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有些身陷冬天的人,没能熬到春天

 李怡楚 2020-06-29
中华五千年历史,同样是一部与瘟疫的斗争史。
十年一大瘟,三年一小疫,无数人被夺走生命。
瘟疫爆发时,朝廷会拨发专款救济,任用能臣抗灾,派遣钦差监督,以最大能力来控制疫情,期望降低疫情带来的危害。
疫情过去后,或许已经是百里无炊烟,黄沙扑空城,元气大伤,一片萧条。
朝廷会给予积极的援助,开仓放粮,招抚流民,送种子与农具,免除当地的赋税。
灾区休养生息,若干年后,又是人烟兴旺,百废俱新。
日子慢慢好起来,生活继续向前。
无论是怎样的瘟疫,无比的灾难,残酷的寒冬,拉长在足够的时间里,人们总能熬过去。
苦难永远无法击倒人类,这是一种群像的叙事角度,积极昂扬,生机勃勃。
只是,宏大的叙述下,有些人绝处逢生喜极而泣,有些人掩埋亲人流干眼泪,有些人迎来春天,有些人倒在冬天。
冬天的确会过去,但有些人可能熬不到春天。
苦难带来的是灭顶之灾,这是个体的心酸与无力,一个数字背后还有一个悲恸的家庭。
 
站在个体的角度,苦难绝对是非常不好的事情。
苦难通常源自于两种变故,生存环境坍塌,以及个人遭遇意外。
大环境系统性地变坏,比如战乱,比如瘟疫,对社会的撕裂和破坏极大,天地为炉,生灵涂炭。
裹挟其中的个体随波逐流,命如草芥,卑如蝼蚁。
这种苦难对于生活于斯的普通人而言,是永无尽头的黑夜。不用举例子,随手翻开历史书,比比皆是。
一个幸福的人生,是由无数的幸运和努力叠加的。但一个不幸,就可以造就一个苦难的故事。
一场意外,会改变普通人的命运,一场疾病,会顷刻毁掉一个家庭。
有很多陷于泥泞中的人,一辈子带着泥泞前行,一直弯着腰,无法抬头,就这么被苦难压垮,面庞笼罩着剥离不去的阴影。
 
那些认为苦难能够磨练意志,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是因为没有碰见真正无能为力的灾难。
普通人在真正的苦难面前,往往是束手无策,听天由命。
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那些没有击倒你的,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见,因为被击倒的更多人,是无法站出来诉说自己的不幸。
苦难永远是破坏,从来不能给生活带了什么价值。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希望苦难从来没有发生过。
 
从小到大,我们听了太多伟大人物历经磨难,最终取得成就的故事。
这是一种偏颇的伤痕教育,身陷苦难和成就伟大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这些人成功的原因是本性的坚强,而不是苦难本身。
海伦凯勒的伟大是因为她是海伦,她的坚强和不懈的努力,而不是因为她听不见看不见。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假如没有诸多苦难,成就或许更加伟大。
身处苦难费力挣扎,成功只是非常小概率的事情。如果遭遇了苦难,还要努力活下去,就得有与命运争斗的果决勇气,有钢铁般的意志。
但这种勇气和意志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的。
太多数人在苦难面前毫无抵抗之力,从苦难中生,在苦难中亡,苦难就是灭顶之灾。
的确,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艰难,它会磨练我们的意志,锻造我们的品行。但那是挫折,不是苦难。
挫折是可以趟过去的河,苦难却是吞没无数人的海。
 
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
人们经常说起这句话,发自内心地鼓励深陷冬天的不幸者,希望他们能够捱过严寒,迎来春天。
这是我们主观上的极大善意和美好憧憬,而客观上,苦难降临时,总有些人是无法幸免的,被寒冬吞噬。
是的,冬天肯定会过去,春天也一定会到来,这是自然规律。
正如所有的灾难和不幸,最终都会在时间轴里平息。随之而来的,也会是郁郁葱葱的春意,以及生活的重新开始。
有些人的确能熬过了冬天,迎来了春天。
但总有一些不幸的人,倒在了冬天。
 
苦难是破坏的。
苦难没有价值。
苦难毫无意义。
 
所有的冬天背后,都有着无数的悲痛,皑皑白雪下的森森白骨。
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生命里从来没有冬天,人生中不要有那么多苦难。
如果冬天不幸到来,我们祈祷冬天能够尽快结束。
以及再做点什么,最好让下一个冬天不要出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