有一个阿姨,因为拆迁分了好几套房子,但几个子女都分家出去了,孩子也不需要她带,一个人每天也是没什么事做。

于是经常有做保健品的年轻人去陪她聊天,而且让人佩服的是,人家绝对不推销自己的产品,人家都是免费陪护老人,就是拉家常,帮些小忙,有时候也会带老人去免费体验他们的产品。

几次下来,老人就撑不住了,几千块、几万块的保健品就往家里搬。

就像微信张小龙说的,世界上什么不是套路呢?

保健品的套路和心机看似很简单,却非常有效力,人,毕竟还是感情动物。

他们所打的,就是一个感情牌。

对于老年人,他们是太了解了,他们知道老年人需要的是什么。

老年人究竟心里想什么呢?

一是延长寿命的需要,这是刚需;一是倾诉与收到回应的情感需要,这也是刚需。

可是呢,因为当子女的或忙于工作,或忙于孩子的成长,都没有充分的时间、精力和耐心去陪老人。

这就给保健品造成了一个很容易进攻的空子。

原谅我用“进攻”这个词,因为大多数保健品事实上都在打心理战。

保健品主要的作用,更像是心理安慰剂。

我去听过保健品的大会,他们确实也很热情高涨,客观地说,他们有两个诉求。

一是自己的事业追求,多赚钱,多获得奖励,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是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是市场前景广阔的,他们许多人都相信自己是高尚的,对待老人,有耐心,有爱心,不分贵贱,保持付出。

但这有个什么问题呢?

先说第二条,他们的初心或出发点、目的是为了实现第一个需求,这也无可厚非,不过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他们的行为终归是一场生意。

这就导致了更严重的问题,他们的产品并不像他们吹嘘的那么好,或者说那么值钱。

对此,他们心里也是清楚的,不然高额的提成、奖励金从哪里来呢?

按照商业规律,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却卖出了高价、甚至是天价,这是不合理、无以为继的。

什么纳米材料、什么医疗保健,这都是幌子,真正有附加值的就是他们对老人的那份“热情”。

因此呢,小恩小惠是手段,把老年人口袋里的钱装到自己腰包里是目的。

他们大概不会把自己的产品高价卖给亲妈的吧。

而对于老年人呢,他们未必不知道保健品就是个心理安慰,但他们也需要热闹,需要消解孤独感。

何况几个老姊妹一起去保健品店里,体验也体验了,一群小丫头小小子围在身前,不笑不说话,比自己孙子孙女还知道疼人,又是按摩又是拉呱,人家时间不值钱的啊?

有一个买的,几个老人就都会买,做保健品的太熟悉老年人的心理了。

有时候,人越老就越像小孩子。

厂家一个最多几十块的帽子,九百八十八卖出去,说什么防止脑血栓,按摩脑神经,老人也知道不太靠谱,但抹不开面子呀。

聊胜于无吧,消费行为会让老年人感觉到自身的活力、价值和被认同感。

而这时候做子女的如果制止老年人去买,老人是会生气的,你认为是在“犯傻”,可老人却认为你是不孝顺。

嗯,确实是不孝顺,忙于工作是忠,陪伴老人是孝,但忠孝难两全。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的恩情之大,世上又哪有报得了恩的子女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所以,你很难指责父母被人忽悠了,怪之怪自己太内疚。

保健品,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问题。

我不是反对保健品,我只是反对高价低质的保健品,我抵制的是那种“套路”老人的保健品企业。

对于这些企业,就六个字:不负责,不道德。

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