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天道》(十二)

 yh18 2020-06-30

第十三章的故事情节:

冯世杰希望借芮小丹来请丁元英帮忙扶贫。

1、芮小丹说:'叶晓明是商家,他应该把音响都装配好了再让我看。'

他们在枣树林呆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开车进了村子。芮小丹对冯世杰所说的'贫困县里的贫困村'才有了直观的感受。

2、 有点宗教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基督教的教堂。

3、 这个场面正如肖亚文所说:值这个规格的不是你,而是丁元英。

4、芮小丹说:'我和丁先生只是普通朋友,没有你想像的那种关系,即便有,你这样做也是对我不尊重,你把我当成什么了?'

冯世杰难为情地说:'我……真没别的意思,就是……就是村里太穷了,我就是想找个高人给指条道儿,可丁先生这种人不是我们能够得着的。'

5、芮小丹自嘲地说:'我这点色相连自己用着都不灵,还得让别人拿着当枪使。'

冯世杰想去和丁元英搭上边,但又认为他够不着丁元英,于是想借助芮小丹与丁元英的关系来运作这个事情。其实他们还是有眼光,看准了丁元英不是一般人。

有意思的是,作者为什么要在贫困村里设定一个教堂呢?为什么不是道观或者寺庙呢?这跟这本书的名字《遥远的救世主》就有极大的关系。这里可以说的事情还不少,说不清楚的事情也不少。我想应该至少反映出作者对基督教的一个基础认知——'救世主'。也侧面比喻王庙村的村民是一群期望被'救'的人。

第十四章:(上)

芮小丹和丁元英确定关系,并引出后面审王明阳的事情。

1、 被芮小丹摁在地上的王明阳看得清清楚楚,随口说了一声:'好枪法。'

说明这王明阳这个人'对事不对人',这给后面顺利的审讯王明阳提供了依据。

2、 芮小丹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父亲一样大哭着说:'刚才我差点被打死,枪口就顶在我头上,是颗臭弹,我怕我死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丁元英说:'30分钟后,我在北环路的路边等你。'

芮小丹呆住了,迟疑了片刻泣声问:'为什么?'

丁元英说:'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

芮小丹怕的不是死,而是再也见不到丁元英。

其实到这里也不是唐突,前面这两个人的都铺垫了很多事情,从两个人都属于人格独立的性格到大家都更注重'实事求是'的态度等等,丁元英在这一刻也不'拘'着了。

3、丁元英一只手举着雨伞,一只手爱抚地放到芮小丹头上。芮小丹把他手里的雨伞抓过来就扔掉了,好让他能用两只手将自己紧紧地揽入怀中。

芮小丹等这一刻也等了很久也很苦,在这章故事的开头就有描写:'她真切品味了爱之苦,证到了心之地狱的真实不虚。'所以这时候下雨还算事吗?更重要的是被丁元英抱在怀里。

4、压抑地说:'我刚才击毙了一个逃犯。'

丁元英心里一颤,这一颤里并不是心与心的理解,也不是男人与女人的感动,而是一种来自本能的不自觉的尊敬。当死亡、再生、刑罚、人道……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当这种复杂而残酷的感觉在同一时刻覆盖一个女人的时候,这个女人既没有亲历死亡的恐惧也没有成就英雄的豪迈,只有爱,只有对生命的敬畏。

因社会赋予了警察这样的职业有刑罚触犯法律的权利与职责,但当芮小丹合法的击毙罪犯时而没有那种英雄的豪迈感,也没有亲历死亡的恐惧感,这是为什么?只有爱,对生命的敬畏。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们一般人也不容易体会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影响。

(缉毒警察有多苦,各种电视都说尽了。也可以和你认识的警察朋友聊聊,他们见过的场面以及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一定是难以想象的。)

5、芮小丹沉醉了,在沉醉中她沉醉地说:'千言万语,赶快汇成一句话给我听。'

丁元英说:'好好干活儿。'

这还真'明心见性',一竿子捅到底不带拐弯的。

6、丁元英说:'那枪没响是老天给我机会,免了我负疚一辈子的苦。'

芮小丹陶醉地说:'那还不如让那一枪响了,我就在你心里永恒了。'

芮小丹这句话其实也影射芮小丹的结局,是她的选择,是永恒,绝非什么饶恕丁元英或者无法面对自己后半生的那种'逃避'。这个在他们在特拉维夫的时候还有类似的对话。

7、赵国强突然一拍桌子,厉声喝道:'敢做不敢当,你算什么汉子!'

这时王明阳开口了,却是不屑地说:'我不跟你这种没有修养的人讲话。'

赵国强愤怒地大声说道:'你还谈修养?你盗版走私杀人越货,你的修养在哪儿?'

王明阳将身体靠在椅背上,淡淡地说:'那是生存艺术,你不懂。'

从这段对话我们也可以体会王明阳内心的'俯视'与'不屑'。'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容易这样(这事情我也是过来人,说不定现在都是出于半瓶子晃荡的阶段,哈哈。)。

比如,经常在网上可以碰到喷缠论一无是处的人,这些人就类似于王明阳。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下这些人的底层逻辑,首先他们给缠论定义是不行,这个定义从何而来?可能是他自己实践不行,或者看网上人云亦云。前者的进一步的逻辑是我自己搞不好的东西,别人也一定搞不好,全世界就他最厉害别人都不如他,所以他代表绝对。这层逻辑的底层逻辑实际是无知与自大造成的。后者更是无知了。

所以我们看王明阳这种'俯视'与'不屑'和丁元英不同,王明阳这种是被'自我'所蒙蔽,丁元英是因为'看透'所致。自我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每个人在这个层面上或多或少的都是不同程度的王明阳。

8、 芮小丹帮他穿衣服,说:'不是勤奋,是懈怠了没饭吃。'她给他穿上背心、衬衣。

我们注意这个细节,丁元英不能自己穿衣服吗?需要别人帮他穿吗?这意味着什么?有些看似细小的文字描写,其实无不影射着背后的更深一层的逻辑。

9、 丁元英没再说什么,他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人格独立的女人,她的现在以及她所设想的将来完全是她自己的生存支点,丝毫没有给'从属'与'依赖'留有空间。

这和丁元英就是一类人,芮小丹给丁元英打电话,丁元英接起电话:有事吗?的意识形态一样。

这事还得反观我们自己,兴许我们碰到困难的事情第一可能想到的是谁谁能帮我解决这个困难。

10、 丁元英尴尬而坏坏地说:'顿悟天堂地狱的分别无二,证到极乐了。'

站在佛学中的无分别心而言,天堂与地狱分别无二,不应该区分。但凡区分就有分别心,而有分别心就不是佛菩萨。只不过是丁元英这里说地狱是说他不愿意被女人摧残的地狱,碰到芮小丹这个'地狱'就是天堂。

11、芮小丹没明白,问:'什么着相了?'

丁元英说:'佛教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执迷于表像而偏离本质。'

她说:'你这样做让我很尴尬。怎么叫着相了?任何事物都得有一个体现它性质的相,只要着对了就是不着相。'

丁元英说:'行,离不二法门不远了。'

'不二'粗浅的说其实就是没有分别心的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粗浅的解释为:佛教认为'空'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色就是形形色色的色,可以看做是现象。

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比喻的理解为,现象就是本质,本质就是现象。不过这里的细节我们要注意一下,有了色即是空,为什么后面还要加一句空即是色?我理解就是不能单单执着于本质,也不能单单执着于现象,既不能执着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不能执着于本质所表现出的现象。而我们要清楚,不同条件下的本质所呈现出的现象不同。如水,零度以下是冰,100度以上是气态,0~100度是液态。

站在丁元英的角度,车就是车,代步工具是本质,无论好与坏。而芮小丹认为说她不过是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就应该干普通老百姓该干的事情,不要出格。这个车虽然是代步工具不错,但总归它是个豪车,这个豪车就是一个相,我们做事情也得符合这个相本身(只要着对了就是不着相)。后面丁元英才说离不二法门不远了。

(实际上我个人对于这里的理解,丁元英在这个事情还是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他还停留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阶段。而芮小丹已经看山依然是山的境界。就是上面说的丁元英可以色即是空,但芮小丹不但知道色即是空,还知道空即是色的道理。所以说芮小丹比丁元英的境界更高。)

12、丁元英心里在对她说:傻丫头,我对你不是尊重,是尊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