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李怡楚 2020-06-29

康熙晚年,上演了一场九王夺嫡。

九王都有谁呢?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

站在台前争位的是二阿哥和八阿哥。

二阿哥是太子,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取的是立长(大阿哥是庶出,二阿哥的母亲是正牌皇后)。

八阿哥外号八贤王,为人精明谦和,庙堂风评很赞,取的是立贤。

后来真正即位的四阿哥,那时候的标签是太子党,带着十三阿哥死心塌地奔走东宫,而自己一奶同胞的十四阿哥,却是八阿哥的死党。

如果是前朝,太子立好了,其他皇子们是没有机会的,大家安安静静地等着父皇驾崩,新王即位就行。

但康熙朝却有些不同。

老皇帝为了历练各位皇子,分派了不同的政务,比如四阿哥管吏部,八阿哥管户部,十三、十四参入兵部的事务。

大家百花齐放,都很能打,太子就没有一枝独秀的机会。

二阿哥刚满周岁便被立为太子,一口气当了几十年的太子。

纵观历朝历代,接班人的难处在于,既不能没有想法,又不能太有想法。能力不强不行,能力太强也不行。

自古皇帝不喜太子。

磕磕绊绊,到了康熙五十一年,三十八岁的老太子第二次被废黜,彻底出局。

少了太子这个劲敌,八爷胜出的几率顿时暴涨,但笑得最后的却是黑马四爷。

四爷的牌面其实并不好。

论出身尊贵,不如太子胤礽,论年龄长幼,不如大阿哥胤禔,论人望口碑,不如八阿哥胤禩,论行兵打仗,他也比不上亲弟弟胤禵。

如果卷起袖子下场,直接争斗,四爷胜出的机会渺茫。

四爷府里有位绍兴师爷,叫做邬思道,在争位这件事情上,邬师爷给出了八个字的战略方针。

争为不争,不争为争。

不要站在台前去争,这样明面上的争斗是不会有好结果,而是应该在幕后努力做事情。

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扎实地做出成绩来,给老爷子看。

站在康熙的角度,垂暮之年,看着几个儿子为了皇位生死相斗,骨肉相残,心里是非常难受的。

这时候有个儿子表现出一副淡泊的样子,哪怕是装出来的,他也会眼前一亮,多看这个儿子几眼。

然后,老皇帝发现,八阿哥为了笼络人心,处处帮着大臣们说话,用国库的银子帮他们补亏空,满朝文武受了恩惠,个个称赞。

赞美的声音越多,皇帝心里的猜忌便越深。

反观四阿哥,刻薄寡恩,认真负责。

户部查账,刑部查账,兵部查饷,铁面无私,弄得六部鸡飞狗跳,众人恨得牙痒痒的。

四阿哥此时的人设便是,不想争夺大位,只想老实做事。

你是康熙,你也会选四阿哥。

最重要的是,雍亲王也不只是埋头做事,人家韬光养晦,低调布局,真正的广积粮,缓称王。

九门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四川总督年羹尧,这两张牌在四爷即位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后世再来复盘,四爷绝不是侥幸得胜,而是自己筹划周全的结果。

战略设立得高明,战术执行得到位。

眼前与长远,大体与细节,得失与进退,拿捏得清晰明了。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今天在朋友圈里看见这句话,一下子便被触动了,心有戚戚。

雍正夺位的案例,正好验证了这句话。

四爷不争先,坐山观虎斗,厚积薄发,缓缓图之。

什么不要争,什么又该争,讲究的是取舍和时机,不争一时,争的是长久,最终的硕果。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句话有两个现实感悟。

一是工作上的。

我的本业是一名销售,工作里长期的认知便是,销售没有武功秘籍,没有套路捷径。

唯有专业加细节,努力加勤勉。

每一个环节上心,积攒每一点微小的优势,假以时日,渐渐地便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最终赢得份额。

二是投资上的。

最近在看巴菲特的投资之道,老爷子的投资精髓其实就是一句话。

买一家好公司的股票,然后慢慢等,跟着好公司一起成长。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虽然很慢,但肯定会一点点地向前迈进。

我们要做的便是,有定力,有耐心。

死死抱住茅台、格力、平安,任凭外面的科技股如何婀娜多姿,招摇诱人,也绝不心为所动。

流水不争,低调从容,故而滔滔不绝。

做事不能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一点点地积攒力量,最后形成无法撼动的绝对优势。

很多时候,慢就是快,慢才能走得更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