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被列为禁书两千年,只因书中泄露了一个“天机”

 LEON波格 2020-06-30

中国近代以来,很少有一所军校能像黄埔军校那样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

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却有一所学校,左右着浩荡的历史风云,这就是号称“中国第一古军校”云梦山

这所“战国军校”的“校长”名为鬼谷子

他培养出来的学生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就是叱咤春秋战国,甚至左右历史风云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

鬼谷子的学说被后世弟子整理汇编成了一部《鬼谷子》,但《鬼谷子》却被禁千年。即使是现在流传的《鬼谷子》,也并不完整,最重要的第十三篇《转丸》和第十四篇《胠乱》遗失。

那么,两千多年前叱咤风云的旷世奇才们所学“教材”究竟讲了些什么?这部旷世奇书又为何被禁千年?

《鬼谷子》讲了什么

谈到《鬼谷子》,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反应是说辩谋略。

单就说辩逻辑而言,名家也许更胜一筹,但若《鬼谷子》仅仅局限于说辩术,也就称不上“旷世奇书”了。

《鬼谷子》的精华在于它的说辩艺术和谋略。

就比方说捭阖术。所谓“捭阖”,指的是开合,一开一合就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普遍规律,鬼谷子成功的将捭阖术用于说辩之中。

《鬼谷子》认为,说辩中最重要的是要知己知彼。

《反应》篇中谈到,“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知己就是正确地判断自己,了解自己的底牌。了解自己相对容易,但要了解对方就要有所计谋了。

《捭阖》篇中有,“捭阖者,天地之道也。”所谓捭就是张,阖就是闭。

但这个“张”和“闭”,不是自己夸夸其谈让对方闭嘴,而是自己先闭嘴,让对方进行阐述。

鬼谷子认为,游说中首先要使对方“捭之”,使己方“阖之”,让对方的实力和计谋暴露出来,掌握对方的底牌,以便在说辩中做到一针见血,胸有成竹。

好一招“以退为进”!

如果不好理解,我们可以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假如你喜欢张学友,当对方说张学友唱歌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学了《鬼谷子》,你就不能着急维护张学友,而是要知道对方喜欢谁。

假如对方暴露了喜欢刘德华,那你就开始评价一下刘德华的唱功或者演技,这样对方就着急为刘德华辩护,来不及攻击张学友了。

辩论“逞口舌之快”还只是《鬼谷子》小儿科的一面,更深的道行在内揵与揣情,“上兵伐谋,攻心为上”,《鬼谷子》对人性的深度把握才是其闪光点!

《内楗》篇有“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

鬼谷子认为,要想说服别人或向君主进言,首先要进行一番仔细的揣度,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从心理上找突破,还要谨慎分析得失,迎合时宜,“量权”谋划。

但“揣情最难守司”,关键在于揣摩他人的内心后怎么办呢?

《鬼谷子》中认为,要在对方高兴的时候,去增强他们的欲望,在对方害怕的时候,加剧对方的恐惧,才能使他们在极端的心理状态下不能“隐其情”,也就是“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 ,“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

“量权”和“揣情”被鬼谷子称为“谋之大本也”,缺一不可。

在此基础上,《鬼谷子》提出了飞箝术。

《文心雕龙》中称,“转丸骋其巧辞,飞箝伏其精术”。

“飞”即“作声誉以飞扬之”,“箝”即“牵持缄束令不得脱”。

飞扬钩情,也就是先通过为对方制造声誉来俘获对方的欢心,套出对方的实情,进而投其所好,运用技巧手段来钳制、俘获对方。

这就是我们说的“捧杀”

这还不够,《鬼谷子》认为,游说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而为了说服对方,就要“饰言”,也就是要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权》篇中就谈到,“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

也就是说,用充满渊博智慧的语言应对智者,用详尽的论述来应对拙者,以简要的语言应对辩者,用强大的气势应付贵者,以高雅的话术应对富者,阐述利害关系应对贫者,以谦敬的态度应对贱者,用果敢应对勇者,以敏锐应对过者(有过失的人)。

此外,《鬼谷子》还谈到如何审时度势,与上级交流、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技巧,因此纵横家历来被批判为唯利是图、背信弃义。

但《鬼谷子》中的谋略智慧仍是诸子百家中无法被超越的,直至今日,《鬼谷子》也仍然是外交家和政治谋略家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鬼谷子》为什么被禁

《鬼谷子》与其他诸子的著作不同,是以口述的形式师徒相传,极易散佚,直到隋朝才在《隋书·经籍志》首次以文本形式出现。

有说法认为,第十三篇《转丸》和第十四篇《胠乱》就是因为纵横家在传授《鬼谷子》的过程中不愿将最为精华的两篇交给弟子而失传。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的挖掘加上历史学家的考证续补也未能还原这两篇的全文。

而《鬼谷子》被禁,大抵逃不过一个原因——与正统思想相抵触,这是历史上的常态!

凡是曾被统治阶级吸收利用,大肆宣扬的学说,大都有安定社会,规范秩序的功效。

儒家学说教化百姓,遵守伦理;道家倡导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法家教导人们遵纪守法;农家劝人耕桑,以足衣食。

而纵横家研究谋略说辩,窥探利用人心,教导人们周旋之道,《鬼谷子》对话的不是平民百姓,而是统治阶级,在等级分明的专制社会中成为禁书也就理所当然。

再说了,秦汉时期文化的多元性相对于先秦来说,呈现出衰减的趋势。

先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所谓的“坑儒”可不止“坑”了儒家,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无一幸免。“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除医药农牧类的书籍,全部焚烧烬毁,并禁止谈论百家学说。

如此一来,先秦形成的文化盛况就此湮灭。

紧接着秦朝覆灭后,西汉董仲舒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获得延续千年的独尊地位。

儒家宣扬性善论,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思想核心,而《鬼谷子》的立论基础建立在洞察人性的弱点上,显然与正统的儒家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许多崇尚儒学的学者因此对《鬼谷子》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如明朝的宋濂就称,“揣摩者,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

古往今来,乱世出谋略,盛世谋秩序。

经过分裂动荡后,西汉建朝,一方面吸收了道家思想,以“无为”在统治阶层的施政上谋求稳定,另一方面独尊儒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教化百姓,从道德上对人们进行约束,规定社会的运转秩序。

叱咤于战国乱世的《鬼谷子》学说,以智谋权术为旨,揭露人性弱点,以统治者的眼光来看,不免蛊惑人心,将其作为异端学说,也不难理解。

但事实上,《鬼谷子》并不排斥“仁义礼智信”,《内揵》中就有“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

也就是说,圣人通过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以求立身处世。

与其说《鬼谷子》与儒家相悖,不如说《鬼谷子》补充了儒家所没有提及的另外一面。

凡事过犹不及,就像《谋》篇中所说,“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可见,对于仁义道德,《鬼谷子》并不是完全摒弃,而是倡导内心的“中正”。

现在提到诸子百家,人们更多会想起儒墨道法兵,而纵横家常常受到忽视。

但纵横家是一个远被世人低估的学派。

孟子曾评价张仪,称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则天下息”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经典著作,历来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这一“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至今仍然被当代外交家和政治谋略家奉为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