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百年企业的秘密
2020-06-29 | 阅:  转:  |  分享 
  
百年企业的秘密——《教导型组织》世界上像这样的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很多,它们在各自的行业屹立不倒也有很多独特的要诀,我们难以一一考察。但是通过
分析大量的实际案例,并参考了许多代表性的著作,我将这些百年企业最核心的秘密提炼成以下三条:事业理念为导向、以人为核心、强大的企业文
化。事业理念为导向百年以上的企业,都不是单纯追逐利润的企业,而是追求事业理念的企业。事业理念包含了企业理想、企业目标和企业价值观
这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我们来看企业理想。百年以上的企业,都以理想来号召人与凝聚人,号召那些具有相同理想的人,或将理想灌输给自己的员
工,然后大家共同来追求这个理想,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迪士尼的理想是“带给千百万人以快乐”;索尼的理想是“愿当先驱,做不可能的事”
;同仁堂的理想是“愿天下人无病”……他们的事业理想,都是要为社会大众服务,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我们再看稻盛和夫、李嘉诚等企业家,他们
到了晚年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为什么?因为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践行自己的毕生追求事业的理念,他们已经把事业当
作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们的企业即使规模不大,也许仅仅是创业初期,也一定需要有自己的企业理想,而且这个理想应该具有超越性。要记住
,我们经营一家企业,是要开创一份事业,而不能仅仅是为了赚一笔钱。我们自己则要将经营事业当成是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其次,我们来看
看企业的目标。在伟大的理想之下,百年企业都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或者愿景。依靠这个目标和愿景,刺激着他们朝某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同时,目标愿景虽然很远大,但是一定要清晰。迪士尼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让全天下人开心的乐园和去处”;索尼的目标是“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以
在全世界改变日本产品的不良形象”;麦当劳的目标是“控制全球食品服务业”……远大的目标,是企业发展的灯塔。永安堂药店,是与北京同仁
堂齐名的中药老店。该药店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了,其中几次更换店主,始终屹立不倒。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始终坚持
“实与名副,财以道生”的经营宗旨。清乾隆年间刻有《永安堂药目序》,其中说道:“本店实与名副,财以道生。随地产而征材,种种而依神农所
办;奉成方而定品,般般尽抱朴之遗。”关于永安堂的经营之道,我们留待后面再细说,这里重点要说的是缅甸仰光永安堂胡文虎创制虎标万金油的
故事。胡文虎从父亲手里继承了仰光永安堂后,转到新加坡发展,并根据父亲留下的秘方加以发展,配置成功了后来行销世界的虎标万金油。一开始
,胡文虎聘请了一位经理帮他经营万金油,这位经理表现很出色,帮他赚到不少钱;但是胡文虎目标很大,觉得没赚够,换了一位经理。第二位经理
帮他赚到更多钱,胡文虎还是觉得不够,请来了第三位经理。第三位经理在短短的一段时间之内,不仅花光了胡文虎所有的钱,还在银行欠下了一笔
巨资。胡文虎向这位经理问责,这位经理回答说:“我知道你的目标很大,但是我的目标比你的更大;现在虎标万金油还只是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
区行销,只为小地区的人所熟知,而我的目标时要让整个亚洲和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虎标万金油。现在你看,你的钱虽然被我花光了,但这个目标已经
快要实现了,虎标万金油已经走向世界了,你今后只等着财源滚滚而来就行了。”后来果然,虎标万金油成为了世界性产品,并借此打造出了虎标良
药这个最早的全球化品牌,胡文虎先生因此而广收财源,有力地支持着他后来去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虎标万金油发展,可以说是最早打造世界品牌
的最早范例。胡文虎所聘请的第三位经理的目标,在当时绝对是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因为那个时候还是20世纪初,距今已有100多年。只有一
个渺小目标的企业,没有长期存在的必要。解放战争全面胜利以后,毛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
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全党讲
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真正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在
一般人听来似乎很遥远;但在共产主义者听来,却是莫大的激励,因为我们还任重道远,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要持续不断地进取,我们有一个更
美好的目标去追求。在我们的企业中,是否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和一个远大的目标?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会留不住想要的人才,会找不企业发展的方
向。这样的企业,很容易陷入在市场中不断挣扎而不能突破的境况中。最后,事业理念还包含企业的价值观。我们看百年以上的企业,几乎都具有都
具有强烈的价值认同与不渝的核心理念,他们经商做事,总是不计代价、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与核心理念,从来也不肯违背。企业的价值观
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部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和态度,表明了这
家企业主张如何来生存和发展。电影《白银帝国》为我们刻画了大仁大义的晋商形象,其中的“天成元”票号,向来奉行“以义制利”的价值观。恰
逢清政府倒台,银票大幅贬值,引发了客户挤兑,“天成元”的主人康三爷恪守祖传的商业精神,毅然挖出了祖宗窖藏多年的银子,兑现给了百姓。
虽然“天成元”票号是电影虚构的,历史上其实并不存在这个票号,但电影中的许多故事都在晋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挖银兑现的故事,就发生在清
朝祁县的“大德通”票号身上。“大德通”票号是山西祁县乔氏创办,开始时仅是经营茶庄,名叫大德兴茶庄。咸丰时开始兼营汇兑业务,到了同治
初年,也即是19世纪60年代专营汇兑,约在光绪十年正式改名为“大德通”票号,其号规十分严格,成为一家信誉良好的百年老店。1930年
爆发了中原大战,晋钞随之大幅贬值,而当时“大德通”票号的存款户以本省山西的最多,但是放款却多在外省,因此引发了本省的客户纷纷挤兑。
面对巨额的缺口与票钞的贬值,“大德通”票号宁愿自己蒙受巨额损失,也要维持票号的信誉,动用了百年来家族积累的白银,如数兑付了客户的存
款。大德通票号虽然后来因为政治时局等不可抗的原因日益衰落,并最终在1949年关闭,但是其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的企业精神和“以义制利”
的企业理念,为我国商业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是回到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是以领导为导向,还是以市场为导向?是以公司价值为导向,还
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是以利润为导向,还是以事业理念为导向?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的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向。如果我们希望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我们就应该认真学习这些百年企业。以人为核心凡是百年以上的企业,都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以人为核心,人们才会更加有责任感,才会对客户负
责,对员工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百年企业以人为核心,首先体现在尊重人,不仅尊重客户,更要自己的员工。IBM的小沃森在《一个
企业的信念》一书中说:“IBM的哲学可以用三项简单的信念来说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我们对每个员工的尊重。这个概念虽然简单,但是
在IBM中却占据了大部分的管理时间。我在这方面的努力比任何其他领域都要多。这个信念深深刻印在我父亲的心里。”以人为核心,其次就是重
视人才培养,突出员工的个体意识和精英意识,让他们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事情,坚信自己的企业是卓越的企业,坚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
人才,是精英中的精英。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是最具有创新和精英意识的企业家,据称在苹果公司,产品的设计绝不允许和别人一样,他有句名言说: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还有其他原因吗?”假如我们仔细分析以人为本的话,还会发现它为公司和员工提供了足够的自信,并赋予了他们强烈
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为我们是优秀的人,我们公司是伟大的公司,所以我们注定要做伟大的事业,我们也必须要做伟大的事业。”从而促使他们
不断追求卓越,追求与众不同,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美国IBM公司于1911年创立,至今已有100余年。而精英主义,贯穿了IBM的百年
历史。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一开始就告诉他的员工,这是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是一个优越的工作地点。他对此评论说:“要是你不相信这
家公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你在任何事业上都不会成功。”为了保持员工的精英意识,沃森甚至创设了IBM俱乐部,鼓励自己的员工在内部交
往,而不鼓励他们与外界的人交往。在《与众不同的IBM公司》一书中,收录了托马斯·沃森的儿子小沃森的一篇文章,关于精英意识,他是这样
写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是随随便便地为一家公司工作,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随随便便的公司。我们必须拥有IBM公司与众不同的观念。你
一旦有了这种观念,就很容易发挥所需要的驱动力,致力于保持这种事实。”精英意识是品牌意识的基础,品牌意识是精英意识的延伸。精英意识就
是要做与众不同的、带有自己公司独特印记的东西。这种独特性,在消费者的心中形成了一套关于该企业和该产品的印象,使得企业的辨识度和形象
得以形成,这就是品牌。在我们的企业中,有的是以事为本:他们的经营活动,全都是围绕某件事情,只为了完成某件事情,人只是完成这件事情的
工具。但是有的企业却以人为本,做事是为了人:为了创造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人,为体现自己和员工的价值。你的企业是哪一种呢?强大的企业文
化百年以上的企业,不论是否高调地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往往都从漫长的企业发展历程中积累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独特的企业环境和行事风格,
他们会长期坚持。我们会发现,越是历史悠久、基业长青的企业,对自己的企业文化越是极其地重视和全面地维护。百年以上企业的文化,是他们企
业上下虔诚信仰并奉行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理念。用通俗的话来讲,核心价值观就是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就是不管怎样都不去违背的东西;而核心
理念,则是不管怎样都要去做的事情,以及不管怎样都要奉行的原则。百年以上的企业,当然也会犯错误,但一般不会犯违背价值观的错误,也不会
偏离自己的核心理念。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至今已经300多年,可谓历尽沧桑,然而其金字招牌不但不倒,反而长
盛不衰、日益繁荣。究其原因,在于同仁堂坚守其企业文化。同仁堂奉行中国药材行业的道德原则,“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架上药蒙尘”。同仁堂
研制药物,是为了治病,但并不是希望人人都生病来买药的。因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仁”字,这是他们宁可自己的药卖不出去蒙上厚厚的灰
也要坚持的东西。有人为了称赞这种精神,将这幅对联改为:“但愿天下人无病,何愁架上药蒙尘?”这种改法是很有道理的。同仁堂有一个古训,
为历代同仁堂人所恪守,即著名的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因此同仁堂不论制作什么样的药材,都是该炒的
必炒,该蒸的必蒸,该炙的必炙,该晒的必晒,该霜冻的必霜冻,绝不偷工减料。同时,同仁堂有“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在制药
过程中小心翼翼、精益求精。正是由于同仁堂坚持药材质量,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企业文化,成就了同仁堂的长盛不衰。除了以上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
理念等企业文化最本质的层面外,同仁堂还发展出了一系列其他的文化,例如同仁堂总是很关注企业的外在形象。不管其落户在什么地方,总是中国
传统装潢风格,能很好地传达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同时,同仁堂在海外开店时,往往会将中医药史展示、中医坐诊与售药结合起来,给广
大客户一个了解中药的环境和氛围。在台北的分店,有顾客感言道:“来这买药,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其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展区,看起
来就像一个中药文化博物馆。”因此,同仁堂带给消费者的,不只是药品,还有文化——是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我看到,目前很多企业表面上
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并时常加以倡导和培养,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很多公司老总或者高管喜欢将企业文化狭隘地理解成为管理制度,或者就是
在开员工大会的时候找一些典型的事例讲一讲,抒发一些为人做事的道理,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些老总和高官们只是
为了完成一个会议任务,他们讲的这些东西,连他们自己都不能认可和做到。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根本的东西,是建立在价值观与核心理念之上的东西,并且应该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里,体现在每一位员工身上,被这个企业长期坚持,这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最后,我们会发现,百年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关市场或商业经营中的一切,都在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唯有事业理念与价值理念不变。我上面讲的百年企业的三条秘密,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而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密不可分。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想要打造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就应该从百年企业中汲取经验,寻找到他们的共性,领会到真正的精髓,而不仅仅是手段。
献花(0)
+1
(本文系星野r96wpr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