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父爱,他们仍然成长为一代大侠

 李怡楚 2020-06-29

今天是父亲节,聊聊父爱的事。 

中国人的品行中有一些共性,包含隐忍、含蓄和善良。这些共性表现为对于弱者的极大同情,归属于利他心理;以及对于强者的天生排斥,演化成嫉妒心理。 

母爱和父爱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分别代表两个方向。

母爱是琐碎细致的,博大而宽容;而父爱意味着约束和控制,中国的父子关系讲究天生的服从,父亲是天然的强者,是我们人性中拒绝的部分。 

父亲以家国为己任,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扮演着往外拓深生活的角色,而子女的成长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情,父爱往往触及很浅。 

子女对于父爱压制属性的天然抗拒,以及父亲社会角色定位时对于子女的忽视,形成了生活中父爱的缺失。 

细数金庸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在主角的成长道路中,几乎没有父亲的身影。 

胡斐刚出生几天,胡一刀就身亡,自幼由平四拉扯大。狄云从小跟着师傅,不知道父亲是谁。郭靖是遗腹子,母亲在蒙古的冰天雪地里生了他。

白马李三夫妻在逃亡路上,双双殒命,李文秀跟着计老伯长大。韦小宝的父亲是谁,连他妈都不知晓。令狐冲是孤儿。陈家洛小小年纪就被送到天山,跟袁士霄学艺。

杨过的父亲杨康在射雕时就死在嘉兴铁枪庙。石破天和梅芳姑相依为命。袁承志的父亲袁承焕,国之长城,凌迟而死。《鸳鸯刀》里,袁大侠被朝廷杀害时,袁冠南才三岁。而阿青和孙悟空一样,仿佛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乔峰的生父一直避而不见,虚竹父子天天见面,却互不知情,段王爷对段誉极好,但段誉身父居然是大恶人段延庆。 

所有的文章里都刻意断掉了父亲这个角色,这不应该算是巧合。 

文字是作者写出来的,文中的人设布局、感情冲突,处处映射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悟所想。 

金庸从31岁开始写《书剑恩仇录》,48岁封笔于《鹿鼎记》。其间创办《明教》,投身政治,婚姻生活也是波澜起伏。 

他的作品里面,刻意回避父亲这个角色,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做好一个父亲。 

1976年,金庸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大儿子查传侠为情自杀身亡,时年19岁。  

儿子生前曾多次打电话给他,说有些心事想和他好好谈谈,可惜的是,由于金庸事务繁忙,两人终究没有好好地深谈一次。   

金庸听闻此消息后,如遭晴天霹雳,悲痛欲绝。  

儿子去世五个月后,金庸含泪写了这段话: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过了将近五年,金庸才慢慢走出了这段阴影。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金庸自小颠沛流离,他压根儿也没有享受过父爱,所以他真真地写不出来父亲这个角色。 

当我们回到金庸的作品中,却并没有觉得主角的成长历程因为父爱的缺失,从而产生人格中的重大缺失。 

张无忌悲天悯人,郭靖为国为民,杨过至情至性,令狐冲洒脱自由,胡斐侠义干云。 

父爱的缺位,并不妨碍他们成长为一代大侠,受人敬仰。 

有些主角的父亲虽不在身边,但时时刻刻给予他精神上的力量。 

袁承志的父亲袁崇焕,胡斐的父亲胡一刀,郭靖的父亲郭啸天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已经流传在江湖中,他们的品德激励以及归正他们做一个价值观正确的人,以不至于辱没先人的大义。 

英雄们虽然多半没有父亲,但一直有人在扮演着父亲这个角色。

父亲给予了血肉身躯,而类似师傅或者导师这样角色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除了传授技艺外,更注重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在品质的输出。尊师重道这一观念一直延伸到现代社会。 

风清扬对于令狐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提供了独孤九剑第一桶金,教育他不要太过拘泥于门派正邪,要真正从行为来判定善恶,做一个能自由选择的人。 

陈近南在韦小宝心中隐隐就是父亲的角色,陈近南收他为徒,教他武功,给他讲做人的大道理,真心实意地对他好。师傅死的时候,韦小宝失魂落魄。 

韦小宝哭道:“师父死了,死了!”他从来没有父亲,内心深处,早已将师父当成了父亲,以弥补这个缺陷,只是自己也不知道而已;此刻师父逝世,心中伤痛便如洪水溃堤,难以抑制,原来自己终究是个没父亲的野孩子。 

个性偏激、敏感自卑的杨过则从郭巨侠身下汲取了更多。杨过从执拗于复仇的愤青,转变为人人敬仰的神雕侠,郭靖在襄阳数十年的呕心沥血,在大节大义上的身体力行,诸般行径,影响至深,一点点锻造着杨过的内心。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父爱缺位,但幸运的是他们或许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李萍对于郭靖平素的教育非常得体,影响他一生。 

郭靖人生轨迹的改变从搭救哲别开始,借此进入蒙古上层社会。 

哲别送他黄金,郭靖摇头道:“妈妈说的,应当接待客人,不可要客人东西。”” 

而当郭靖掩护哲别被鞭打时,拚命忍住眼泪,昂头道:“你为甚么打我?我又没做坏事!” 

如此一个硬气仗义的孩子,哲别折服。 

事后,李萍见儿子头上脸上鞭痕累累,好不心疼,但听哲别说起儿子的刚强侠义,便道:“好孩子,为人该当如此。””

即使在生死关头,母亲也给郭靖上了最重要的一堂课: 

李萍又道:“人生百年,转眼即过,生死又有甚么大不了?只要一生行事无愧于心,也就不枉了在这人世走一遭。若是别人负了我们,也不必念他过恶。你记着我的话罢!”她凝目向郭靖望了良久,脸上神色极是温柔,说道:“孩子,你好好照顾自己罢!”说着举起匕首割断他手上绳索,随即转过剑尖,刺入自己胸膛。


郭靖成为郭巨侠,根本上是源自母亲从小的谆谆教诲。 

文学作品不等同于现实,文学却源自现实。大侠们的父爱缺失并没有形成人格的偏离,是因为成长环境中身边人各种正向的帮助,极大地弥补了父爱的缺失。 

但现实中小孩子大约是没有主角那么幸运的。 

上期文章:一只爱记仇的大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