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格局,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李怡楚 2020-06-29

(一)

梅子熟的时候,经常会下雨。

曹操请刘备到后院亭子里喝酒,一盘青梅,一壶烫酒。喝到正开心的时候,果然天要下雨了,彤云密布,空中宛如盘着一条苍龙。

曹操说,你知道龙有什么本领么?

刘备说,不知道。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真正的英雄就好比是天上的龙。

刘使君,你可知道当世的英雄有哪些?

刘备说了袁术、袁绍、刘表、张鲁等。曹操说,不,他们都不是英雄,这些人要么好高骛远,要么志大才疏,要么虚名无实,要么不思进取。

刘备摊摊手,那我就不知道了。曹操两眼直勾勾望着他说,天下英雄,就只有你和我两人。刘备顿时吓住了,有种被他看透的感觉,筷子掉到了地上。

青梅煮酒这段史话里,曹操讲的便是英雄的格局。

格局是什么?

曹操说,“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既有雄心壮志,还要有能将理想变现的能力。

曹操认为,刘备有想法,也有办法,是个有格局的英雄。

(二)

谈到格局时,总觉得是个很高端的话题。无数的心灵鸡汤告诉我们,格局是成功的基础,有大格局就会有美好的前程,放大格局人生将不可思议,等等。

比尔盖茨的提前退学,是格局。

史玉柱的几起几落,是格局。

马云的运筹帷幄,是格局。

用格局二字可以解读所有的成功案例。格局变成了为人处事纵横职场的最大法宝,一不小心便陷入了空谈格局的误区。

我们很多时候受害于内心的傲慢和妄想,只顾着头顶的万丈星空,而忘记了脚下的方寸实地。

伟大的人物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并不是建立在俯瞰人间的上帝视野和预知未来的超凡能力上,而是着眼于一点一滴,踏实前行,并且不断提升自己能力,逐渐调动更多的资源的过程。

格局是依附个体而生的,是一种后知的经验。

不是先知道存在某种格局,然后去努力做大它,而是先有现状,再有格局。我们很容易混淆了其中的因果关系。

格局是个人的事,一个人在他本身的条件里最大效率地体现自我价值,便是成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都是格局。

(三)

格局的本质,是认清自身和环境的关系后,在眼界、见识、胸襟、胆识等要素上的布局,对未来目标进行定义,对成本收益进行权衡,对资源条件进行配置。

大的格局要匹配大的能力。心有大格局但能力不足,很容易产生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怀才不遇、顾影自怜的人,比比皆是。

格局的前提是自身条件,我们拥用多大的能力,才能拥有多大的格局

韩信少年贫贱,在街上遇见泼皮牛二挑衅,甘愿受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国弱调零,无带甲雄兵,少贤才良士,不得不卧薪尝胆,对吴俯首称臣。李斯身为上蔡小吏时,人微言轻,每天下班后牵着黄狗在后山追兔子。项羽十八岁时,和叔叔在人群中看见煌煌而过的始皇车队,喊出一声“吾可取而代之”,便被叔父捂住了嘴巴。

这时候,他们即使心中有火一样的理想,都只是纸上飘渺的空谈。

若干年后。韩信访得名师,立下战功,登堂拜帅,掌百万雄兵。越王蛰伏图志,厘清朝纲,充实国库,坚甲十万。李斯远离故土,到兰溪拜荀子为师,与韩非同窗,学识大成,成王佐之才。项羽学文习武,起义反秦,先占会稽,再立楚王,势如破竹杀入咸阳。

世人才开始赞他们是英雄,有格局。

格局具备两方面的因素,知和行。而知和行的关系,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传世录》中有说法,后人有无数的解读方式。

我的理解是:

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必然先于知知道了做不到,等于不知道,先做了再来讲道理

只有知行合一,才算是真正的有格局。

(四)

人的格局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要提高格局,先增强自己的能力,拓展认知水平,提高自身的层级。

一点一点来,做好手头的事情,积极尝试新的事物,慢慢积累,从量变到质变,格局自然会随之提升,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

不能着急,更没有捷径。再大的格局,也要落实在每一件实事上。天天把格局挂在嘴边,不如把实实在在每件事情做好。

期望有大格局,当然是好事情。每个人活在世上,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安全需求后,理应追寻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的需求,以及希望能为国家、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但切记,理想和能力要匹配,目标和行动要一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便是最好的格局。

做一个有格局的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高度,胸中有着远大的目标,有着坚定的信仰。

脚踏实地,能够积跬步,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坚持不懈,最终达到目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