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我们只是旁观者

 李怡楚 2020-06-29
公元1815年6月15日凌晨3时,拿破仑大军的先头部队越过了法国边界,进入比利时。
即将与他作战的是一只欧洲联军,英国是主力,普鲁士侧翼掩护,俄国人充当后援部队。
戎马一生的拿破仑知道,他必须在对手集结完毕前,利用自己军队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把联军全部解决掉。
战斗进展得极其顺利,第一次出击便大败普鲁士人,不过并未给对手最沉痛的打击,战败的普鲁士人有序地向布鲁塞尔撤退。
拿破仑决定开始第二次攻击,正面进攻英国人。
威灵顿将军的部队已经在高地上做好了最周密的防御,沉默冷静地等待着法国人的猛击。
拿破仑反复咂摸着进攻中的每一个细节,估算着战场里即将出现的每一种变数。
他意识到刚刚被击溃的、但没有被歼灭的普鲁士人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当他和英国人战至胶着时,如果这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战场,和英国人会合,那将会极大地鼓舞敌人的士气。
为了避免这种可能性,拿破仑派出了格鲁希元帅,一位老实可靠的副手,带领三分之一人马去追击普鲁士人。
皇帝给他的命令很清晰,务必找到那些普鲁士人!
第二天早上九点,拿破仑开始检阅自己的部队,他自然不知道,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检阅。
骑兵们挥舞着军刀,战马兴奋地嘶叫着,步兵将帽子挑在刺刀尖上,向自己的君王致敬。七万名士兵从喉间放出响亮高亢的欢呼声,法国万岁,皇帝万岁!
十一点钟,战斗打响。
双方看起来势均力敌,法国人进攻勇猛,英国人防守沉稳。法国军队一度占领了一些高地和村庄,随即又被英国人夺了回去。
战场上覆盖了一层又一层战死的尸体,士兵们越来越疲惫,统帅们也越来越焦虑。
威灵顿等待着普鲁士人的援军。
拿破仑则盼望着正在追击普鲁士人的格鲁希元帅能够尽快赶回,如果他带领的三万人能够加入战斗,法国人将会把英国军队彻底地击碎。
但格鲁希元帅并未意识到,皇帝正在焦急地等待他回到战场,他正忠实地执行着皇帝的命令。
他的耳边一直响彻着大炮的轰鸣声,其实,他离战场不过三个小时的路程。
他的下属们急切地提出建议,让我们回到战场吧,战斗已经打响了,皇帝需要我们!
一辈子唯唯诺诺的格鲁希元帅拿出皇帝写给他的条文,对大家说,不,我们的任务是追击普鲁士人。
另一位将军提议,让他带领自己的部属去战场那边打探一下消息。
格鲁希元帅犹豫了一分钟,然后生硬地拒绝了,他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皇帝的指令。
格鲁希的部队继续向前,寻找着普鲁士人的身影,没有人说话,整个部队死气沉沉。
斥候不断传来普鲁士人的信息,迹象表明他们似乎转了弯,去了战场的方向。如果这时候,格鲁希果断地回到战场,还是来得及的。但这位老实人还是硬着头皮,指挥着部队继续追击普鲁士人。
炮声越来越稀疏,离他们也越来越远。
三十英里外的拿破仑,终于看见一大群士兵从森林冲了出来,难道是格鲁希违背了自己的命令,及时赶来了么?
不是的,不是的,赶来的是穿着一身蓝色制服的普鲁士军人。
普鲁士人还是加入了战场,而自己却将三分之一的军队白白浪费在追击这群人上。
普鲁士人的骑兵冲向了法国人的侧翼,战斗了一整天的法国士兵发出了哀嚎声,他们惊慌失措,向后潮水般地逃命,也裹挟着他们的皇帝,一路溃败,一直逃到了午夜。
滑铁卢的大败,摧毁了这位皇帝二十年来建立起的所有荣誉、地位和威望。

那么,毁掉这位法国皇帝的,是那位元帅的怯弱、平庸和毫无主见么?
 
公元228年春天,蜀国的第一次北伐开始得异常顺利。
赵云的部队一路挺进,吸引了魏国大将曹真的主力兵马。
邓芝势如破竹,瞬间攻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大半个陇西归了蜀国。
剩余几只魏国的军队缩在翼城等几个孤城,苦苦等着魏国从洛阳的援军。
天下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街亭,魏国部队进入陇西的必进之地,如果蜀国扼守住了街亭,便截断了魏国的救援道路,整片陇西就将属于蜀国。
从洛阳到街亭约1500里地,而从祁山到街亭只有800里。
魏国虽远,但在自己国境行军,大路坦途,可以全力行进。蜀国身处敌境,山路崎岖,同时要顾及着魏国骚扰偷袭,速度便慢了很多。
两只军队,谁先到达街亭,战争的天平无疑将向其倾斜。
六十岁的魏国老将张郃担起了此次争夺街亭的重任。
他花了十天的时间,齐整粮草装备器械,于一个晚霞狰狞的黄昏,率领五万大军蜿蜒向西,杀往街亭。
一路走来,接收了好几波溃兵。
从败兵口中知道,蜀军已经先到了街亭,大约有两万人,主帅不是魏延,而是马谡,一个张郃几乎没有听过的名字。
马谡的营帐已经扎接妥当,二万人将狭长的崖顶挤得满满当当。
将营帐扎在山顶,众部将大多是反对的。
但马谡的理由是,街亭地势开阔,蜀军只有两万人,敌军有五六万,如果在街亭当道扎营,势必和魏国直接死战,胜算不大。但蜀军扎营山顶,敌人向上仰攻,难度极大,则可立于不败之地。
副将王平提醒他,丞相的命令是山下据守城邑,我们不能随意更改。
年轻的将军继续解释道,将在外须随势而变,我们只要保护好水源,就一定能够坚守数十日。
蜀军的最后一道水源就隐藏在山崖后的一片密林中,奇怪的是,魏军冲过去时,守候的蜀军却悄悄地退了,阵形齐整,仿佛是拱手将水源让给了敌人。
张郃一时也想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但不管怎样,山上蜀军的水源彻底给切断了。
魏军开始向山上射火箭,树木熊熊燃烧。
蜀军无水救火,只能用衣服和长矛来敲打灭火。浓浓的黑烟让早已口渴难耐的蜀军雪上加霜,大火开始烧到了营房。
蜀军的战斗力让张郃大为吃惊。虽然已经断水四天,但蜀军仍是爆发出极强的斗志。
这场战争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山上到处都是死亡的战士,还有一直在燃烧的大火。
这两万蜀军是最精锐的无当军,只是他们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街亭的失守,已经成了定局。
马谡被几个中军牢牢地抱住,不让他冲向曹军,也不让他拔剑自杀。
消息很快传到西城,丞相感到刻骨铭心的失望和挫败。
马谡是他力排众议派去街亭的,他不应该败的呀,也不应该败得这么快,这么狼狈。
街亭丢了,战争将变成消耗战,和持久战,这是蜀军不能承担的。来不及多伤感,他得立即安排退军、善后、迁民,以及如何向成都汇报。
过了几日,马谡被杀以谢众。
临死前,马谡仍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蜀军会丢了水源?

那么,毁掉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的,是那位书生的傲慢、固执和自作主张么?
 
如果格鲁希擅自主张,回到战场,会不会改变滑铁卢之战的结局,以及整个欧洲的命运?
如果马谡忠实地执行丞相的命令,老老实实地守在城邑里,是不是就不会丢了街亭?
不知道的,历史容不得假设。
但这二位实实在在地以一种负面的形象,被写进了历史。
后人评价格鲁希,一个好的下属应该懂得审时度势,根据局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行动策略,而不是死板固执地执行领导的决定。
后人议论马谡,一个好的下属应该忠诚地执行既定的策略,而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性子来,要知道军令如山。
请问如果是你带兵出去打仗,到底应该怎么执行领导的指示?
归根结底在于,这二位输了,便只能抱紧身体,塞住耳朵,任凭后人肆意点评。
谁叫你是个倒霉的失败者呢?
 
我们经常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他们因此拥有足够多的话语权。
但真实的历史不止是有胜利者,还有无数的失败者,以及更多的旁观者。
很多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
我们只是旁观者,旁观者嘛,最好是观棋不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