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其实都是“练”出来的

 优雅a 2020-06-29
1924的春天,在纽约阿拉玛克酒店里,有一场别开生面的象棋比赛正式打响。

这是一次重大挑战,象棋神童阿廖欣要以一己之力,通过下盲棋的形式,车轮对战26位顶尖好手。
832个棋子,棋盘上1664个方格,要全部记录在阿廖欣的脑子里,难度非常大。
而经过了十个小时的对局,阿廖欣取得了17胜4和5负的压倒性胜利,他将天才这两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阿廖欣不断突破自我,为象棋界带来了不朽的财富,好像自带成功的光环,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天才人物。
我们在羡慕的同时,可能也会思考一些问题:

“天才只能天生吗?

天赋一般的普通人,就注定一辈子庸碌无为吗?

我们与天才的距离,究竟相差多少呢?”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告诉我们:
原来阿廖欣的天赋并不是天生的,他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即便是上课,心里也会想着棋局。
而且他训练有方,在练习下棋时高度集中注意力,着眼于全局来观察并记忆棋局的走势,迅速地研究可能的一连串招法和对手的应对方式,这能帮助他在对抗中占据主动地位。

除了阿廖欣,世界级作曲家莫扎特、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NBA球星雷·阿伦这些天才人物的成就都源于不断的努力与正确的训练方式。

我们所认为的天才,其实都是精心训练的产物。

他们的成功,是年复一年高强度和广泛的练习,并克服困难,不断改进的成果。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为什么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却还是难以达到天才的高度呢?

之前在撒贝宁主持的一档节目中,著名钢琴家郎朗作为受邀嘉宾来参加节目。

期间台下的一位女青年问郎朗说:

“我和你的经历很相似,我小的时候也特别的讨厌钢琴,我的邻居也很讨厌我,我妈妈也每天逼着我练习钢琴。

可我也同样练习了20年钢琴,现在也非常的喜爱钢琴,那么为什么你是钢琴家而我不是呢?


在艾利克森的著作《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里,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努力得不到回报的原因:
我们的努力没能换来回报,是因为我们没有采取正确的努力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天才总是难得一遇的最大原因。
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是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

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无限的潜力,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


作者将天才们普遍遵循的通用方法总结成“刻意练习”。

颠覆了我们常规的行为模式,让我们转换思维,摆脱习惯的束缚,充分利用身体和大脑的适应能力,让每一点努力都用到关键处。
 

   

努力不是简单的重复,别再做无用的练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