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人可能会更穷”

 李怡楚 2020-06-29

本文为读书笔记

一)偏见

如果一个人每天维持生计的开支低于99美分,大约7元人民币,这部分人口世界银行定义为贫穷人口。

2005年,全球贫困人口约为8.65亿人,占总人口的13%。

这些人为什么陷于贫困,是因为他们有着懒惰、短视、缺乏上进、意志不坚定等各色缺点么?

自然不是。

我们对于贫困的形成一直存在刻意的偏见。

实际上,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有着同样的欲望和潜能,在某些方面,表现甚至更加优异。

对于穷人来说,要想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家庭谋求未来,他们需要更加努力,付出更多的艰辛,承担更大的义务。

同时也更理性,做抉择时非常谨慎,精打细算。

普通人不在意的小花费、小障碍、小偏差,在穷人面前随时会变成无法逾越的难题,穷人的试错空间极小。

世人皆苦,穷人更苦。

二)出身

出身首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贫穷会造成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贫穷的家庭会轻易丧失挖掘孩子潜能的能力。

穷人家的孩子或许很聪明,或许有运动天赋,或许有机会成为出色的艺术家,但这些潜力会因为资源匮乏而失去展露的机会。

他可能只能上几年的学,可能只能上普通的学校,可能由于营养不足无法成为顶尖的运动员,可能某些天赋将永远地熄灭在身体里。

而且,即使他有什么生意上的好想法,也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相反,富裕家庭有能力让成长中的孩子不断试错,尝试各种机会,较大的可能发掘出孩子的内在潜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出身不同,起点不一样,成长中潜能发掘的程度霄壤之别。

穷人的孩子更穷,富人的孩子更富,会是大概率的情形。

三)信息

信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一条普通的信息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

穷人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信息。

穷人勉为其难地维持着最低生活标准,大部分的开支不得不花费在食品上,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报纸、书籍、电视等,闭塞了接受信息的渠道。

他们不知道花一点点钱就可以购买足够的消毒剂,净化全年的饮用水,从而极大地降低孩子得痢疾的概率。

不清楚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好处,可以节省后续患病后的大量支出。

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懂得购买健康保险的益处,不知道该如何给庄稼更好地施肥。

穷人因为缺少信息来源,通常会把钱花在事后昂贵的补救上,而不是事前更廉价的预防。

这些预防措施极其方便,且具有明显的效果,但由于信息传递渠道的不完善,穷人对这些好处并不知晓。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以上种种却是在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

我们饮用的水中已经添加了消毒剂,学校不会接受不种疫苗的孩子,工资中已经包含了医疗、失业等社保,强制购买车辆保险。

我们的周围有着无形的助推力,浑然不觉中,已经建立起各种预防机制。

穷人和普通人之间,无形中又拉开了差距。

四)稀缺

稀缺是指拥有少于需要。

资源稀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带来的稀缺心态。当稀缺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便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很多时候,穷人的能力并不差,只是因为穷人的大脑早已被稀缺所俘获,没有心思想其他事情,进行远期规划。

我们出去旅游度假,箱子里装满了各种行李,衣服、日用品、相机等等。如果箱子够大,可以放一些零食,甚至多带一双鞋,游刃有余。

但如果箱子很小,空间有限,我们就会不停地纠结,该带些什么,又该拿点什么,左右为难。

穷人在很多时候,都会碰到箱子太小的难题。

做每件事情,都会面临资源的不足,花每一笔钱,都要仔细考虑,产生过多的心智负担,工作的成效会降低。

穷人的思绪被各种权衡占得满满的,忙碌于生计中的琐碎,焦头烂额。

稀缺的最大后果便是,会进一步延续并且加剧稀缺。

穷人如果没有应对稀缺的能力,将会变得更加穷苦。

五)结语

了解贫穷的原因以及过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件,可以减少我们对于贫穷的偏见。

多数情况下,人们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事情,会有更大的可能性,为“当下付出少量代价,而回报在遥远的未来”的行为进行投资。

而穷人由于资源的匮乏,以及信息的缺失,没有条件以及动机做类似的行为。

同时,资源的稀缺会带来心态上的稀缺,引发权衡式思维。不得不事事计较、思前想后,穷人根本没有余力对未来进行规划,进而摆脱困境。

即使他们知道未来很重要,但眼前的事情永远占据了几乎所有精力。

如何彻底地摆脱贫穷?

一是跳出思维局限,获取真正的知识,开启一个良性循环。

二是几代人接力,一点点跃升,愚公移山。

但谈何容易?!

参考资料:

1,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2013,《贫穷的本质》,中信出版社

2,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2014,《稀缺》,浙江人民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