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不能不为自己而活,但也不能只为自己而活

 老方说 2020-06-29

有时候,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其实并不多!

滚滚红尘,我们必须时刻与世俗环境保持距离,才能够保留几分清醒的意识。

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用30年划分,那么在他第一个30年当中,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是被环境裹挟着前进的。这未必是不好,特别是你的父母、老师、家庭和学校水准够高的时候,你会被照顾的很好,当你渴望自主、独自走进社会丛林的时候,或许你会十分怀念从前——很多人都走不出过去的温暖。

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在20岁或更早就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有的人迅速成长起来,有的人则终生都是在平庸和苟且里挣扎。

因为,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是很难的。

要知道,你心中的渴望,你内心的热情,往往就是你人生的方向。众所周知,人只有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会有所成就。

但非常遗憾,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有意识、有方向的人生前进。有的人忙忙碌碌大半生后才突然发觉,自己追求的东西其实索然无味,毫无意义。

前两年同学聚会的时候,有个同学酒后说了一段话让我想了很长时间,他说原来上学时候也是“猛志逸四海”,渴望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但是,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一眼看到了终点,他已经离不开这个小县城了。

尽管这些年做生意赚了点钱,有房有车,可心里还是遗憾,人在年轻时候还是要多去看看世界,只有明白世界有多大,才会懂得人生的关键选择就那么几个。

而三十岁后再想明白,其实已经是晚了,自己的惯性,家庭的束缚,各个方面都是羁绊,不是挣脱不出,而是不想挣脱了。每当晚上回到家看到孩子扑过来的时候,他说这就是命,他这辈子就这样了,只好把梦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人,不能不为自己而活,但也不能只为自己而活!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如果以30为阶段划分是太长了,事实上,30年几乎是一个轮回。我习惯以10年来参照、反思人生的质量和意义。

在我看来,10年会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判定标准,感情和事业,爱好和自由,10年时间足够判断出真假得失了。

当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7年、5年、3年也可以得出结论。而更讲究的人是以一年、一月、一天为一总结、反思的,一日三省吾身嘛。

但从方向上来看,10年最为适合多数人。比如一个企业的战略成败,10年足以定乾坤了。

我们的最大问题可能就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从第一年一下子就看到十年后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视野是差距就是卓越和平庸的分野。

有的人就是从一开始就看透了结果,而有的人则非要不撞南墙不回头。

两者的时间、收获和质量怎么可能一样呢?(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家族实力、贵人等的存在会给平庸者以重来的机会,但大多数人只有一次机会。)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鸡汤里说,可以平凡,但不要平庸。可现实里,如果你脱离不了平凡,那你就只能是平庸,甚至是低俗和苟且。

在每个人生的重要十年里,大成大败的机会大概有一两次。如果说第一次败是为了自己,那么第二次就败不起了。因为,你的身后没有人,或是身后有太多人。

你的命是自己的,但很多时候又不是你自己的,人的真正成熟就从明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开始。

穷则独善其身,是为了做好自己的小生态;达则兼济天下,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为了做好更大的生态。

自由都是相对的,能量弱的时候只能是为自己而活,这时候“自我”最自由,但这是狭隘的、脆弱的自由。而能量强的时候,看似身不由己,但那才是呼风唤雨、风云激荡的大自由。

那么,能量的强弱是怎么来的呢?

主要就是看你为多少人负责,也就是为多少人而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