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对百家姓(265——280)

 杏坛归客 2020-06-29

戏对百家姓

作者:梁健

265

印(Yìn)

鄂郡解围驱敌寇;

澳门纪略述风情。

  上联典指南宋著名将领、龙图阁学士印应飞(生卒年待考),字德远,通州静海(江苏南通)人。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进士,历官永嘉尉、广西经略使。开庆元年(1259年)春正月丙寅,知鄂州兼湖北转运使。元兵围困鄂州时,率师往救,击退元军,围遂得解。累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邻,知镇江府。卒,赠龙图阁学士。

  下联典指在澳门妇孺皆晓的首任澳门同知印光任(1691-1758年),字黻昌,号炳岩。江南宝山人。1726年,清世家下诏,命令省督抚举荐孝廉方正之士。江苏布政使张坦麟推荐宝山廪生印光任应诏,印被授予六品顶戴,经由吏部考察使用,被荐为广东地方官。历任石城、广宁、高要、东莞等地知县,颇有政声,尤长于经办中外交涉事件。他每到任地,勤于吏治,严肃政记,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香山志》中说他到任以后既能捕盗杀虎,为民除害,又能修建学校,设立书院,还大力提拔俊秀新人,深受当地人民赞誉。乾隆九年(1744年)印光任正式上任南澳同知,在任期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澳门葡萄牙人的管理。随后,又与继任的澳门同知张汝霖合作,写成第一部有关澳门的专著《澳门纪略》。详记了澳门的形势险要,岛屿水道、社会风情,特别是与葡萄牙及其它欧洲国家交流的始未,不久便被乾隆帝选入钦定《四库全书》。后升任广西庆远及太平两府知府,因事去职。晚年归乡家居,终年68岁。著作有《澳门纪略》、《炳岩诗文集》、《翊蕲编》、《补亭集话》、《雨吟碎琴草》、《铁城唱和》等。今存者唯有《澳门纪略》。

266

宿(Sù)

寻亲恸孝思寒日;

谏主居安爵太山。

  上联典指汉尉氏(今属河南省)人宿仓舒,出身贫寒,因饥荒,自卖给颍川王氏,后累官上党太守,在寻找父母途中,忽遇母亲,于是随母回到老家。母亲去世,他也悲恸而死。

  下联典指后魏朔方人宿石,本姓赫连,为赫连屈孑之弟文陈的曾孙,宿乃赐姓。天兴年中,文陈父子归北魏,道武帝非常高兴,把宗女嫁给他,并送奴婢几十名。宿石自幼聪明能干,为人忠义。他的父亲沓干,跟从太武帝征平凉有功,赐爵汉安男。后来征讨蠕蠕时不幸战死,宿石才11岁,世祖太武帝非常可惜;到宿石13岁就让他承袭爵位,任命为中散大夫、复拜宣威将军。兴光年中,迁侍御史,拜中垒将军,进爵蔡阳子,典宜官曹,迁内行令。常随高宗游猎,于帝前险道试马,马惊被摔晕;又陪猎虎,勒御马劝谏高宗退到安全的高地,后来射虎的将士果然被虎扑杀。有诏嘉曰:“石为忠臣,鞚马切谏,免虎之害。”赐骏马一匹,让上谷公主嫁给他,拜上将军、驸马都尉。后升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进爵太山公,为北征中道都大将。死后封为太原王,谥康。

267

白(Bái)

帝国功勋标战史;

香山风韵记诗章。

  上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从左庶长官至大良造。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9年),白起率秦师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并以之为南郡后,因功封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战必胜、攻必克,屡建奇功,为秦攻占七十余城,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太史公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下联典指唐代杰出的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白居易一生的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注】大良造,又称大上造。大上造与少上造均皆取名自“主上造之士”。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秦惠文王之后成为爵名,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

268

怀(Huái 懷)

率性中涓循法典;

流芳秀水绕冰斋。

  上联典指明代著名宦官怀恩,本姓戴,高密(今属山东)人。宣德初年,其族兄兵部侍郎戴纶被杀,其父戴希文时为太仆卿,受株连被籍没。他以幼童入宫,被阉割为宦官,赐名怀恩。明宪宗时被提升为宦官机构中的最高领导者——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性格鲠直、任事恭谨、廉洁不贪,常据理直谏。宪宗曾经责其违恩,怀恩答曰:“非敢违恩,恐违法耳”。明孝宗幼年时期几度危难,怀恩调护得以保全。怀恩有过人之胆识,不迷信怪异。据《明史·五行志》载,成化十二年(1476年),京师天变,“有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窗,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以致遍城惊扰。一天,宪宗上朝,奉天门侍卫见怪物而哗,连皇帝都要逃跑了,怀恩却能镇静地护持皇帝。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二十八日,为了表彰怀恩的功德,明孝宗特批为他建造显忠祠。

  下联典指清初文士怀应聘,秀水(今浙江省嘉兴)人,诸生。约于清圣祖康熙中期(公元1692年)前后在世。爱好文学,文章诗词都好,写了一部好书叫《冰斋文集》(四卷),名篇有《游趵突泉记》等,刊发流传后人而知名。

【注】中涓:官名,亦作涓人。《汉书·曹参传》载:“高祖为沛公也,参以中涓从”。颜师古注:“中涓,亲近之臣,若谒者、舍人之类。涓,洁也,言其在内主知洁清洒扫之事,盖亲近左右也”。据此,则中涓之官与谒者、舍人相似。后世一般用作宦官之代称。

269

蒲(Pú)

一笼衣物标风格;

满卷狐妖讽世情。

  上联典指明代著名县令、永州(今湖南永州市)人蒲宗瑞,字信之,做官的时候爱民如子,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他的俸禄还常常拿去周济穷苦百姓,日常衣着简朴。后来因为疾病,退居乡里。回去的路上,碰到强盗,将他的行李抢去,才发现只有一个竹笼的东西,笼子里除了几件换洗的衣袜,便是读过的书和写下的诗文稿。由此可知他作官的清廉。当时他被称为“清白县令”。

  下联典指清朝著名文学家、临淄人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顺治十五年(1658年),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考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赞誉,“名藉藉诸生间”。年少时就以文章闻名,但是后来屡试不中,至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2岁的时候才被补为贡生。一生穷困潦倒,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以教书、幕僚维生。他一生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有诗、词、赋、戏曲、小说等,每种都有杰出的代表作。其中的《聊斋志异》(高珩作序)最为有名,这部小说集(500余篇)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讲述奇异的鬼怪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统治的黑暗,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现实生活;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被看作是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峰。

似。后世一般用作宦官之代称。

270

邰(Tái)

护母挡雷真孝子;

精工制墨始传家。

  上联典指明代著名孝子邰茂质(生卒年待考),慈利人。其母怕雷,每逢雷雨,茂质便以身护母。其母去世后,每遇雷雨,便赴母墓护之,雷止才归家,茂质闻雷护母,后为“二十四孝”之一。

  下联典指明代制墨家、安徽休宁人邰格之(生卒年待考),他是墨工出身,是休宁派的创始人,亦是成套丛墨——集锦墨的创始人。现存有“文玩”、“世宝”、“蟠螭”等款墨。

271

从(Cóng 從)

拒敌分符忠汉祖;

移风易俗化黔民。

  上联典指汉初刘邦的将领从公(枞公),楚汉战争期间,于刘邦逃出荥阳后,奉命与御史大夫周苛、魏豹留守荥阳。枞公枞公怕魏豹投降,于是与周苛密谋计议“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便杀死了魏豹。项羽发兵猛攻荥阳,枞公、周苛抵挡不住,最终荥阳被攻陷,周苛被烹、枞公被杀。

  下联典指明代安陆人从龙(生卒年待考),字云峰,成化中以举人官麻哈知州(今贵州省麻江县境),当地民俗落后愚昧,从龙治理五年,民风大变,遂成衣冠人物之俗。后任怀庆知府。

272

鄂(è)

议序萧曹沾惠泽;

含冤武穆散偏枝。

  上联典指西汉初年鄂秋(?-前190年),又称鄂千秋,沛(今江苏沛县)人。初爵关内侯,为谒者。高祖议定列侯位次时,群臣皆以平阳侯曹参功多,宜第一。鄂秋却力排众议,谓萧何留守关中,转漕给食不乏,当第一,曹参次之。为高祖称善,乃令萧何第一。他亦因之而得封为安平侯。

  下联典指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一年农历12月29日,当朝宰相秦桧在宋高宗的授意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及其长子岳云一并害死于都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今浙江杭州钱溏门)。当时,岳飞的五子岳震年仅七岁,与弟岳霆同时居江西九江庐山下沙河家中,父兄遇害的噩耗传来,家人闻变拥其兄弟二人过长江,改姓鄂氏,潜于鄂东寻阳大河之滨(今湖北黄冈黄梅),后迁聂家大湾。二十年后,孝宗继位,为平复民心,下诏为岳飞昭雪、复官。过几年又追赐岳飞谥号为“武穆”。后来南宋宁宗更追封岳飞为“鄂王”。其时,落居在鄂东寻阳地区(今湖北黄冈黄梅)的岳氏族人中,有改以鄂王岳飞的爵号为姓氏者,继续称鄂氏,以永远悼念先祖鄂王岳飞。

273

索(Suǒ)

妙笔草书雄峻势;

潜心教学肃清标。

  上联典指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龙勒(今属甘肃省敦煌)人。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贤士,能文能武,为敦煌五龙之一。世宦家族出身,历任州别驾、驸马都尉、尚书郎、雁门太守等职。擅长草书,得到大书法家张芝亲传,且又加以发展,变其形迹,骨势峻迈,富有笔力。书法与卫瓘齐名,时人称“瓘得伯英(张芝字)之筋,靖得伯英之肉。”他不但以一手“银钩虿尾”的草书而享誉后世,且为晋王室建立的功业,也足以在史册上大书一笔。据《晋书》记载,惠帝时,索靖曾平定西戎,讨伐赵王伦及孙秀,官至征南司马,封关内侯。又于河间王司马禺举兵陷洛阳时,大战而破之,自己也受了伤,后来挽救无效死去。终年65岁。谥号庄,追赠太常,后改赠司空、安乐亭侯。著作有《章书状》传世。

  下联典指北魏时著名教育家索敞(生卒年待考),字巨振,敦煌人。为刘昞助教,专心经籍,尽能传昞之业。凉州平,入国,以儒学见拔,为中书博士。笃寝训授,肃而有礼。京师大族贵游之子,皆敬惮威严,多所成益。前后显达,位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皆受业于敞。敞设帐讲授十余年。敞以《丧服》散在众篇,遂撰比为《丧服要记》。其《名字论》文多不载。后出补扶风太守,在位清贫,未几卒官。时旧同学生等为请,诏赠平南将军、凉州刺史,谥曰献。

274

咸(Xián)

名重朝堂题御赞;

文倡教化正乡风。

  上联典指唐朝开元学士咸冀(生卒年待考),字廙业,生卒年不详。开元年间共有十八位学士以学问、品行、诗文、谈论等方面出名,称为“开元十八学士”,咸冀就是其中之一。在唐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十八学士”是一个名重四方、誉满一时、影响力巨大的文人集团。这些学士博览古今、明达政事、善于文辞,追随唐太宗李世民,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为奠定太平盛世做出了杰出贡献,使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朝廷在含象亭上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唐玄宗开元时,仿太宗旧制,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毋煚、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于上阳宫食象亭,命董萼画像、御制赞,为千秋翰苑盛事。清代瓷器上的十八学士图,即源于此。

  下联典指明代鸿儒咸唯一(生卒年待考),山东莱阳人。以满腹经纶著称。他勤奋学习,精通五经。元朝末年,隐居不仕。洪武初以明经荐授本县训导。因战乱多年,导致大部分人失学,他大力宣传提倡读书,讲解伦理,剖析经义,传播学问,讲学终生。

275

籍(Jí)

皇宬志国长留典;

使节临朝巧托词。

  上联典指籍姓的得姓始祖伯厣(音掩yǎn)。籍氏的得姓,以官为氏。“籍”的本义是典籍、文献,春秋时,晋国有籍氏之官,掌管保存国家的典籍,晋大夫伯厣即任此官,其后代即以籍为氏。籍氏家族,当时世代都是晋国的大夫,地位崇高。

  下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字叔,晋昭公曾派他出使东周,周景王在宴会上问他:“各诸侯国都向周王室贡献宝器,只有晋国未曾献过,为什么呢?”他答道:“晋国从未受过周王室的恩赐,所以无器物可献。”周景王指出:从晋立国的唐叔虞算起,就不断地接受周王室的赏赐。客人走后,周景王对身边的人说: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人,“数典而忘其祖”(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及经历,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数典忘祖”的故事亦可见籍谈的辩才。

276

赖(Lài 賴)

赐酒题诗酬御史;

便民课税正规章。

  上联典指明朝著名官员赖瑛(1384-1448年),字世杰,号梅溪,江西省广昌人。三十一岁中江西第二名举人,三年后中李骐榜进士,授亚中大夫,历任御史,太守,左布政。又一年后观政三月授左亭班一年,次年选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巡按陕西、浙江、苏松、嘉湖等处。则直明亮,遇事敢言,激扬善恶,允惬与情,狱无冤滞,宪度肃清,誉称“贤能御史”,仁宗知其名,密遣访察京师机务。宣德三年,瑛告假返乡,宣宗亲赐御酒三杯,御诗一首:“携手天街远送卿,送卿万里早回程,朝中不可无卿在,卿在朝中永太平。”宣德六年,宣宗诏大臣云南省临安府太守事宜,众臣推举赖瑛。赖瑛授命重任,率军民励精图治,兴学校,振农商,简词讼,察民情,恤老弱,弭盗贼。他走遍四方,轻车简出,以身利行,返军屯田与民,尝具牛种与民解孤寡疾苦,施仁政于民,民族矛盾灭息,军民和睦,四方安平,边疆稳固,深受军民拥戴。朝廷三次调任,各州县军民联书挽留,朝廷顺应民意,安抚边疆,授瑛亚中大夫正三品,提升云南省左布政,乃掌管临安府事。1447年因病老体弱,上书、御准带冠返乡。翌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赖瑛为明朝边疆建设做出卓著贡献,是封建朝代官员施仁政、团结各民族共建大中华的典范。其人收入世界名人录。

  下联典指明朝福建永定人赖先(1450-1521年),字伯启,一作伯敬,号中峰,弘治三年参加殿试中二甲,为永定建县以来的第一位进士。随后以双亲年迈,请准回乡侍奉。弘治十一年(1498年)授户部主事。任内,负责支应边防军饷,收管京仓粮食,清理四川屯田,以廉洁干练著称。复出官户部主事,督常州浒墅关。按该关税则,旧制船五尺以下者不征,后例被破,不论大小皆征,他于支港建石闸,许五尺以下自由往来,商船称便,政声益著。旋迁户部员外郎。但时值宦官刘瑾恃宠专权,横行不法,他刚正廉介,自不免遭其忌恨,遂引疾归。正德初,吏部屡檄不起。正德八年,擢常德知府。 

277

卓(Zhuó)

当垆卖酒谐琴瑟;

解马息纷证德仁。

  上联典指汉代才女卓文君(公元前175-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她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是富翁卓王孙的女儿,丈夫去世不久后与才子司马相如相爱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当垆卖酒,后终为富贵。后来司马相如想娶茂陵女子为妾,文君作一篇《白头吟》自绝,相如读后十分感动,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两人遂互敬互爱,安居林泉。

  下联典指西汉末年卓茂(?-28年),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人。其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他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月多几天啊。”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离去,临行回头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本性不喜欢争执就像这样。后来卓茂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供职于宫门之内,随又调任密县县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光武即位,访求茂,以为太傅,封褒德侯。

278

蔺(Lìn藺)

笑谈虎旅归全璧;

侍读皇孙显朴心。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蔺相如(?-约公元前259年),河北邯郸蔺家河村(今河北邯郸县北平镇李子坪村)人。早年为赵国宦官头领缪贤的家臣(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在担任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时,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留下了“完璧归赵”、“渑池会盟”和“负荆请罪”等的故事。

  下联典指明朝学士蔺从善,字有恒,磁州(今河北磁县)人。他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科得乡试第一名,先后任山东济南府陵县、四川顺庆府西充县、山西太原县儒学署教谕,浙江绍兴府、直隶扬州府儒学教授。成祖时擢翰林院编修,永乐戊子年授左侍郎,侍皇太孙讲学十年,洪熙元年擢翰林院大学士。蔺从善任翰林院编修后,辅佐皇子孙。他行端貌重,日侍讲读,所授课程都是帝王大道。其间有编修先后升格荣调,不慕高官厚禄。日坐东阁中轴书。隅而外出游览,他善于吟诗作赋,口若悬河,同行者无不称赞。蔺从善方正沉静,历四朝如一日,擢翰林院大学士后,就连皇帝选择接班人的事,都要靠他来定夺。他知识渊博,忠诚朴实,在大臣中间享有崇高威望。他每天讲读授课,但却乡音未改,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不变。皇帝对他的评价是:“久宦不改其素,从善乃君子哉。”

279

屠(Tú)

撰曲行文奇笔就;

饥餐渴饮好书贻。

  上联典指明朝文学家、戏曲家屠隆(1544-1605年),字纬真,一字长卿,号赤水,别号由拳山人、一衲道人,蓬莱仙客,晚年又号鸿苞居士,浙江省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曾任颍上、青浦知县,官至吏部主事。有异才,落笔数千言立成。常与名士饮酒赋诗,纵游山水而不废政事。他为官清正,关心民瘼。作《荒政考》,极写百姓灾伤困厄之苦,“以告当世,贻后来”。明万历十二年,屠隆蒙受诬陷,削籍罢官。晚年家贫,仅以卖文为生,著作颇丰。著有《昙花记》、《修文记》(写修道成仙的故事)、《彩毫记》等。其中《彩毫记》写李白生平,刻画诗人气质较成功,但掺有神仙虚妄色彩。

  下联典指明朝名臣、海洋动物学、植物学专家、戏剧家屠本畯,字田叔,又字豳叟,号汉陂,晚年自称憨先生、乖龙丈人等,浙江省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万历年间。屠本畯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以父荫任太常寺典薄、礼部郎中、两淮运司同知,后移福建任盐运司同知。他鄙视名利,廉洁自持,好读书,到老仍勤学不辍。屠本畯曾说:“吾于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身以当枕蓆,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由于深入实际考察和研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较重大的成就。屠本畯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调查研究,著有《闽中海错疏》、《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等书。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园艺等广阔领域。屠本畯的戏曲作品仅只一种,惜未流传。他所作的这种杂剧名《崔氏春秋补传》,此剧祁彪佳《远山堂剧品》著录,它是《西厢记》的补作,祁氏云:“传情者,须在想像间,顾别离之境,每多于合欢。实甫之以《惊梦》终《西厢》,不欲境之尽也。至汉卿补五曲,已虞其尽矣。田叔再补《出阁》、《催妆》、《迎奁》、《归宁》四曲,俱是合欢之境,顾曲虽逼元人之神,而情致终逊于谱离别者。”祁彪佳并标明此剧为“北四折”,它至今尚未发现,可能已佚失。据《甬上屠氏宗谱》记载,屠本畯最后以辰州太守致仕。所作《饮中八仙记杂剧》是一个单折杂剧,剧中内容写屠本畯七十寿辰这天,杜甫、王维、高适三人携《饮中八仙图》前来祝寿,屠本畯出笑日、藏春二妓佐酒助兴,宾主尽欢而散。故事情节很简单且颇为荒诞,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剧。

280

蒙(Méng)280

定制典章苏败楚;

承传将略树强秦。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楚国大夫蒙觳(生卒年待考),在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觳就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蒙觳因此被史书记载下来。

  下联典指秦朝著名将领蒙恬(约公元前259-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自从他的祖父开始,蒙氏家族就成为秦朝的名将。祖父蒙骜于秦昭王时自齐入秦,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攻韩,取十三城;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父亲蒙武,曾作为裨将军和王翦带兵六十万进攻楚国,击破楚军主力于蕲,楚国大将项燕于此役战死。次年又和王翦带兵击楚,再次击破楚军,虏末代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他的弟弟蒙毅为皇帝的参谋,其他将臣都不能和他相比。典故“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中的“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指的就是蒙毅。蒙恬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匈奴。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了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区(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并且奉命修筑长城和九州直道。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在他守卫边疆时,匈奴都不敢进犯。他同时还是毛笔的发明者,他用枯木作为笔管,鹿毛为柱,羊毛作为被。这种笔又叫做“苍毫”,因此也被誉为“笔祖”。

风不变。皇帝对他的评价是:“久宦不改其素,从善乃君子哉。”

 有凤求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