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作文:友谊的使者

 百卉争春各自香 2020-06-29

此时哈萨克斯坦的气候还有些干燥,树叶晒得有些发白,蔫蔫地软了下来。太阳当头,只是热,阳光像一根根金色的丝线,直直的,赤裸裸的,刺向大地,灸痛着人的皮肤。蓝皮旧卡车随着颠簸的路摇摇晃晃,车轮卷起一圈圈烟尘,给不多的树木花草,凃上一层薄薄的灰尘。

他坐在车里,随着车身摇晃着,有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环境。车窗没有合上,热浪从外面袭入内部,但他没有关,反而是将头微微探出窗外,瞪大眼睛眺望着远方矮小的房屋,连绵的田野以及青色的山峦。

受祖国的派遣,他来到这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他与同伴所接受的任务是帮助当地的居民修建一条公路。这里实在是太闭塞太偏僻太荒凉了,连供麻雀栖脚的电线似也很少有。

    “到了”,司机沙哑的声音唤回他的思绪,其实还根本未到达他们真正的目的地,只是路太险,车子过不去。谢过有着黝黑皮肤的司机后,他与同伴搬着设备与行李,艰难地向前赶路。在水壶里最后一滴水流尽之前,见证了太阳与月亮的更替,他们终于到达了那个沉眠于山中的小小村庄。村长披着月色迎接着他们,带他来到居所后,他小心翼翼地拭去屋角飘荡的蜘蛛网,为张开大口的窗户纸蒙上报纸。好不容易收拾完了,他却难以入睡,起身走到房外,惊讶地发现隔壁的小王也站在庭外,不断地抽着烟,吐出的缥缈的烟圈,像游子漂泊他乡时的愁绪,在空中迷漫很久才依依不舍地消散。

很自然的,他便与小王聊了起来,话题当然脱离不了家乡。偶尔他们会把妻儿的照片相互交换着看,聊起家中的开心事,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夜空。

聊到最后,小王深深吸尽最后一口烟,突然盯着他,语气有些严肃:“我跟你讲,这些外国人可不好惹,大多数对我们保持着一种警戒心,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仇视。我们只负责帮忙修好公路就行了,别与他们有太多交往。”小王已来哈萨克斯坦有些年头了,算得上队里的老人。

“是吗?但不处理好关系的话,反而会影响到建设的进程吧?修好路还有很久,走一步是一步呗。”他的语气有些轻松,似乎并不在意小王的话,两人突然一时无言,互相道过别后,彼此怀着复杂的心情,混着哈萨克斯坦大地朴实的泥土,沉沉睡去。

黑夜刚被撕开一点缝,从中漏出稀薄的光芒,覆上了这片小小的土地。村子里的人们都已经集齐,浩浩荡荡地朝施工地点奔去,嘈杂声搅碎了鸟兽清晨的酣梦。

施工非常顺利,大家都默默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很少有交集,这种气氛一直持续到中午。领导一声令下“休息”后,人群很快分为两块:一堆是中国人,另一堆则是当地居民。两边的低声细语都始终围绕在各自狭窄的领域,似乎谁也不愿意打扰另一方。他觉得这种气氛太尴尬、太沉闷了,烈日之下竟觉得有一丝冷气袭进他的胸腔。他顺便抱起几瓶水,十分自然地走到另一堆人面前,微笑着用当地语言与他们打招呼,将水发给他们。当地人没说什么,只是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他,嘴唇似乎动了动,但又让它紧闭着,默默地收下了水。

    后来,每天施工,他都会主动去承担许多劳务:搬水,发午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与当地居民处好关系。有一次小王把他叫过去,不解地问道:“喂,你干嘛和那些居民打交道啊?他们看起来可不好相处。”他总会傻笑着挠挠头,一点也不在意:“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也要与当地人处理好关系。一带一路,本来就是友谊之路嘛,应该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嘛!”小王无奈地耸耸肩,也没说什么,跑到一边休息去了。

不止局限于工地,在村落里,他也会帮助居民们打水,搬柴……偶尔还会给村子里的孩子讲有趣的中国神话。慢慢的,他与村民之间那块厚厚的冰在消化。很多时候,都能看见当地居民拿着自己的饭菜,有些羞涩地敲着他的门,递给他后,迈着碎步,急急忙忙回家给孩子喂饭。他看着手里的东西,快乐地笑着,连在旁边观看的小王也忍不住啧啧道:“你可真是个奇人。”每当这时,他似乎都找到家的感觉。推开门,仿佛妻子正在氤氲的烟雾里做饭,混合着好闻的菜香味,孩子的欢声笑语就回荡在房间里,闹着要他一起来画画。

这里没有妻儿,家人,却有了另一种亲人。

雨忽然下了起来,“哗啦啦”地下了好久,连绵的,阴郁的,仿佛要吞下这个小小的村庄。天只是浓郁的灰色,化不开,让人感到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看着窗外的景色,他不禁又皱起眉,心里愁恼着:“这恐怕要耽误工期了。”

雨势终于变小了,换成淅淅沥沥的小雨,一滴滴地洒在青草身上,天边的灰色散了散,乌云像一朵淡色的墨花,缓缓地绽放在天边,与中国的水墨画倒有几分相似。

领导在前面催促着,大家都加快了脚步,他在前面带头,提着矿灯,小心翼翼地踏入隧洞中。洞里的空气有些潮湿,似乎还有水一滴一滴地坠落下来。一切都没有异常,大家都专心地工作着。

但他嗅到一丝危险的味道,头上的泥土块似乎在滚动着,有幼小微弱的声音敲击着山洞壁,他突然睁大眼,歇斯底里地对身边的人吼道:“快!快出去!山洞要塌了!”

话音刚落下,大大小小的土块便发了疯似的往下坠落,一时间工人们的惊呼声挤满整个山洞,纷纷乱乱的脚步声一直未响过不停。他的心里更加慌张,但他努力保持着镇静,指挥着人们有序地逃离。“别慌,有序逃散!抓紧时间,快!”……

杂乱的脚步声越来越细,人们纷纷跑出洞外,然而整个山洞已塌陷了一半,他的步履越来越沉重,眼前的小王拼命拉着他的手,眼里泛着泪花要带他一起跑。他摇摇头,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小王推了出去。

耳边的轰鸣声越来越大,似乎要贯穿他的耳膜。

所有人都逃出去了……所有人,除了……他自己。

眼前最后一点光芒被无情地粉碎,他与这个世界陷入一片黑暗。

洞外的人们看着此番景象,有的大声嚎哭,有的忘记了哭泣,只是呆呆地愣在原地,像一尊尊雕像。

他救了所有人,却没有救到他自己。

太阳被大团的乌云挡住了,但最终还是驱散乌云,将金线铺洒在大地上,似乎在为新修的路忙着装饰。

从那以后,工地上,无论是工作和休息,除了穿戴,再也分不出哪是中国人哪是当地人,他们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通车的时候,一座青铜雕像立在隧洞旁,那是当地人为他立的。阳光照在他憨笑的脸上,金光灿灿。下面有一行小字,哈萨克斯坦文和中文。上面写着:一个中国人,友谊的使者!



点评:文章虚构了一个故事:一个受祖国派遣到哈萨克斯坦筑路的中国人,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当地人,增进了两国的友谊。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挽救了其他人的生命。文章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意义,主题积极。矛盾冲突设置较为巧妙,情节生物,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作者:蒋铃航(建始实验中学901班)

指导老师:曾传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