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善用课本材料,作文妙笔生花

 百卉争春各自香 2020-06-29

“百卉争春各自香”公众号

        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中学生搞笑段子:“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怕写作文”,恐怕还真不是中学生的个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没有什么可写,大概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道理,写作文先得解决“米”——写作材料的问题。写作材料,大体上分为三类:直接材料、间接材料、想象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真理。生活,就是直接材料。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众所周知,唯分数论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我们经过了多年艰苦卓绝的改革,但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竞争激烈,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书山题海,几乎成了学生唯一不变的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死读书,读死书,大有人在。这样的学生,生活面非常狭窄,占有的直接材料也就十分有限。即便敢于突破这个圈子的学生,由于观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的制约,使得占有的直接材料也大打折扣。

        怎么办?我们只能面对这种现实,在间接材料和想象材料上下功夫。间接材料,就是我们读来的、听来的材料。我们的语文课本、历史课本、思品课本,就是一个丰富的间接材料库。善用课本材料,我们也能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同样能实现妙笔生花。

        或取课本材料做论据证明一个观点,或取用课本材料片段联缀成文写成散文,或对课本材料重新组合发幽古之思,或对课本故事进行新编,或聚焦故事某一情节进行扩写,或对课文进行改写,或对课文加以续写……课本这个材料库,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巨大作文潜力,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课本材料创作出来的优秀作文,中考高考是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一种流行的作文趋势。

        请看下面一篇中考满分作文:

【原题回放】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上的伟人、名人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如孔子、孟子、张衡、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施耐庵等伟人、名人的人格、学识、作品,对后人的教育意义是巨大的,许多后人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在你的三年初中语文生活中,你肯定也被这些伟人、名人感动过,激励过,以至不能忘怀。

请以“我在_______的引领下”为题写篇文章。

【满分作文】

我在唐诗的引领下(一考生)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诗中内容丰富,我却独爱唐诗中的景物描写诗句,因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它能引领我欣赏到大江南北旖旎的自然风光,让我油然生出许多向往和崇敬之情,

        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壮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等的细腻何等的清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何等的奇特何等的纯净!如果不是因为战争或是离别,如此美景,怎不让人留连忘返。

        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涓涓细碎的流水声,缓缓浸入心脾;“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何等的清静,身处其境,心灵会变得纯净,心胸会淡泊得无欲无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任何人的心灵都会因此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泰山的雄壮之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庐山的恢弘气势;“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江南的柔美风光。   

        唐诗讲究借景抒情。他们生存的环境不同,自然有不同的情感:忧伤的、愤懑的、无奈的、欢喜的、沉痛的、幽怨的。如果我们抛开其中的情感,单是体会其中的自然景观,会感受到山河的无穷魅力,生出无尽的乐趣。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春天的呈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秋天的展示。千奇百状的自然景观在唐涛中各有其独特的韵味。   

        我爱唐诗,她引领我神游神州大地,享受华夏的大好河山。我爱诗中的美景,还有生长美景的祖国大地,它们让诗人留下这许多生花的妙笔。我更爱生活的时代,它让我有心情来欣赏这些美妙的诗句以及诗句中描绘出的各种景韵。

【精彩点击】

        这是篇充满着青春朝气的抒情散文。满分的亮点有:

1.文章宕开一面,选取了唐诗中的景物名句来构思,以诗中那千奇百状的景物为材料,从“看”、“听”到感悟的几个角度组织安排,层次清晰,布局合理而且巧妙,是本文最耀眼的亮点。

2.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选取了王维、杜甫、李白等诗人的多个写景名句,考场上能如此娴熟地引用,足显小作者平时积累的厚度。

3.二、三段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章有一气呵成的淋漓酣畅之感,增添了文章的语言美。

4.全文情感充沛,洋溢着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5年《中考满分作文》)

请看下面一篇中考满分作文:

【原题回放】题目:我想化作________

【满分作文】

我想化作一片流浪的云(一考生)

        我想化作一朵流浪的彩云,飞翔在古典文学的长空里。

汨罗江畔

        汨罗江畔,我无意识地停留,便望见屈原在江边痛哭,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轰隆隆”,一个巨雷震得天地都在摇动。苍老的江风拂起如旌的鬓发,他步履维艰行于孤苦的江边,于是“我”撑着《离骚》歌咏的船只,摇动《九歌》和《九章》的双桨,升起《天问》不满的征帆,汨罗江水边,又有谁明白在他心中交织着生与义的苦痛呢?他,伫立在江边,风轻轻拂过,在生与义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义。在激荡的风浪中,我愿意陪他一起感受那种震烁古今的爱国激情。

乌江水边

        哀叹着,惋惜着,被风轻轻地推动着,我飞到了乌江水边。风掠过项羽的脸庞,他神色凝重,轻抚着乌骓马的鬃毛,望着汉军重重包围,手下随从一个个倒下,回想起少时叔父曾对他说过:“为一个人牺牲千千万万个人,同为千千万万个人牺牲一个人是不一样的,你要选择呀!”他有巨鹿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有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大仁大义,可他却没有曹操那样石破天惊的壮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许有人在骂你,在怨你,可我一直在为您歌唱,在为您的豪爽与壮气高歌。是啊,要不怎么会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美诗句呢?

南山之下

        飞过历史的星空,我看到了南山的云峰与秋菊。我知道,那是陶渊明翩然归隐的地方。他虽然“种豆南山下”,只换来“草盛豆苗稀”,却“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是啊,做人就应该学会坚守自我,像他一样“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不也是一种诗意的人生么?在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美丽。

        我想化作一朵流浪的云,漂泊在古典文学的长河里,目睹每一位英雄与伟人的生命光彩,收获每一位英雄与伟人给我带来的感动启迪。

【精彩点击】文章跨越时空的局限,选取了历史长河中的三个精彩片段:屈原“在生与义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义”,项羽“选择了为千千万万个人牺牲一个人”的凛然之举,陶渊明在远离官场后选择了“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表面上看是在写古代伟人,实际上是透过对伟人的仰慕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愿意化为漂泊在古典文学长河里的云,这个漂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小作者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的过程,不断进步的过程。

请看下面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满分作文】

逐日(一考生)

        夸父背着一捆柴火,刚转过山脚,便听见自家的狗汪地叫了起来。“谁会来了呢?”这样想着,便忙跑了过去。

        几个满身横肉的大汉涌上来,一把抱住夸父,其中一个人大喊道:“看你还跑,快跟我们回县衙里去!”“什么事呀,我犯了什么事呀,”夸父恐惧地挣扎着。但不由分说,便被五花大绑,被那几个大汉推推搡搡地押走了,只留下那忠实的狗仍在背后狂吠着。

        夜是冰冷黑暗的,夸父一路跌撞,荆棘划破了他的脚掌,他的手脚都戴有镣铐。他被诬陷杀了人,而被抓入大牢。其实杀人的是县太爷的儿子,他只不过是一个替罪羊罢了。我终于逃出来了,现在!”夸父忘记了耻辱,忘记了那黑漆漆的监牢,和身上的伤痛,他只想往家跑。

        他的狗见到他便欢喜地摇着尾巴。

        打开茅屋的门,点亮灯,他从水缸中舀了一碗水。喝完了水,定了定神。“他们会来追捕我呀!”他突然想到。夸父想到逃到更远的地方,但看了看这茅屋,是他爹娘生前留下的呀,这条狗,也算是他唯一的亲人了。想起爹娘的死,那是佃户逼的。

        本以为自己凭年轻,干些田里力气活,谁料又遭到这样诬陷。但受县衙里欺负的又何止他一个呢?隔壁的老田一家,全让官兵捉了去,一个也不剩,王家嫂子因长得好,便被县太爷抢了去,最后还是一个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呵!”他狠命地捶了捶桌子。 

        夜逐渐深了,夸父吹灭了灯,一个人在黑暗的屋里走来走去。“要跑,是的,要跑走。”“就是死也不能落在那群社会寄生虫手中,我要死得光明正大!”

        夜渐渐落下去,太阳慢慢地从东方升起来了。夸父站在门槛上,对着天空轻蔑地一笑:“想必那群笨蛋又因为在哪儿醉倒而忘掉了追捕我的公务!”

        向着太阳,向着千万缕洒下的阳光;夸父张开双臂,向着东方跑去。风在他耳边飞过,他听得到鸟在他耳边欢唱,他也听得到,脚下仿佛踏上了云彩,他觉得自己跑得飞快。

        他感到光明的太阳一直在他前方,他不停地跑,不停地跑,忘却了他身后黑暗的世界。以前的种种苦难都显得不那么重要,现在的他,只是跑,只有跑,才能体验到光明。

       “这才是我所向往的世界”,他大声地喊道。

【精彩点击】本文很有创意,借用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发挥想像,重新演绎、诠释话题。本文虚构了夸父一系列的语言及行动,情节丰满,夸父的越狱逃跑是勇敢反抗的表现,最后的逐日是对光明社会的执著追求。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作者能有如此的联想与阐释,难能可贵。

文章主旨很明确,巧妙的处理主题,尤以结尾一句作点睛之笔精彩。卒章显志,富有强烈的鼓动力量。(选自《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原题回放】用_____丈量_____

【优秀作文】

用金钱丈量亲情

                ——于勒回来了

建始县实验中学九(1)班李万锐

        一回到家,父亲就来回直跺脚,似乎大祸临头一般,他绝望地对母亲说:“这下好了,咱们恐怕永远等不到有钱的那一天,更要命的是咱们的女婿迟早有一天会知道的。”

       “是啊,能瞒得过初一也瞒不过十五,到时候家里又会乱的一团糟了!”母亲紧皱着眉,长长地叹了口气。

        突然,母亲暴怒起来,咬牙切齿地骂道:“都是这个该死的于勒,他没有回来就好了。现在可好,什么指望都没有了!”母亲擦了擦眼,忧心忡忡地叹息道,“这下真是完了,这小子还要再回来来吃咱们,怎么得了?”

        父亲嘟囔说:“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不能说漏嘴了,传到咱们女婿耳中。”父亲冲我叮咛说,“约瑟夫,你可担心点儿!”

         我反感地点了点头。

         这几天,父母也没有再提起于勒叔叔,除非二姐夫上门。而且,这段时间,父母再也没有私下里热烈地讨论如何利用于勒叔叔的那一笔钱。每个星期日,他们总是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再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私下里,母亲过日子也越来越节俭了。当然这一切是为什么,姐姐和姐夫并不知道,这是我和父母之间的秘密。

        但在两个月后,整件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那一天,姐姐与姐夫都出去了,家里只剩下看报纸的父亲与计算本月开销的母亲。

       “砰砰砰……”这时突然想起了敲门声。

        母亲感到奇怪,自言自语说:“谁会没事来找我们呢?”但母亲还是让父亲去开门,因为母亲正忙着,不能停下手中的活。

        父亲拉开了大门,顿时惊讶的叫了起来::“于……于勒,你……你怎么来了?”

        母亲被父亲的叫声吸引了过去,一眼望见了站在门口的于勒叔叔,惊得双腿似乎无处借力,吃力地靠在门边。她的脸扭曲着,一阵红一阵白,说不出话来。

        只见此时的于勒叔叔已经不再是船上看到的那个衣服褴褛、满脸愁苦的年老水手了,似乎是特意换了一件衣服,虽然没有破,但颜色陈旧,皱巴巴的,依然透着一种寒酸。他见到了我父亲,高兴的大叫:“哈!我亲爱的哥哥,这么多年没见了,真想你!这下可好,我终于回家了,一家人又可以团聚了。我可真是想死你们了!你知道吗,我……”

        “你这个混蛋,流氓!”母亲不知从哪里生出一股力量,暴怒地站起来,眼里喷着火,脸上的青筋似要绽出。她打断了于勒叔叔的话,“你还好意思回来,你害得我们一家还不够惨吗?天啊,难道你又准备回来吃我们吗?你还我们的钱,要么,就赶紧滚出我们的家!”

       于勒叔叔显然是被我母亲连珠炮似的话语说懵了,愣了好一会儿,才支支吾吾的对父亲说:“哥,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你们没有收到我给你们的信吗?我说过我会将我的钱带回来一起分享的呀!怎么……”

       父亲望了一眼母亲,叹了口气,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他对叔叔说道:“于勒,那天在船上我都看见了,你就是一个卖牡蛎的无赖!什么富翁,什么和我们一起过好日子,都是骗人的鬼话!你别再打我们的主意,好吗?”

        于勒叔叔低下了头,沉默了许久,毅然地抬起头,才慢慢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于勒叔叔打算干完最后一单就回到哈佛尔,没想到,刚准备打算回家的时候,法院却传出了他偷税漏税,不正当生意行为的消息,将他的钱全部冻结了。于勒叔叔震惊极了,他就这样从一个大富翁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因为没有了钱,于勒叔叔觉得没有脸回来,为了生存,只好靠买牡蛎为生。好在半年后,法院重新证明了他的清白,将钱还给了他。于勒叔叔拿回了钱,归心似箭,立马在哈佛尔买了一件普通便装,便赶到了这儿。

        见父亲和母亲不出声,于勒叔叔蹲在地上,沉重地打开箱子。箱子里,是闪闪发光的银币。于勒叔叔拿出一叠支票,递给父亲。

        父亲看了又看,转怒为喜,把支票递给母亲。

        “这是真的?上帝保佑,我早就说过,我们的兄弟于勒是一个正直的有良心的人,发了财怎么会丢下我们不管?”母亲浑身因激动而颤抖得更加厉害,冲父亲嗔骂道,“你个死鬼,天天念叨于勒兄弟,现在于勒兄弟就在我们面前,还不快请兄弟进屋!”接着舒了口气,冲我喊道:“若瑟夫,你个傻瓜,还不帮叔叔把箱子提到客厅去?”

       “嘿!快给你叔叔倒杯水,叔叔回来了,可别管手上的什么作业了,快点!”说完,母亲将于勒叔叔按在椅子上,笑着说:“哎呀,刚才都是嫂子不好,原来是误会兄弟了。我就说过,于勒是不会骗我们的,他是个正直的人了,是不是,菲利普?”父亲搓着手,只是冲着于勒叔叔一个劲地傻笑着。

        “若瑟夫,还不去叫你姐姐和姐夫!真是上帝显灵了!”

        我快步向门外走去,父亲和母亲的笑声,不知怎么的,显得特别的刺耳……

【精彩点击】菲利普一家在遇见落魄的于勒后,像躲避瘟疫一样改乘圣玛洛船离开哲耳赛岛,留下一个悬念。文章展开想象,反转情节,让于勒回家,再次上演了一幕闹剧。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多变善变的性格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于勒的重信守诺、重情重义则让故事显出一片亮色和温情。金钱丈量亲情,泾渭分明。有人是金钱的奴隶,可恨;有人视金钱为奴隶,可敬。文章表明了对金钱与亲情的看法,主旨积极。描写生动,构思巧妙。

        这四篇作文,都是取材课本利用间接材料创作出来的佳作,题材十分广泛,构思精妙,都取得了熟悉的陌生化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利用课本材料作文,其形式远不止以上这些。但无论采用怎样的形式,都是在深刻领会作文题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角度,用审美的眼光,对课本材料进行再认识,再加工,再创造。这种选材、剪裁、用材的方法,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用课本材料作文,考验着写作者的眼光、智慧。常见这样的作文,一写到爱国,就是屈原、苏武、辛弃疾,颠来倒去,反复炒作,令人生厌。就语文课本而言,爱国思想可以说是一根主线,贯穿在各册课本中。唐雎是不是爱国?诸葛亮是不是爱国?李白爱不爱国?可以这样说,凡流芳百世者都是爱国者。李白看起来似乎与爱国扯不上直接的关系,其实不然。爱国不止是为国而死那么简单,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也是一种爱国。课本材料本来就为大家所熟知,可谓陈旧,如不“别具一格”,推陈出新,怎不令人乏味?

        用课本材料作文,要灵活,关键是善于变通。2017年恩施州中考题“最是难忘那表情”,引语中对“表情”内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描绘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课本中这样的表情,很多很多。

        “欲语泪先流”的悲恸,“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忧伤、无奈,“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矛盾,“笑从双脸生”的开心,“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狂喜,“西北望,射天狼”的雄豪……哪一样不令人难忘?稍加组合,不就是一篇好文章么?

        韩麦尔不得不告别课堂的那一瞬间,李京京深情并茂朗诵《凡卡》的特写,菲利普见到卖牡蛎的于勒的那一刹那……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是那么特别,读之能忘记吗?种种表情的内涵是那么丰富,背后的故事又是那么奇妙,或片断组合,或扩写、改写,续写,或故事新编,或一事一议……无不能妙笔生花,写成美文。

        课本材料,只是作文材料的一种。运用课本材料作文,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投射到材料中,要用自己的思想情感使之发酵。要克制思维的懒惰,造成作文的程式化,走上“新八股”的歧途。这样做,是不利于写作能力的发展的。

        下面,请你拿起笔,按以上所讲的从课本中选取材料的方法,写写下面题目:

        生活中有快乐也有忧愁,它们交织出属于你的独特序曲,那么属于你的生活序曲又是怎样的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只要动脑筋,聪明的你,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妙笔生花。

文章作者:曾传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