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游
贵州游侠
2007年全国山地户外运动会在贵州南端的荔波县举办,有关部门邀请我们作为代表前往观摩。
2007年11月25日(星期天),天气晴朗。
十点钟我和小伟、小田、小杨及杨哥乘坐2512从贵阳出发,前往荔波,经321国道于一点过钟到达马场坪,送小杨到家后,在小杨家吃了饭,然后我们四人驱车上贵新高速到独山下,经312省道于六点前到达荔波县城,和省体育局有关人员联系得知住宿已安排好,并让我们马上去参加运动会的欢迎晚宴;于是就赶了过去。到后一会晚宴就开始,各方代表讲话后就开始吃饭,很丰盛,吃饭中间看见一位朋友大乔,我过去和他打了个招呼,稍后他又来和小伟打招呼,他是省体育局邀请的摄影记者。饭后我们就到供电局的润璟宾馆休息。
26日早在街上吃了早餐后,我们就驱车赶往比赛的第一交替站:前往大、小七孔景区的半路一座吊桥边,运动员从县城划皮划艇到此换乘自行车到大七孔景区。我们在此看了一会就开车向大七孔景区驶去。
凭我们的运动会证件,我们免费进入景区,这个景区不算大,是从河流的下游沿河边的栈道上溯,峡谷风光旖旎,河水幽蓝,栈道架设在河道旁依山而建,山上植被茂密,有的钟乳石直接垂吊到栈道上面,游人需弯腰、侧身才能通过。前行一条吊桥连接两岸,我们上桥照相后返回,继续前行,不久就到达了天生桥,此桥高约60米,宽约30米,河水从中穿过。河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我们来到水边洗脸、拍照、欣赏后往回走,后来才知道,再往前走不远就是有名的“妖风洞”,只因资料准备不充分,下次一定要注意。
我们回到大门口时,许多运动员已经到了门口的第二交替站,正在休息吃路餐,小伟和几位省体育局官员打了招呼后,我们就开车出来在街上吃了饭,然后向捞村瑶寨方向驶去,走了一段,见去捞村的路正在维修,就返回一段后进入一个瑶寨,未见有典型的瑶族妇女的两块瓦式的服饰,只见到了瑶族的防鼠粮仓:在高高的柱子中间套上没底的坛子,老鼠无法爬上。一只小狗一见杨哥就像看见了老朋友一般,马上打滚撒娇,摇头晃脑头拱脚扒,十分亲热,杨哥给她几块饼干,她就更高兴了,我们开车走时随车跑了几百米,真招人喜欢。
沿公路来到黔桂两省交界处,一个抬头坡处路上有一块石碑上面有许多文字,但因年代久远难以辨认。这是两省的界碑。
驱车来到小七孔景区,乘坐公园内的游览车一直进入景区的纵深部位。有一个湖叫做鸳鸯湖,又坐车返回,在途中见到好景色就下车观赏,其中有几处瀑布。我们沿水上森林徒步穿行,景色很美,和九寨沟的水上森林很相似,我们走了很远,途中不停地给跑步过来的运动员让路、指路,他们一路跑来非常辛苦。
我们来到小七孔景区得名之处:小七孔桥,此桥不宽却很长,非常坚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好力量,桥两边的古驿道是连接云南、广西的交通要道。
出大门后返回县城,在宾馆休息了一会,赛事组委会人员打来电话,让我们过去吃饭,我们打了一个出租车过去,车费2元,吃的是自助餐,小伟和荔波体育局的人喝了酒,杨哥胃不舒服未喝。饭后我和杨哥回宾馆休息,小伟和小田又与县体育局出去喝啤酒,据说晚上还要和省体育局的领导喝酒。
次日小伟起来时已经九点,我们吃了点东西后就向茂兰保护区进发。
来到洞塘乡,看见许多运动员在此游览,他们大概是头天被淘汰的队员,据说第一天淘汰了九个队。
在乡政府前的田坝中有一块巨石,上面有一些天然形成的隐隐约约的图案或文字,我没看清是什么。过去不远有一个石台,称“恋水台”,大概有点什么神话典故,我亦未予深究。周围山势奇特,形状似兽非兽,很好看。
我们驱车向前,来到古隘黎明关下的寨子,山脚一排石碑,上面写着:日军焚尸处,并有说明:1944年11月27日,日军在黎明关受到国军和游击队的阻击,伤亡惨重,在搬运尸体时又被冷枪击中多人,后在此拆毁民房焚烧尸体,然后将骨灰带走。
我们向山上走去,路过一口古井后,有一块“黔桂古道”石碑立于道旁,路边十余颗古树巍然耸立,古道宽约一米,是用不规则的石块砌筑而成的,蜿蜒向上。每隔百米左右,就有一座现代修建的水泥牌坊,柱子前后都有楹联,内容大致是团结抗日、军民浴血奋战以及古道历史等内容。
走了很长一段后,路中有一座亭式长廊,长约二、三十米,对面有一座现代修建的烽火台,我们走上前看了一下。
继续前行,最后到达接近山顶的一个垭口,这就是著名的古代关隘—黎明关。关口是用巨石修建的,古道只有一米多宽,进深约有三到四米,有城墙连接通往两面山上。从旁边的碑文上可以知道原来有门拱,上面有木制城楼很壮观,现已不存,关隘内外均有现代石碑,一边是国民政府档案中记载的抗日经过,一边是日军向日本防卫厅报告黎明关战斗情况的文书。从中可见战斗之艰难惨烈。
向关外看去,山势险峻高耸,连绵不绝,古道在峡谷中穿行,此道是广西进入贵州的重要通道,故双方在此展开殊死激战。
此处是本人几年来一直向往的地方,今天终于遂了此愿,且正值阻击日军战斗整整63年(今天正是11月27日),不由得感慨万分。激动中不免得意忘形,被重重地摔了一跤。
下山后开车向瑶寨驶去,见有一路牌指示右转步行进入瑶寨,我们想再往前开一段,应该有车路进去,谁知前行一、二公里竟然到了公路的尽头。下车走了不远竟然看见一块牌子“保护区核心地带
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见此我们很兴奋,无意间竟然闯到了想去而不知去处的核心地带。
我们兴匆匆地前行,不久就来到一个山口,山口用木棒拦起来了,但中间部位有人常走的痕迹,外面也有木制路牌“茂兰保护区核心区”。我们翻过木栏,进入原始森林。
走了一段,想起资料上说里面有大型野生动物,就有点犹豫了,准备出去找个向导再进来,刚刚折返不远,就看见一位农民进来了,经和他交谈,得知他是进来看牛的,他们在农闲时把牛放在山上自己找吃的,一般一、二十天来看一次,里面从未看见过大型野生动物。于是我们就和他一起向里面走去,不远就看见两面高山之间,夹着大块平整的草地,农民小韦说以前是瑶寨的田土,设立保护区后不准耕种了。
小韦要向上翻过左面山垭口去看牛,我们跟着爬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高度就返回草地,走到右面山下,在一栋遗弃的石房基前休息,房基大约三十平方米,一层是关牛的,石墙高约1、5米,有规则的石阶通往二楼,前行还有几座。
休息一会,决定继续前行,一路上都是石块铺就的古驿道,宽约一米,草地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上面大都长有树木,走到草地的边缘时有大片茂密的树林,穿过后是一片更大的草地,这块草地是明显用石块隔开的一块块土地。
穿过草地一下子进入了原始森林,沿着不太陡的斜坡逐渐上山,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和茂密的灌木丛及众多的藤蔓植物,我看见在一棵藤子上长着两颗似橙子一般的果实,颜色非常鲜艳,表面光滑亮泽,形状也很好,就采了下来。
一路前行,路面崎岖,但景色十分迷人。参差不齐的大小乔木、一蓬蓬的灌木丛、高大的草本植物和茅竹藤蔓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森林油画。宁静的四周偶然有一声鸟鸣或一声竹根上的白色外皮的炸裂声。
一根根自然倒下的粗大树木横在脚下,一种草本植物生机盎然,一片硕大的叶子就有一个斗笠大。
前行一段后,在一座山垭口上,两块天然的巨石立于垭口路中间。只够一人通过,本来我们听小韦说前面约一至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就可以到一个叫做“波霸”的瑶寨,但走了约一个半小时还未见到,两个年轻的就不想走了,只好返回了。估计顶多再走半个小时就到了。
快要栏杆处时,遇到两个年轻妇女,和她们交谈后得知:她们要去波霸过去的翁昂吃起房子酒,二位很热情豪爽,把手上拿的甘蔗全部给了我们。一边吃一边走,来到栏杆处倚着指示牌照了一些像,就上车返回,
到了瑶寨路边,走路上去,寨门边有许多古树是从大石板的缝隙里长出,并长成了大树。这个寨子十分贫穷,没有一栋好房子,也没有旅游的农家乐设施。有一些柱脚套坛子的粮仓,从车道向下走,路过老寨门,是石头砌成的,中间有一米宽的通道,石板路和石阶一直通往山下,旁边的沙石路也通往山下,还不算陡,越野车或面包车可以通行,山下的路口在一转弯处,不太明显,我们经过时一晃就过去了。但也正是这一疏忽及后面的误判,使得我们闯进了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看到了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真正验证了一句古话:祸兮福所倚。
出路口驶向板寨,这里是红七方面军一、三纵队会师的地方。当年驻地的房屋还保持完好,是一个有钱人、解放前荔波最后一任县长的家。我们凭运动会的证件免费进入参观,一个打扮成红军的小伙子把帽子借给我们照相。这是一个四合院的二层楼,面积不大但很紧凑,一进门右面一块立体泥雕古色古香。一、二楼的房间里陈列着红军的用具及红七军一些将领的像和生平。
出来后又去看了荛所古桥,桥很大,宽约三米,桥对面有石碑。我们又前行一段,看了看,就来到了洞塘街上,炒了一只辣子鸡吃火锅。饭后返回县城。
第四天,我们八点半起床,门前广场正在举行起点仪式,今天的比赛项目是跑步15公里到水春河,然后划皮划艇到县城。
我们先去看了东门大井,这个井低于地面10米,沿阶梯52级从隧道进入,井是八角形,和地面衔接是井壁是圆形的,从下面往上看相当于井底看天。接着又去看西门大井,这个井是长方形的,常年不涸,井边原有古老的荔枝树,井里碧波荡漾,井边荔树摇曳,本县县名得名于此。
又去县城中央邓恩铭故居前去看了古榕树。然后就去水春河看了一会比赛,就返回一段向三都县方向行驶,一路上带他们去看了三洞猫石、水根水书园、古墓群、引郎石棺墓。中午到县城吃了“斗鸡”火锅。
饭后向都匀进发,进入都匀境内,又带大家去看了坝固大房子,五点许抵达都匀,小伟的朋友要请我们吃饭,我们谢绝了,他又送给我们每人一盒茶叶。
沿贵新高速返回贵阳,途中在龙里龙架山森林公园吃了晚饭,约九点许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