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谍战,彰显前人的智慧之光

 眼泪的慈悲 2020-06-29

对一个人或一件事, 是否可信任? 对其提供的情报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这是间谍和反间谍的任务中的最 关键也最令人棘手的一个问题 。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情况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 并出现了许多迷惑人的表面现象 。若能够透过似是而非的假象 , 做出正确的判断 , 采取相应的行动 , 往往能令一场战役,甚至战争产生重大的转折;最终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会让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外交政策态度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间谍和情报,很多人都知道赫赫有名的“中情局”、“军情六处”、“联邦安全局”等等,通过大量的影视作品,都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强大和神秘,但这些国外情报机构大都是二战后才成立起来的。

而事实上,情报机构和情报活动在我国古代早在存在,在春秋和战国期间已在各国有意识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应用。

在古代汉语中,“间”和“谍”都带有刺探情报的意思,“间谍”一词,最早出现在兵书《六韬》中,其解释为:军队中收集情报的机构,并要求机构内部有明确的职能分工。

而《孙子兵法》中又将间谍的职能作出细分:乡间( 又称因间,敌人的同乡) 、内间( 敌国的官吏) 、反间( 收买敌 人的间谍) 、死间( 向敌人散布谣言,事败后,间谍必死) 、生间( 能活着回来的间谍) 五种。但固定名称基本只有一个,就是“细作”,从战国一直沿用到明清。

  

谍报的起源

谍报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随着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王朝内部各 阶级之间的斗争、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开始激烈地进行,中国古代间谍活动也应运而生。

例如《史书》中有记载,夏朝第六代王少康利用女间谍艾去刺探情报;商国有伊尹潜入夏朝,助成汤灭夏朝。此时的谍报活动尚处于粗糙、简单,没有形成系统理念的一种活动。

到了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征战不断,间谍这一特殊兵种终于登上历史的大舞台,展露出凶狠的獠牙。

此时蔚然成风的游士从事间谍活动,是战国时期谍报活动的一个特点 ,战国时的间谍活动与高级谋略活动紧密相连,浑 然一体。而其中的的佼佼者,属秦国无疑。

从秦昭王在位时,将“远交近攻”军事、外交战略与“勿独攻其地而攻其人” 的间谍策略相结合,逐步离间各国内部君臣之间的信任、瓦解各国之间的“合纵”。

若说秦国的中前期,还在简单的利用金钱来进行拉拢、分化、离间的单一手段,来获取情报;后期在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则是采用了升级版的血腥“谍战”。

《史书》记载,在实施谍战期间,秦国派出张仪、顿弱、尉缭等著名间谍,用金钱收买诸国忠臣、名将;若不能收买,就进行刺杀;最后军队跟随其后攻打。一套创新兼有效的组合拳,给诸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其中损失最惨重的就是赵国,一个谣言,在长平之战被秦国坑杀了40万士兵,成就了杀神白起之名;跟随其后的还是一个谣言,让赵王把赵国最后一位名将李牧赐死。

可见,一名优秀的间谍,在特定的条件下运作得当,一人足可抵万兵;更可让君臣间产生猜忌,同僚间矛盾加剧,一个庞大的权力机构瞬间分崩离析。

情报机构的进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情报组织的基本功能已经相当成熟,而经过了秦朝、汉朝两次的大一统,王权的不断集中,因为慢慢往两个方面发展。

第一个方面是首先出现了“反间谍”的情报机构,在三国时期,吴国在边境设置了“刺奸屯”,专门负责反间谍活动以及警戒的作用,这是有史可考的我国第一次出现的反间谍组织。同时是运用手段更呈多样化,心理、舆论、“假情报”更多地被合理运用。例如,三国时期的孙刘联盟抗曹,便屡次使用诈降击败曹操;又例如唐朝武则天时期,契丹人李尽孝反叛,利用几百个汉人俘虏放出假情报,大败麻仁节部。

第二个方面是政权首脑为了权力的集中,出现了专门的政治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政治控制。由隋唐开始,我国的情报机构主要设置在由皇帝亲率的禁军之中,例如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等。而清朝的当权者吸取了前朝的教训,由明转暗,没有公开设立情报机构。但康熙时期在江南设置的三个织造署:江宁织造署、苏州织造署、杭州织造署,表面为皇室采办、织造事宜,暗中还承担了情报工作。

  

情报机构的畸形演变

明清时期的封建集权日趋严密,再加上闭关锁国后的安逸,两朝的统治者不再主动去接触、适应外面的世界,情报机构沦为了统治者对臣民的政治控制工具。随着与外界的脱轨,国力逐渐落伍,情报机构的对外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更谈不上创新改革。

例如明朝的情报机构是历代王朝最发达繁荣的时期,甚至曾出现了三个情报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但也只是对内称雄而已。后期的锦衣卫,在对外的战事中,根本发挥不出它应有的用处。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动卷入了与国际关系之中,情报机构才尝试重新踏入正轨,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慢慢 开始把收集情报作为治世、改良之用。尽管仍存在 着较大的局限性,但毕竟开拓了中国人了解世界、了 解自己对手的道路。

结语

纵观我国古代的谍报活动,皆是围绕皇权统治服务,也让我国的情报机构经历了一次由外而内的变化:军事和外交领域的竞争性情报外向发展,转向对臣民政治统治的内政性情报发展,失去了往昔的雄风。

回想昔日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各方情报机构在各自顶级谋士以及智囊团的指挥下,与战场上的正面交锋相比较,又是另一番波澜壮阔的壮丽画面。它至今所透露出有限信息,只是揭开神秘面纱下的冰山一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