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记忆:甘棠乡下的花桥

 zqbxi 2020-06-30

【参考文字】

漈下村于明正统二年开基,至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漈下古村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涉台古村,戍台名将甘国宝祖居地,是古代宗法制度及涉台法缘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集村落文化、名人文化、武术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一是村落营造和建筑风格以闽东北乡土风格为基调,融合了徽派和浙派建筑风格;二是乡土文化特色浓厚。如:马仙信仰,特有的谢冬、议冬习俗,民间武术、戏剧,特色小吃等等。三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如:鲤鱼溪,南方油杉林,后门山松树林等。

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尾,保留着一座完好的明朝古城楼。它为两层石木结构,长宽各8米、高10米。块石弧拱的城门上书“云门”,上厅横书“漈水安澜”四个蓝色大字,两边有对联一副。沿溪继续行走,两侧的房屋皆似浸润了漫长的悠悠光阴,黄土砌成的墙体充满斑驳,就像一本本古书,虽然纸张泛了黄,但用手触摸,却能感受到时光给它留下的厚实感。随手推开一座看起来颇为庄重的大宅,宅内一片宽阔,仅由一个庭院和一个大厅组成,檐梁之上装饰简洁,整体却不失大气之势。“这是我们旧时的官厅,供来往的官员休息之用,始建于1460年左右,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曾经的漈下是附近屈指可数的大村,村庄不但富足,在闽东一代也颇具地位,不但拥有官厅,还有着一座钱庄和驿站,无怪乎村民介绍起来,语气里带着丝丝的自豪之情。

沿着盘旋的山路,穿过屏南县城后不久,就到了漈下村。溪流恰到好处的把村子一分为二,中间或廊桥或石桥,或者干脆是些散落的石墩连接起了两岸。信步踱到一座石桥上,俯身赏溪,溪水清浅,间或有几尾锦鲤曳游其上,

横跨溪上的两座廊桥让村子显得更加的秀美。比起村口的聚宝桥,位于村子中段的花桥更具人气,桥上坐满了纳凉的村民,这除了和其较好的地理位置有关外,与它梁上一台正在放映的电视应该也不无关系。大家热热闹闹的坐在一起纳凉、看电视,谈古论今,这种乐趣又岂是独自坐在家中看电视可以比拟的?花桥之下,有村妇正在溪边浣洗衣衫,吸引了一群锦鲤前来追逐嬉戏,人鱼间在悠悠山水间显得如此和谐,好不令外乡人艳羡!而一旁的木廊之上,有老人悠然倚廊而坐,手上轻摇着自制的羽扇,目光祥和又满载儒家气息,古村的历史文化瞬间浓缩在了这一个画面中。

2017年4月从北京自驾往返近4000公里经山东、江苏、浙江到达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因为2017年3月从海南回来后就一直想完成福建的寻访,而且两年了也一直想拜访福建屏南几处乡建的艺术人士,虽然都见到了他们,厦地村程美信老师还安排我们住宿,派义工陪同我们参观,几天中高山流水与几位哥哥姐姐都成为了好朋友,我也认识了厦地村村长与多位村民。但他们确实是很忙就没有深入交流打扰,在此更是感谢大家想念大家。

我与高山流水尽量抓紧时间的多走一些老村子,到了双溪、厦地、际头、路下乡、漈下、小梨洋、万安桥等多地寻访记录,希望这些记录在今后的屏南乡村建中成为历史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