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丕:别再说我只会欺负弟弟了,好吗?

 小酌千年 2020-06-30

几乎每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扬,或抑,或喜,或悲。但若论及心酸,莫若关于《七步诗》的那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吧。

那一年,曹丕继承了父位,并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成就大统。然后,他那个才高八斗的弟弟——曹植,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曹丕妒曹植,因为天下人、包括他死去的老爹都觉得:论才华,曹植胜于曹丕;曹丕也怕曹植,这么有才华又有政治抱负的弟弟万一哪天谋反了,他真的是弟弟的对手吗?

曹丕想一刀快之,却又怕落得滥杀无辜的骂名,于是,那出七步之内成诗否则杀无赦的宫廷大戏就上演了。

从此,每当人们想起曹植时,都赞叹他才思敏捷,走七步的工夫就能做出“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绝妙的诗句;可每当人们想起曹丕时,想到的,总是一副阴险狡诈、狭隘浅陋的嘴脸。

曹丕终于哭晕在厕所。

曹丕为什么会哭晕在厕所?

首先,这首《七步诗》都在哪出现过呢?它在《世说新语》里出现过,也在《三国演义》里出现过,可是《世说新语》和《三国演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说。

既然是小说,就必然会有作者杜撰的成分,比如诸葛亮借东风、关公温酒斩华雄,这些事历史上都没有发生过。

那这个七步成诗的故事是不是杜撰,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记录三国正史的《三国志》里并没有出现过这首诗。

其次,假如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我们也只能说曹丕阴险狡诈、心胸狭窄,却不能说他浅陋无才,因为历史上真正的曹丕,也是一生奇伟,也是一世纵横。


一提到“三曹”,很多人心中不免疑问:曹操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植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凭什么混到文学家的队伍里?

凭什么?可凭的东西太多了。

中国的诗歌由来已久。太久远的就不追溯了,我们从《诗经》开始说起。

《诗经》中的诗,我们张口就能背出来的,大抵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类的,没错,《诗经》的确是四言诗居多,参有杂言。

而到了汉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五言的乐府诗就兴盛起来了。就连曹操和曹植,也是一个擅长四言,一个擅长五言。

哦对了,战国末期时还出现过一个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貌似七言,可若去掉那个感叹词“兮”,楚辞体诗以六言居多。可是当历史的脚步走到唐朝时,哗地一下,遍地都是七言诗。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写出第一首七言诗的人?是王勃?是张若虚?是陈子昂?都不是。第一个写出完整七言诗的人,是曹丕。这首诗,叫做《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一首以女性口吻写作的思念丈夫的诗。并且在曹丕的诗作中,这一类诗歌占了极大的比重。

有人说曹丕的诗不如他父亲慷慨豪迈,也不像他弟弟那样积极报国,尽是些男男女女的小家子气。

可是我想问,有谁规定诗歌一定要豪迈、一定要充满浓郁的政治色彩呢?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好诗,“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是好诗,“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又缘何不是好诗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秦观、李白是诗人,而曹丕是个皇帝吗?

依我看来,正是因为曹丕与大多数皇帝诗人不一样——不局限于江山、兴亡、抱负的题材,他才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而不是靠皇帝的身份跻身文坛。

放下曹丕的诗,我们再来读读曹丕的文章。

曹丕在做魏太子的时候写过一部书,叫做《典论》,其中大部分文章在宋代时亡佚。

现在能够读到的,只有三篇了,分别是《自叙》《论文》和《论方术》,而尤以《典论·论文》最为著名。

这一篇为何会著名?这就是曹丕身上的另一个“第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论。

在这篇文章中,曹丕对作家作品进行的研究、分析和评论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首先,这一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男神天团就是在曹丕的这篇文章里诞生的。

这个组合就是“建安七子”。其次,曹丕提出了“气”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一个作家要有他独特的气质,一部作品也要有它独特的风格。

最后,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史无前例地把文学提升到了与治国同等的高度。

除此,我猜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文人相轻”,是的,这句话也是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不能否认,曹丕并不是皇帝中最有文采的,毕竟五代时期出来个李煜,但我觉得曹丕应该算是文学家皇帝中政绩最优秀的一个。

自即位开始,曹丕改革官制,整肃官风;轻刑罚,减税负,与民休息;提倡节俭,禁止厚葬;消除割据势力,巩固北方统一;大破羌胡联军,多次击败鲜卑,平定边疆。种种这些,不知道换作那个行为任性、不知节制、喝酒比喝水还多的曹植,是否能做到。



回到文章一开始那个七步成诗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快两千年了,我们就算它是真的吧。可如果这个故事成立,那么我们也不应该错过《世说新语》里关于曹丕的另外一个故事。

公元217年,曹丕整整三十岁,距离他登上帝位还有三年,已经是大魏独一无二的太子了。

这一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了。曹丕与王粲交情非常深厚,一听说王粲去世,马上去王粲的家里吊唁。

在灵堂上,曹丕哭了几声,似乎想起什么事,擦擦眼泪对一众前来吊唁的宾客说:“仲宣(王粲字)生前喜欢驴叫,如今他走了,我们就各学一声驴叫来送走他吧!”于是吊客纷纷学驴叫,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奸凶狠毒是他,深情厚意、圣贤风度也是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