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妙中医药(74)

 雪山飞狐之独狼 2020-06-30

亲爱的粉丝朋友,从2020年4月15日起,《医药导报》“大易国际健康论坛”推出《奇妙中医药》(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马有度著)连载,敬请持续关注!

望梅止渴话乌梅

雅琴女士:

前封信讨论的山楂是酸味之果,今天要说的梅子则酸味更浓。

相传在三国时期,曹操大军因天气酷热,没有水喝,人人口干舌燥,着实难熬。这时曹操用手一指,说前边即是梅林,将士们顿时想到了梅的酸味,于是人人口水长流,起到了“望梅止渴”的效果。的确,梅树的果实,无论尚未成熟的青梅,或者已经成熟的黄梅,酸味俱浓,人口刺激唾液腺,引起大量分泌;即使并未入口,因酸味形成的条件反射,也可引起唾液分泌,从而暂时止渴。

奇妙中医药(74)

青梅和黄梅,经过烟火熏制,梅肉的外皮色呈黑褐,便成为乌梅。

酸味的乌梅,是生津止渴的佳品。夏日炎炎,喝上杯清凉的酸梅汤,既能清暑,又能解渴。号称火炉的山城重庆,冰镇酸梅汤就成为炎夏最受欢迎的清凉饮料。

乌梅生津止渴,自古用于“消渴症”,即现代的“糖尿病”。有一种对症的中成药,就用乌梅与天花粉、麦冬、葛根配制而成,就像冰清玉洁的泉水一样,生津止渴,所以特别命名为“玉泉丸”。乌梅作药,还有多种功效。明代李时珍就广泛用于“敛肺涩肠,止久咳泻痢,反胃噎嗝,蛔厥吐利。”肺虚久咳,干咳痰少,可用乌梅与罂粟壳、制半夏、杏仁等配伍;治肺虚盗汗,民间用乌梅10枚、糯稻根l把、浮小麦15克,每日分2次煎水服用。

慢性腹泻或久痢不止,也可使用乌梅。民间用乌梅10枚煎成浓汤,空腹饮用,每日2次;或用乌梅9克、诃子15克,共研细末,加蜂蜜调匀,一日3次分服;如久泻久痢属于气虚脾弱,则宜与党参、白术、肉瓦蔻、诃子等配伍,如固肠丸。现代研究表明,乌梅对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以乌梅为主药的乌梅丸,对慢性痢疾也有较好疗效。

由蛔虫引起的呕吐、腹痛,自古即用乌梅。民间用乌梅3枚、生姜片、花椒6克煎水服。现代使用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也取得良好疗效。

吃得好 睡得香

马有度

(未完待续)

编排:戴卫 常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