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大琐忆之院系调整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川大琐忆之院系调整

作者 ▏朱徽(口述)韩明(整理)

上个世纪前半期,中国的大学经历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那就是院系调整。

其实,早在那之前的五十年代初,这种变革就已经开始了。

首先,是由外国教会和财团经办的大学被停办撤销,其校园资产全部划归给由人民政府经办的学校。如北京的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和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等等。

其次,是当时的大学中,有一批跟新社会新时代格格不入的学科专业,被停办撤销。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神学和家政系等专业就被撤销了。

而在上述的这些变革基础上,当时中国社会一边倒,学习前苏联的形势下,中国高校也要学习前苏联高校“小而专”的模式。其意是,除了综合性大学保留文科和理科外,其它就建立许多比较小的专业性学院。如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林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和师范学院等等。

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国的大学就是要学习“小而专”的模式。

在这样的形势下,四川大学在学习前苏联大学“小而专”模式的情况下,仅仅保留了综合大学的文科和理科,其它的一些院系专业就调整出去,离开了川大。

如原川大的工学院,就调整出去,在与文化路一路之隔之地,与其它一些工科院系合并建成成都工学院(即后来的成都科技大学)。

我家在川大员工宿舍的老邻居李国润先生,曾在美国学水利,两家过从颇密。他被调整去了成都工学院水利系,从此两家很少见面。

当年工学院还有一个航空系,被调整出去并入在北京新成立的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当时,航空系拥有一架美国空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轰炸机,即P-61重型轰炸机。航空系调整到北航去后,把这架美军轰炸机也带去了。

随着二战期间战争的毁损,这种飞机有的被炸毁、有的被炸伤,以及后来的停产,世界上几乎再也看不到这种型号在二战期间立过战功的飞机了。谁都没有想到,居然在北京航空学院陈列馆中,还存放着一架如此完整的美式二战飞机。而这架飞机就是五十年代初川大航空系调整时带去的那架飞机。

川大的法律系被调整出去,并入在重庆沙坪坝新成立的西南政法学院(今西南政法大学)。

川大的师范学院也调整出去,在成都东郊狮子山,与其它一些师范院系合并建成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

川大的农学院也被调整出去,在雅安与其它一些农学院系合并建成四川农学院(今四川农业大学)。

说到原川大农学院,有几件事情值得一提。

其一,著名的小说、戏剧《红岩》中的英烈、称之为江姐的江竹筠,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曾是川大农学院的学生,这在川大校史中有明确的记载。2019年11月,为纪念江姐殉难七十周年,川大在她曾经住过的老女生院旧址,树立起一尊江姐塑像。值得注意的是,这尊塑像所表现的,是江姐在川大勤奋读书的女生形象,而不是人们从舞台上和影视中早已熟知的江姐身穿大红毛衣和阴丹士林布旗袍,再配以白色围巾的那个典型形象。

其二,在川大农学院调整中,一些教师及其家属受到了影响。川大外文系的何文昆先生,留美硕士,在农学院调整前,由外文系派出到农学院教外语课。只是因为课程还没有教完,就跟随农学院师生去了雅安。谁知道他前脚刚走,其行政关系和户口也接踵而至去了雅安。以后历经波折,待何先生再回到川大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过后的1985年了。

其三,1956年,新考入川大农学院的学生,收到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是让他们到成都的四川大学报到。没隔几天,又收到第二份录取通知书,即更正录取通知书,要他们改到雅安新成立的四川农学院报到。这种事情在中国高教史中非常罕见。当然,也引起了一些新生的不满,甚至有些人还卷入了第二年,即1957年的政治风波中。

 

在院系调整中,既有调整出川大的系科专业,也有调整进川大的系科专业。

川大在院系调整中,因为要保留文理科特色,也有其它学校文理科的教学设备设施和人员调整进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西大学藏品很丰富的博物馆。

在院系调整中,华西大学仅仅只保留了医学部分。华西大学的医学部分很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很有地位的。华西大学在保留医学部分时,又与其它一些医学院系合并组建成四川医学院(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而华西大学的非医学部分又调整出去,其历史专业和博物馆划并给了川大。另外还有属于人文科学的院系,比如中文、外文等系并入了川大。

当时,重庆大学外文系主任、留学英国的周考成教授,以及部分该系教职工一道并到了川大外文系。还有贵州大学的宋志侠教授,也同部分该系的教职工并入到了川大外文系。

这就是当时在突出综合大学文理科特色而进行的调整。

题外赘语。古人云: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现如今,大学事却是合久要分,分久又合。

历经了几十年的变迁后,中国的大学已经摒弃了前苏联大学“小而专”模式,转而借鉴欧美大学“大而全”模式,即大学的规模很大,其学科专业比较齐全。

于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很多地方掀起了大学合并的热潮。合并的高校越来越多,合并后的学校越合越大。

坊间曾流传过一则趣谈。过去人们问:“吉林大学在哪里?”答:“在长春市。”现在问:“长春市在哪里?”答:“在吉林大学。”足见该校之庞大。

合并的高校有很多著名的例子,浙江大学就是很大的学校了。

西南大学也是一例。在重庆缙云山脚、嘉陵江畔的北碚,由原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合并而成的西南大学,再加上一所前军校的校址,面积广阔,风景优美,故享有“一城山水半城校”之美誉。

但是,有一些完全具备合并条件的高校就是不合。如:位于天津市的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两校仅一墙之隔,他们就是顶住了来自上下各方面的压力和动力,历经若干次的谈判协商,直到今天就是不合。这是中国高校少见的例子。

在上述高校合并的热潮中,四川大学不甘人后,引领风气之先。

早在1994年,就率先与一路之隔的成都科技大学合并,当时著称四川联合大学。复又于2000年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恢复了原四川大学的校名。现在学校拥有了望江、华西和江安三大校区,面积比原四川大学扩大了很多。

而专业学科设置也很全,除了军事学之外,新四川大学的专业学科,涵盖了中国现在所有的专业学科,可以说是实现了上述的所谓高校“大而全”的目标。

华西医大钟楼

回想当年院系调整后,华西大学的一些员工,为他们很好的博物馆划归给四川大学很感不平。这个博物馆长期,以至现在都在全中国高校博物馆中名列前茅,甚至还有材料说始终是全国高校博物馆中列第一位的。

而今,华西坝上的校园、校产等都划归在四川大学名下,连鼎鼎有名的华西医院都冠上了四川大学的校名。夫复何言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